大事記
公元465年:笈多王朝皇帝斯乾達笈多簽發了一道詔書,把殺死一隻母牛的罪行等同於殺害一位婆羅門祭司的罪行。這就意味著當時有人敢無視禁食牛肉的禁規和不準向婆羅門復仇的禁規,吃牛肉或者用牛做利潤買賣。
公元465年12月:前廢帝被殺,立為帝,年號泰始。在位期間,寵臣阮佃夫等專擅威權,貨賂公行;府庫為空,百官並斷祿俸,而奢靡益甚。晚年多緯,忍虐好殺,慮太子稚弱,遂翦除諸弟殆盡。
公元465年12月6日:前廢帝誅殺大臣何邁,知沈慶之肯定進言,於是下令關閉清溪諸橋不讓他過來。沈慶之知道此事,
果然趕來,但無法通過只好作罷回家。是日,前廢帝於是派沈慶之從子沈攸之送藥賜死沉慶之,沈慶之不肯飲,沈攸之以被掩殺沈慶之,時年八十。
公元465年11月:前廢帝劉子業繼位時,將諸位叔父召回朝廷,不準離開建康。對較為年長手握重兵的湘東王劉彧、建安王劉休仁、山陽王劉休佑三人,更是擔憂,立即調回京城,寸步不離。
公元465年:朝廷敕馬罕送所敬奉上清經至建康(今南京市),交付陸修靜,使上清經法得以傳世。靈驗記曰:“二馬(指馬朗、馬罕)有保經之功,沒世之日,上帝命靈官持玉版,召人金庭洞天,俱授仙卿之任。”
出生名人
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 《梁書》 ),生於公元465年,卒於532到538年。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理論家。祖籍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莊(大沈劉莊)。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劉勰雖任多官職,但其名不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據《梁書.劉勰傳》記載,劉勰早年家境貧寒,篤志好學,終生未娶,曾寄居江蘇鎮江,在鐘山的南定林寺里,跟隨僧佑研讀佛書及儒家經典,他37歲時,完成了“體大慮周”、“文犀駭目,萬舞動心”的曠世之作《文心雕龍》,是中國第一部文學評論巨著。該書總計三萬七千餘字,分十卷五十篇,書超前人,體大而慮周,風格迥異,獨樹一幟,對後世影響頗大。晚年出家,法號慧地,在山東省莒縣浮來山創辦(北)定林寺,埋頭校經,圓寂後,葬於寺西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