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愛

王愛愛

王愛愛,女,1940年出生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郭家堡鄉南關村。國家一級演員,山西省著名藝術家,主工青衣。曾主演《打金枝》、《明公斷》、《算糧》、《三上桃峰》、《走山》等劇目。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文聯副主席、山西省劇協副主席、山西省晉劇院名譽院長。王愛愛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培養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藝術家中的傑出代表之一。從藝50年來,在晉劇舞台上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特別是她創立的“愛愛腔”,獨領風騷40餘年,成為晉劇旦角聲腔之翹楚,為後來者所效仿,受到廣大觀眾和專家的普遍讚賞,並多次在全省和全國獲獎。她的唱腔技藝是大大突破前人,現在已被專家們肯定為“愛愛腔”。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年輕時的王愛愛 年輕時的王愛愛

晉劇皇后王愛愛七歲從藝,出身梨園世家,祖母為晉劇名旦筱桂花。十五六歲即以晉劇傳統戲《教子》、《明公斷》、《回龍閣》、《樊梨花》等唱做並重的劇目譽滿三晉,被觀眾驚呼為“金嗓子”;50年代就教於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程玉英,繼承了程派“咳咳腔”的藝術精華;60年代初,師從晉劇大師牛桂英,吸收了牛派穩健大方、委婉纏綿、以柔為主的風格;同時借鑑了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的某些唱法,逐步形成了晉劇青衣唱腔中一個嶄新流派,即聲震三晉、享譽華北的“愛愛腔” 。

演藝經歷

王愛愛 王愛愛

王愛愛不僅唱功篤厚,而且善於利用音調的迴環宕迭,抑揚頓挫,準確地把握人物性格。王愛愛專攻青衣正旦,唱.念.做基本功都很紮實,尤以唱工見長.她音色甜美.音域寬闊,吐字清晰,韻味醇厚,特別是唱腔尾音的潤腔,靈巧多變,高低自如,在晉劇旦行中,獨樹一幟。由於她對晉劇的突出貢獻,王愛愛多次被評為全國勞模、全國“三八紅旗手”並被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

王愛愛 王愛愛

五十年的舞台生活,王愛愛刻苦學習、精心鑽研、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承傳統而不泥古,遵師法而不守舊,在繼承前輩藝術家演唱風格中,不但掌握了高亢激越,熱情豪放,以剛為主的“程派”藝術特點,也吸收了“牛派”字正腔圓,行腔穩健,以柔為主的藝術特色,在此基礎上,她利用自己嗓音天賦極佳這一得天獨厚的音質條件,大膽採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和各音腔的配合運用,以豐富的情感,惟妙惟肖的表演,剛柔相濟,聲情並茂,終以音色甜美、音域寬闊、吐字清晰、韻味醇厚等特色,在晉劇演唱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流派——“愛愛腔”,為晉劇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晉劇皇后”。“愛愛腔”純正柔和、壯美而大方,婉轉而樸實,與人物性格,感情和諧統一,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在六十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她以辛勤的勞動和出眾的才華,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生動、逼真的藝術形象,從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對晉劇藝術進行創造和革新,使晉劇青衣行當的表演藝術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極大地促進了整個劇中的發展,她不愧為晉劇史上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

主要作品

王愛愛 王愛愛

代表作有傳統戲《打金枝》、《梵王宮》、《算糧》、《金水橋》等;現代戲有《龍江頌》、《三上桃峰》等。

社會活動

王愛愛:晉劇傳承任重道遠

2004年山西戲劇職業學院成立戲曲教學指導組作為傳承晉劇的重要基地,王愛愛被聘為該院榮譽院長兼戲曲教學指導組組長,從此開始了她職業傳承生涯。2004年至2008年,她幾乎每天都要去學校,去看看孩子們的每一節課,一有時間就和孩子們談心。她對孩子們說:既然跨進這個大門,就得吃苦,就得勤奮。如果付不出,趁早改行。一名戲曲演員,即使你的條件再好,如果沒有勤奮,你什麼都得不到。戲曲是藝術,不是簡單的技術。你的表演得讓人有回味的地方,培養出一名戲曲演員太難了。

對於晉劇在傳承中遇到的問題,王愛愛直言不諱地談了自己的看法。她說社會上有人說戲曲不行了,她不這樣認為。首先晉劇在我省的晉中一帶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只是晉劇的傳承在學校教育方面的局限;當今孩子們沒有我們那時候的生活壓力,還得誘導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信心,掌握他們的心理,作為傳承藝術,和孩子們的溝通非常重要。雖然我們招的學生大都有一定的基礎,但集中教授的時間太短。

任何一門藝術形式的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傳承人,收徒是其中一種很重要的形式。2007年,山西省戲劇家協會為王愛愛舉辦了隆重的收徒儀式,現場來了20名弟子。她告訴我們不止這些,有些遠在偏遠縣城的無法聯繫上。在談到晉劇的傳承時,她深有感觸地說:我也快70了,也有教不動的時候,因此我的弟子也有傳承的使命。我建議我的弟子就開始收徒,在戲劇舞台,她們是主要的力量,她們收徒,就可以一代一代把晉劇事業傳承下去。她欣喜地告訴我們弟子史佳花也有5個弟子了。

