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東堂又稱王府井天主堂。位於王府井大街74號,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利類思和安文思(國籍不詳)2位神甫創建。明末,2人在四川傳教。清初被清兵虜至北京,在肅王府當差,順治十二年(1655),世祖福臨賜給他們一所宅院和一塊空地(即今址),他們即在空地上建築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內第二座聖堂(第一座為南堂),也就是最早的東堂。
東堂內曾保存有多幅宮廷畫師郎世寧繪的聖像,嘉慶十二年(1807年)失火後廢止。1884年,重建羅馬式大堂,在義和團運動中又被燒毀。1904年,用"庚子賠款"重建(法國和愛爾蘭兩國合建),即現在的東堂。東堂院內,中間為天主堂,坐東朝西,面闊25米,共約30間,坐落在青石基上,堂頂立十字架3座,中間大,兩旁小。
堂內有18根圓形磚柱支撐,直徑65厘米,柱礎為方形,堂內兩側掛著耶酥受難等多幅油畫。原院內堂北為惠我女校;堂南、西有教室,東有一院,內有花池、平房、樓房,為神父住處。堂東為一大空地,是學校操場。占地近1萬平方米。為東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修建歷史
1655年(清順治十二年)皇家賜給利類思、安文思二位神父一所宅院和空地,修建一堂,規模不大,奉若瑟為主保。被稱為北京城內第二教堂。1720年地震,房屋倒塌,次年重修。堂內有朗世寧所繪聖像多幅。1807年(喜慶十二年)神父們因搬運堂內圖書,引起火災,將房屋燒毀,教堂無恙。不久,教堂被責令拆除,東堂遂廢。1884年經田類思主教向國外募捐巨款,重建大堂。1900年6月13日再次被毀,1904年又重建,即今之天主堂。1966年8月21日,東堂關閉。1980年開始修復,同年12月24日正式開堂。自1990年起該堂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展示教堂在王府井大街的文化特色,2000年上半年,北京市政府撥巨款對東堂進行全面整修,擴建堂前廣場,2000年9月11日再次復堂開放。開堂之夜,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親自進入堂前廣場視察並向傅鐵山主教祝賀。劉淇市長也來東堂視察。
建築風格
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灰色的歐式尖頂建築因其古老而越發透出神秘,新鋪就的門前廣場在綠樹環繞中更具濃郁的人文色彩。在周圍的現代化建築映襯下,王府井天主教堂成了這條大街上的新景點。占地8000多平方米的教堂門前廣場已鋪裝完畢,廣場兩側設有座椅可供行人小憩。在教堂南側,占地1000多平方米、王府井大街上最大的綠地馬上就要露面,它將是一座花卉、灌木、喬木立體種植的花園。由於以玫瑰為主,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玫瑰園。從玫瑰園流出的一股人造泉水,因為依廣場南側層疊而下,所以名為“疊泉”。整個教堂廣場高出地面1米有餘,使其更顯與眾不同。據說,由於完全按西式天主教堂設計,玫瑰園下還會有一個葡萄酒窖。北京王府井教堂是一座羅馬建築風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築風格共融的典範。雖然身處鬧市,卻絲毫沒減少它聖潔的氣質。節日期間有時不經意從堂前走過,渾厚的電風琴聲和唱詩班陽光般的歌聲會從裡面傳出來,蕩漾在冬日的空氣中。歷經滄桑的古教堂幾經磨難,依然屹立至今。現已經成為北京最重要的外景拍攝地之一。
神父及活動
從80年代初開始,東堂先後有羅福林神父、王寶發神父、李山神父、王學群神父等擔任本堂。現任本堂高陽神父,副本堂孫永書神父。 東堂是老教友集中的堂區,多年來廣大教友在堂區神父的帶領下熱心事主,熱愛公益,積極參與堂區事務,堂區福傳事業頗有成效。新東堂重新開堂後,為發揮她獨特的信仰和文化優勢,堂區神父與堂務會根據教區的指示精神,正在實施新的牧靈福傳與社會服務目標,以求在原基礎上取得更大的進步。評價
北京王府井教堂是一座羅馬建築風格的教堂,是中西建築風格共融的典範。雖然身處鬧市,卻絲毫沒減少它聖潔的氣質。節日期間有時不經意從堂前走過,渾厚的電風琴聲和唱詩班陽光般的歌聲會從裡面傳出來,蕩漾在冬日的空氣中。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交通提示北京的基督教天主教堂
基督教自1861年傳入北京,儘管外國傳教士用盡各種方法,但信耶穌的人數很少。五十年代初有文字記載的材料包括教會學校的學生共有基督教徒四千人。在那個年代基督教被人看作“洋教”如現在的崇文門教堂,當年聚會人數不到三百人,而有的教堂只有牧師一家人在聚會。而近50年來。北京的教會和北京的所有市民一樣經受了不少風風雨雨,由於中國的教會和人民風雨同舟同甘共苦使人民感受到中國基督教徒成了他們中的一部分,被人民接納了。 |
北京朝陽教堂| 北京豐臺教堂| 北京缸瓦市教堂| 北京南苑教堂| 北京寬街教堂| 北京懷柔教堂| 北京崇文門教堂| 北京延慶教堂| 北京南口教堂| 北京珠市口教堂| 北京神學院教堂 | 北京通州教堂 | 北京南堂| 西什庫天主堂| 王府井天主堂 | 東交民巷天主堂| 北京西堂| 基督教女青年會 | 北京基督教青年會| 燕京神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