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lánggǒu狗的一個品種,形狀像狼,性兇猛,嗅覺敏銳。多飼養來幫助打獵或牧羊,這種狗因外表像狼而得名。這種狗主要分為德牧、狼青、昆明犬、蘇聯紅犬、馬犬等品種,種類繁多,甚至體型較大的笨狗也能稱作狼狗。
因為從生物學的角度講狗和狼屬於學名為Canislupus的同一個物種,所以狼狗與騾子不同,並非雜種,故它們具生育能力。
品種
在古代,狼狗只會因母狗在發情期時逃走與公狼交配而得到。現時主要的狼狗品種有:Saarloos狼狗:德國牧羊犬和動物園內的狼的後代,以配種者Leendert Saarloos(1884年11月16日-1969年1月13日)命名。比捷克斯洛伐克狼狗更有責任感。捷克斯洛伐克狼狗:德國牧羊犬和喀爾巴阡狼的後代,在195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進行的一個生物學實驗培育出來。
習性

⑧狗在群居時,也有“等級制度”和主從關係。建立這樣一種秩序便可以保持群體的穩定,減少因為食物、生存空間的爭奪而
引起惡鬥。⑨狗在臥下的時候,總是在周圍轉一轉,也許是為了臥著舒服,也許是遺留下來的什麼本能。⑩狗的頸部、背部喜歡被人愛撫。儘量不要摸頭頂,因為這樣會讓它感覺到壓抑和眩暈。此外,屁股和尾巴摸不得。“狗改不了吃屎”,這是狗的最大惡習,必須糾正。狗不但吃人屎,也吃狗屎。狗對陌生人的行為準則是根據自己視線的高度來判斷對手的強弱。陌生人一靠近,從上面下來的壓迫感會使它不安,若採用低姿勢,它便會接受你。如果比它眼睛看到的高度更低時,會使它更安心。 狗的弱點在右邊,它會為保護右邊而行動。當它在被追得走投無路時,會讓自己的右側靠牆,把左側面對敵人。這種習性是狗與生俱來的本能。 狗讓人家看它的肚子是向對方表示順從和投降。狗的社會中也有一定規則,它們決不攻擊倒下露出肚子的對手。狗將肚子朝天躺著睡時表示它很放心或很信任,才會讓人看到或是讓人摸它的肚子。 狗喜歡人甚於喜歡同類,這不僅是由於人能照顧它,給它吃住。更主要原因是狗跟人為伴,建立了感情。狗對自己的主人有強烈的保護心。有的狗從水中、失火的房子裡或車子下救出孩子。狗會幫助它受難或受傷的狗友同伴。狗具有領地習性,就是自己占有一定範圍,並加以保護,不讓其他動物侵入。它們利用肛門腺分泌物使糞便具有特殊氣味,趾間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用後肢在地上抓畫,作為領地記號。
狗的嫉妒心非常強,當你把注意力放在新來的狗身上,忽略了對它的照顧時,它就會憤怒,不遵守已養成的生活習慣,

視力

長久以來,許多人認為狗無法分辨色彩。最近,研究人員發現,狗能夠分辨不同色階的灰色,也能分辨某些色彩,特別是藍色和紫色。人犬視覺的相異處:在對光的反應上,犬眼和人眼不同。人眼對造成各種色彩的三原色(藍、黃、紅)有反應。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獸醫學院眼科副教授Dennis Brooks博士說:『狗的視覺和人的視覺不同;狗無法像人一樣分辨各種色彩,但狗的確可以看到某些顏色。狗能夠分辨深淺不同的藍、靛和紫色,但是對於光譜中的紅綠等高彩度色彩卻沒有特殊的感受力。Brooks博士的研究顯示,紅色對狗來說是暗色,而綠色對狗來說則是白色,所以綠色草坪在狗看來是一片白色的草地。 犬的視網膜:狗眼睛裡的光線受納器--網膜--含有多量的柱狀細胞,柱狀細胞有助於暗處視力及偵視移動物體。網膜中的另一種細胞視椎狀細胞,椎狀細胞的功能主要在於分辨顏色和辨別微細之處。
犬視網膜上有一層額外的脈絡膜層(tapetum lucidum),有強烈的反光性,也能增加犬的夜間視力。因為光線進入眼內會

