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經濟建設

旅遊資源

海嶼村天后宮公園,可觀賞石雕木雕藝術.白雲山上白雲寺有一清朝修建的觀月台,刻有眾多文人墨客題詞.天然朴樹林,具有四百多年歷史,形態各異,極具觀賞價值.穿越大約需要半小時,有平坦道路.北大清華賽艇對抗賽舉行地燕池,後有鼓尾山,乃古人觀天文大潮之地,有一觀潮亭,金雞岩遊玩。猴嶼洞天岩,即長樂市著名僑鄉猴嶼的屏山洞天岩,俗稱猴嶼岩,位於閩江口南岸最北端,距市區15公里。猴嶼岩石奇岩怪,肖形狀物,千姿百態。已發現的有:野豬、松鼠、河豚、海豹、玉兔、烏龜、壁虎、蜥蜴、鯉魚、螃蟹、蛤蟆、老蛇、母雞、鸚鵡、蒼鷹、頹鷲、老虎、羔羊、白馬、黃牛、鱷魚、犀牛、虎爪、象耳、仙桃、西瓜、玉鼓、金鐘、硯盆、筆架、書包、簽筒、濟公帽、金剛靴、狀元帽、天仙履、老君臥榻、仙姑玉枕、孔明搖扇、織女拋梭、八戒仰眠、沙僧坐禪、三藏佛冠、佛祖袈裟……猴嶼岩綠蔭如蓋,松、竹、榕、樟、蘭、菊、紫薇、杜鵑、糃子、鐵樹、桂花、馬英丹、美人蕉、黃心榕、白玉蘭……層層疊疊,團團簇簇,外頭天氣再熱,日火再大也失去威力。大雄寶殿前有一株光緒年間種下的百年茶花,是屏山寺的鎮寺之寶。茶花樹桿粗如大腿、彎曲如弓,高丈余,樹冠罩在屏石之上,每年春天,盛開上千朵奼紫嫣紅的花朵,遠處望去,以為一片紅雲飄動在殿前。“鼓岩”之上,一條岩縫中竟然長著兩棵品種不同的連根大樹,一株榕樹,另一株誰也叫不出什麼樹名,累累果實居然直接結在樹幹和樹枝上。兩樹樹皮一黑一白,疑是來自歐非兩洲膚色不同的情侶,依偎在一起傾訴衷腸。著名書法家沈覲壽先生生前在岩上留下題刻“一岩兩樹,同根並茂”八個大字。猴嶼岩洞因岩疊洞勝為閩江一絕。現已發現的岩洞有10多個,如“狀元洞”、“仙人洞”、“蝙蝠洞”、“充天洞”、“湧泉洞”等。
在蒲竺寺後山,那裡“滿山都是雕像,也滿山都是故事”。幾百尊羅漢分布在山間,大小和真人差不多,表情非常生動,姿態更是什麼樣的都有,有的在挖耳朵,有的在睡覺,有的在推車。這些羅漢是按照印度佛教故事雕刻並組合的,所以看羅漢就是看故事,越走,風景越美,佛像陪著我們,我們在綠蔭中欣賞著佛像讀著佛像旁的注釋。蒲竺寺,原為如建於明萬曆年間的“保福寺”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仙君殿等。其間還站在山頂,沐著江風,眺望閩江里點綴的船隻,感覺說不出的愜意

猴嶼岩中心建築是屏山寺,為宋朝孝宗年間名臣吏部尚書端明殿學士里人鄭丙所創建。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仰佛堂等皆依山而就。一個個華亭,各立蹊徑,點綴綠叢,既供人休息,又可以賞景。凝雲橋、仙人橋、秀安橋巧布岩壑溪澗,既利通濟,又增景觀。“千禧”、“錦屏”、“海闊天高”、“山濤海籟”、“一岩兩樹,同根並茂”等摩崖題刻和亭台樓宇上名人對聯詩句,都可揣摩玩賞,增添雅興。
萃景亭後三叉路口有抗倭義冢。明朝倭寇侵擾,猴嶼鄉民不忍強盜蹂躪,奮起抗爭,成百人慘遭倭寇屠殺,戚繼光緊急揮師閩江,驅走倭寇,官兵們就近掩埋了死難義士的屍體。後來猴嶼村興建文化宮,把義士的骸骨從大脈山崎頂移葬於此。猴嶼屏山寺山門呈扇形的門樓上建成有城垛的城牆,其原因就是昭示這一段塵封數百年的悲壯歷史。同時,山門的位置低於江邊的雞籠山也有特別的含意,因為今日鬱鬱蔥蔥的山頭就是當年戚家軍營寨的遺址,站在城牆上,往後看是義冢,而往前望寨址,則需仰起頭來,以此表示對愛國愛民軍隊的崇敬之情。
猴嶼張村