獲獎記錄

1961年赴京演出時,九進中南海,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毛澤東曾高興地稱讚她唱得好,周恩來也給與她熱情地勉勵。

1957年獲山西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青年學習獎;1985年獲晉中戲劇調演優秀青年演員獎;1983年獲省優秀中青年演員一等獎;1984年獲中央電視台戲曲廣播劇一等獎;1991年獲全國保密文藝調演一等獎;1995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第三屆“金唱片”獎。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為使晉劇事業後繼有人,在繁忙的演出之間,王愛愛抽出很多時間去培育青年演員,提攜後學者,表現了她對晉劇事業強烈的責任感。

在《山西四大梆子交響演唱會》中,王愛愛和孫昌聯袂演唱《千秋梨園情》,並與指揮任新寧共同擔綱藝術總監。

人物評價

青衣行的新高峰

關於王愛愛的戲劇表演藝術,華而實曾開玩笑地對她說:“你沒有哪個戲校的畢業證,也從來沒有正式拜過誰做師傅,照梨園行的老說法,純粹是個‘票友兒’。”王愛愛則笑著回說:“我的來歷大著哩。第一個老師奶奶筱桂花是張寶魁先生的及門弟子,第二個老師程玉英是說書紅高書翰的親傳弟子,第三個老師牛桂英是李子健先生的授業弟子。我是站在晉劇發展史上各位巨人的肩頭上的。”

王愛愛在晉劇舞台上塑造了眾多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古代婦女形象。如《打金枝》中的沈後、《算糧》中的王寶釧、《採桑》中的劉雪梅、《明公斷》中的秦香蓮、《教子》中的王春娥、《金水橋》中的銀平公主等,無論是儀態莊重的皇后、公主,還是勤勞樸實的農家婦女,都以她清脆嘹亮的唱功,細膩質樸的表演,為晉劇舞台增添了新的光彩。她的演唱功力,不僅表現在演唱節奏緩慢的平板、夾板、慢二性、慢垛板等慢板上,而且也表現在演唱節奏很快的流水板、緊垛板等快板上,在《見皇姑》中,王愛愛扮演的秦香蓮有一段長達38句的成套唱腔,節奏由慢到快,表達了秦香蓮見到皇姑後悲憤交集的複雜情感。在短短几分鐘的時間裡,王愛愛出字如流,一氣呵成,把秦香蓮埋在心底的滿腔怒火全部迸發出來。體現出了她深厚的演唱功力和運氣、換氣的熟練技巧。她所扮演的角色端莊、大方,她的表演和演唱,沉著老練、不溫不火、恰到好處,表現出一種穩健大方的大家風範。如在《打金枝》中,沈後有一段著名的唱段“勸宮”,板式為二性垛板,上下句結構,30多句的唱腔用一種板式演唱,很容易讓人感到淡而無味。王愛愛對每句唱腔都反覆設計,讓人感到字字有情,句句有理,絲絲入扣,一個端莊穩重、深明大理的皇后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回味無窮。

王愛愛的表演藝術在時間的長河裡被鍛造得爐火純青,1995年,在由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標誌著全國演唱藝術最高水準的“金唱片”獎的榮譽榜上,晉劇只有兩位——已故 “晉劇鬚生泰斗丁果仙”、“晉劇皇后王愛愛”——把晉劇推向輝煌的代表性人物。鑒於王愛愛對晉劇藝術的突出貢獻,2001年10月18日至22日,由省文化廳主辦、省晉劇院承辦的“王愛愛舞台生活50年紀念活動”在並展開,活動包括王愛愛藝術研討會、王愛愛個人交響樂演唱會、王愛愛師徒精品折子戲專場等。

在研討會上,戲劇專家郭士星說,王愛愛有一副別人無法比的天生的好嗓子,她創造了晉劇史上的“愛愛腔”,唱、做、念的基本功都很紮實。她音色甜美,音域寬闊,吐字清晰,韻味醇厚,特別是唱腔尾音的潤腔靈巧多變,“愛愛腔”已成為民眾公認的藝術流派。“她的演唱,不論什麼唱段,總是聲音透亮,音色甜美,韻味無窮。”“愛愛腔”獨領風騷40餘年,使晉劇青衣行的表演和演唱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尚無人能夠超越她。

晉劇明星

晉劇即中路梆子,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劇種,為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由於它的活動地區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晉中一帶,而且這一劇種歷來受到山西中部廣大民眾的歡迎、喜愛,因稱中路梆子。
丁果仙| 高文翰| 郭彩萍| 馬秋仙| 孫紅麗| 王珍如| 謝濤| 楊紅麗| 張美琴| 張鳴琴| 程玉英| 侯峻山| 栗桂蓮| 牛桂英| 宋轉轉| 王艾艾| 王萬梅| 筱桂琴| 筱桂桃| 筱吉仙| 范雲海| 馮繼忠| 馮煊| 王愛愛| 冀美蓮| 田桂蘭| 郭鳳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