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表現形式上 蒲劇《梵王宮》“掛畫”,表演她為迎接花雲而布置廳堂;豫劇則主要描繪她在這時怎樣梳妝打扮。兩種演出都突出她不可抑制的歡樂和興奮,以致手忙腳亂,忘形失態,憨態可掬。尤其是蒲劇在表演上更是技壓群芳,20世紀30年代蒲劇表演藝術家王存才踩蹺表演這一劇目,轟動一時, 他在《掛畫》中套用“蹺功”和“椅子功”,把一個喜不勝喜,待要出閣的耶律含嫣,從內心到外形,刻畫得淋漓盡致。你看她布置新房時,要掛畫卻又夠不著,便讓丫鬟搬過一個長板凳,她十分興奮,一步躥上了板凳,穩穩地站在凳上,腰一扭,膀一搖。踩著蹺飛身上凳,身段是那樣美,功夫是那樣深,令人驚嘆。然後她走到板凳的一頭。長板凳的頭是伸出在板凳腿的外邊,本來用手一壓這頭,另外一頭就會翹起來,可他活動在板凳頭上,板凳卻紋絲不動。她在板凳上,雙腿立,單腿立,單腿蹲,鳳凰展翅,童子拜佛,種種表演,般般絕技,都是在表現掛畫時的喜悅心情,而不是在單純賣弄技術,絲毫也不讓人感覺到是技術的堆砌。難怪當時觀眾那么喜歡他的《掛畫》,給他編了“寧看存才《掛畫》,不坐民國天下”、“誤了秋收大夏,不誤存才《掛畫》”來讚美他的順口溜。後來女演員韓長玲學演這齣戲,因為不再踩蹺,王存才便設計了不再用長板凳,換成了一把民間的羅圈椅子,讓演員沿著椅子上蹦上跳下,單腳踩在椅子的上沿,做著訂釘、掛畫等高難度形體動作,這也是當年賈永愛、今天任跟心等演員的演法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晉劇《掛畫》的演法。一出《掛畫》演紅了幾代蒲劇演員,也成了蒲劇的招牌劇目,各省戲曲舞台也常有演出,與陳素真的“甩大辮”演繹的
都是《梵王宮》的一段,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他劇種的演出也各有特點,是有名的做功戲。《梵王宮》在蒲劇、秦腔,晉劇、北路梆子、豫劇、河北梆子、川劇、滇劇等劇種中均有演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屢經整理改編,思想性、藝術性都有所提高,流傳的範圍也更為廣泛。
相關詞條
-
《梵王宮》
《梵王宮》主要流傳於梆子系統各劇種,又名《葉含嫣》或《洛陽橋》。描寫獵戶花雲在梵王宮廟會上,與貴族耶律壽的妹妹耶律含煙(一作葉含嫣)相遇,因射鵰互生愛慕。
《梵王宮》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羅店梵王宮
羅店梵王宮,坐落在羅店鎮東北,是上海市郊規模較大的一座古廟。梵王宮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簡介 建築風格 -
梵唄
梵唄(bài)是指佛教徒,在佛菩薩前歌誦、供養、止斷、讚嘆的頌歌,是淨化人生的清淨之音,其形式的原因是為了方便經文的諷誦,而漸漸形成具特定鏇律與節奏的音...
簡介 名詞釋義 歷史發展 意涵 梵唄種類 -
大梵王宮
大梵王宮
-
女王宮
女王宮是吳哥古蹟中最重要的建築群之一,它的建築以小巧玲瓏、精緻剔透、富麗堂皇而著名於世,有“吳哥古蹟明珠”和“吳哥藝術之鑽”的美譽。女王宮坐西朝東,長2...
景區資料 簡介 地理位置 歷史 擴建改造 -
梵天
梵天亦稱造書天、婆羅賀摩天、淨天,華人地區俗稱四面佛(印度佛教中的大梵天王諸神眾,特指色界初禪天之主,又稱大梵天王),是印度婆羅門教的創造之神,梵文字母...
簡介 誕生 主要貢獻 梵天擇地法 三大主神 -
梵唄寺
山東魚山梵唄寺(參見魚山梵唄寺)位於今山東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梵,是印度語“清淨”的意思;唄是印度語“唄匿”的略稱,義為讚頌或歌詠。梵唄寺,意為讚頌歌...
佛教音樂發源 梵唄 曹魏時代 創建人 太子瑞 -
卡塞塔王宮
卡塞塔王宮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以北32公里的小城卡塞塔,擁有1200個房間、24個大禮堂、有4個噴泉和好幾個花園的大公園以及數百年來吸引了大量藝術愛好者的...
簡介 建造歷史 建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