猴嶼張村辟於宋代,屬閩晉安東鄉合浦南里,明朝改為江左里,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奉文設定營前縣丞隸屬管轄。民國初年歸東南一區,民國二十三年 (1934年)又劃歸長樂縣管轄,二十六年(1937年)編保甲時列為第七區猴嶼鄉管轄.新中國成立後,初屬長樂縣四區,1956年9月併入潭頭六區,1958年9月改為人民公社1987年7月20日成立猴嶼鄉政府,成為所圈四個行政村之一至今。
猴嶼張村地處長樂市北端,閩江口南岸,東經119°36',北緯26°01'。東毗浮岐村,西接象嶼村,南連航城鎮石龍村,以牛鼻孔山脈為界,北隔浮岐洲與琅岐島扼閩江之“咽喉”.境內系沿海丘陵地帶,地形呈南北傾斜之勢.全村有山頭30座,山場面積3100畝,洲地有三汶洲100畝,蝙蝠洲3088畝(其中基本農田588畝,草埕1500畝,水域1000畝),金錢洲約1750畝(其中農田750畝,草埕600畝,水域400畝);三汶洲繞浮岐大橋而遇,蝙蝠洲有金猴橋相通,金錢洲隨泥沙沖積面而不斷擴大,農地主要為金錢洋約800畝,江岸錢6里,東起金猴橋,西接十三號海堤至象嶼地界。總人口6000多人,總戶數約1000多戶,有張、李、陳、江、翁、朱、董、賴、潘、王等十餘姓鄉親,和睦相處。張氏後裔約5600多人,約占總人口的94%,旅美及香港、台灣族親5000多人,其中美國4700多人、新加坡50多人、荷蘭20多人、香港230多人,台灣100多人。僑眷僑屬占現住戶98%,名列全市前茅,是長樂市及閩江口一帶地區著名僑村之一。

這裡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唐際,先祖為著名將領,隨王審知入閩寇巢,累累功勳,是為旺族。宋時,應參公宏圖大略,擇地猴嶼,啟開基業,子孫繁衍。有明一代仲源仲侑公皆進士出身,家風丕振,家享公職居吏部,政績卓著。而今,更是人才濟濟,青出於藍,大中專學生、碩士、博士計三百餘人,二名在哈佛大學就讀的學生,學業精進,榮膺美國政府總統獎,莘莘學子大多向美國主流社會進擊,頗有作為。在家鄉國幹部、單位職員七十餘人,分布社會各界,為國獻力,為民建功,頻得讚譽。
黨政建設

(一)抓班子、強隊伍,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
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解決當前社會基層諸多矛盾,促進社會穩定,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如何用好乾部、管好幹部。為此,我們主要抓好兩支力量的建設。
1、切實加強黨委班子的自身建設。首先講團結。鎮黨政主要領導經常交心談心,班子成員相互尊重,有意見當面提,不在背後議論,不利於班子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班子團結的事不做,自覺維護班子的形象。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和組織生活會,交換工作意見,增進相互了解,使班子成員既在工作職責上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又在執行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個團結合作的整體。其次是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提高領導班子科學決策能力。把民主集中制教育作為黨委中心組學習、民主生活會、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認真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不斷加強領導幹部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覺性。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要求,健全了《猴嶼鄉三套班子成員議事制度》、《例會制度》等,採取黨委會和每月黨政聯席會議等形式對重大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決定。黨政一把手帶頭遵守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一言堂”和“家長制”,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規範鎮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每年都從省、市委黨校聘請專家教授進行輔導授課,把工作實際和個人思想結合起來,積極撰寫論文,提升工作水平,促進工作。
2、切實加強機關幹部和基層黨員隊伍建設。在機關幹部隊伍建設上,我們著重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認真貫徹黨管幹部的要求,不斷完善選人用人公正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幹部能上能下、選優汰劣的選人用人公正機制,建立並實行機關中層幹部競爭上崗、任前公示、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責任制等制度,提高民眾對幹部選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另一方面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通過推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一站式辦公等便民利民措施,使“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基層民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得到及時幫助解決,深受民眾好評。
(二)建機制,抓載體,促進黨建工作上檔次、創特色。
制度作保證,載體為平台,是確保黨建工作整體推進的有效措施。為此,我鎮在創建“六好”鄉鎮黨委活動中,以“三級聯創”工作為載體著重抓好1個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黨建工作格局。鎮黨委堅持黨要管黨原則和從嚴治黨方針。每年年初的黨委工作會議上,鎮黨委與各支部(黨委、總支)分別簽訂了年度崗位責任制,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層層建立、落實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明確了各基層組織抓黨建的基本要求,納入全年工作總目標,形成了在鎮黨委統一領導下,書記負全責、分管領導具體抓、黨委委員分頭抓、有關部門各負其責的黨建工作大格局。堅持鎮黨委研究黨建工作專題會議制度及每月一次基層組織工作例會制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村居抓黨建的責任意識,“黨支部不抓黨組織建設就是失職,抓不好就是不稱職”成為一種共識,各支部抓黨建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大大提高,形成全鎮上下齊抓基層黨建的濃厚氛圍。
社會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