訓練

(5) 堅決杜絕體罰 以體罰的方式來迫使狗服從的方法是最要不得的。同其他動物一樣,狗對人抱有非常強的警戒心。

歷史

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狗的存在和進化都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於它,人們不僅用精美的藝術作品加以歌頌,而且還視其為最忠實的守護神,更是十二生肖中的重要一員……作為十二生肖中的一員,狗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始終有著很高的地位。這一點從中國不斷出土的考古發現中可見一斑。四年前,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陽市中心城區發現了舉世震驚的東周天子駕六車馬坑。它的發掘解決了自漢代以來關於夏商周三代“天子駕六馬”還是“天子駕四馬”的爭論,說明至少在東周時期“天子駕六馬”是存在的。不過,車馬坑裡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其中7隻殉葬狩獵犬的傷感故事。讓我們回到東周時期,那時的貴族們喜歡駕馬驅車去狩獵,狗則是必不可少的夥伴。這個車馬坑的主人是東周25位天子中的一個,他生前酷愛狩獵遊玩。發掘時人們發現,這個車馬坑中有7隻狗,其中6 只出現在最北面的馬車車輪下。專家們分析,這些狗是被綁縛在車上活埋的。
填土時,驚恐萬狀的小狗們紛紛躲藏在車輪下,結果當車兜壓塌後,那6隻小狗也都被壓死在車兜里。而只有一隻小狗的位置十分奇特,它出現在馬坑的半中腰,伴隨它的是一塊卵石。也就是說,這隻小狗當時掙脫了繩索向坑外爬,就在距離逃生僅一步之遙時,被人發現了,一塊卵石擊中頭部,中斷了小狗的逃生,也結束了它的生命。厚厚的黃土掩埋了這一切,
托舉著這個小生命懸停在馬坑的邊緣。看著這個頗令寵物愛好者心酸的場景,我的心裡也像打翻了五味瓶。這些小狗雖不是寵物,而是主人的狩獵犬,曾伴隨在主人的車前馬後,叱吒風雲,揚威獵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怎么到最後卻成了殉葬品?也許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讓心愛的獵犬為自己殉葬,就是給愛犬最高的榮譽了。其實,狗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這一點毋庸置疑。它被馴化的年代大約在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在西安半坡文化遺址的先民生活區中,曾發現為數眾多的狗的骨殖。此外,甘肅秦安大地灣新石器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壺上,也發現了4隻家犬的形象,而且都描繪得生動可愛。這都說明,當時人與狗之間的關係相當明確,狗已經成為人類的親密夥伴。在中國,從新石器時
由此可見,東北和蒙古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早、中期的家狗馴化的中心。除此之外,在河南安陽、河北磁山、陝西西安半坡、山東大汶口、江蘇常州等地均發掘到全新世後期家狗的骨骼化石,由此可以肯定,中國是家化狗的中心之一。

這種現象表明,在中國整個新石器時代中,養狗的習俗在南、北方地區都是十分風行的。有關夏朝養狗的習俗,目前在文獻記述和

考古發掘中可資驗證的材料都不太多,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曾發現有陶塑家狗的實物和殉狗的墓例,說明夏代也是存在養狗習俗的。從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均十分盛行養狗的情況分析,夏代的養狗習俗也應該是較為流行的。商朝的養狗習俗,在考古材料中表現得尤為鮮明,以鄭州二里崗,安陽殷墟文化為代表的商文化遺址,均發現有大量的家犬骨骼。在商代的墓葬(尤其是晚期墓葬)中,用狗作殉獸的習俗十分流行,殷墟歷年來發掘的殷代墓葬,不管是貴族或平民墓,多半見有在棺底(腰坑)或棺面(二層台)上下殉葬家狗的現象,江蘇銅山丘灣發掘的社祭遺存中也發現用較多的狗來祭祀的現象,這些現象表明,商代養狗習俗的風行,是與日常生活之需(如食用和利用家狗作防衛)和殉葬、祭祀之風密切相關的。甲骨文中也有不少用狗作祭牲的記錄.如“其寧風,三羊,三犬,三豕”“丁巳卜,又尞於父丁百犬百豕卯百牛”。這表明家狗在商朝人心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物質和精神利用價值。西周狗與人相當親密. 在考古發掘中,陝西長安鎬京、大原、張家坡、普渡村,湖北均縣朱家台等遺址均發現有家狗遺骨,陝西一帶發現的西周墓葬,也大多見有用狗殉葬的現象,說明當時狗與人的關係,是相當親密的。春秋《周禮·秋官》設有犬人掌犬性,相犬,牽犬者,屬於犬人所管。“祭祠共犬牲”,而必用六畜中的犬作犧牲祭祀品。春秋時期的大力士朱亥,戰國時期的荊軻摯友高漸離,都是屠狗賣肉出身的名家,由此說明狗的社會地位和作用。
狼狗用途
狼狗的用途:主要為工作犬、比賽犬及寵物犬。
(1)如果選擇工作犬或寵物犬,應挑選較為活潑和警覺性較高的那一種;
(2)如果選擇比賽犬,則要注意幾點:首先要注重狼狗的外形、毛色及後肢是否有力,還有不應在室內飼養,因為狼狗好動、活潑,換毛期間它會有大量毛髮掉落,會影響家居衛生。其實飼養比賽犬,都應該飼養在狗籠內。不過狗籠空氣要十分流通,有空調設備就更理想,讓它住得十分舒適,每天必須花許多時間清潔狗籠,細心消毒,防止狗籠不潔引致滋生細菌,若狗籠衛生不好,犬只會染上細菌,因而患上皮膚病就失去參展資格了。
(3)飼養比賽犬挑戰如果飼養參加狗展的狼狗,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在它身上,尤其在幼犬階段要十分小心,因為參展的幼犬與寵物狼狗在飼養方面有些不同,參展之狼狗自小應困在籠中,不要讓它四處亂跑,讓它多些時間休息,使它骨架保持乾燥,到了三至四個月大時,活動範圍可以大一些,每天應放它在草地或空地自由活動二至三小時,到四至六個月大時,可帶它到街上走走,訓練它擺好參加比賽時的姿態,方便到比賽時,犬只站立時能夠氣定神閒。
(4)對它的健康多加留意對狼狗的健康情況也很重要,主人必須注意它的日常動態,情緒起落、狀態變化,都要細心關注和觀察。若發現狼狗食欲不振或減退,耳朵叉開,眼睛有分泌物,或流鼻水的現象,請及早把它帶到獸醫處診治。所以管理一隻美麗的狼狗,飼養者要有經驗外,時間、人力、物力也很重要,不過當看到自己用心飼養出來的犬只在比賽場上的雄姿,相信做狗主的您一定覺得所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參考資料:
1、http://www.wiki.cn/wiki/%E7%8B%BC%E7%8B%97
2、雅虎寵物 http://www.yahoo.com/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