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饃

焦饃

焦饃為皖北、豫南一帶兒童愛吃的一種食品,類似烙饃,焦饃是在烙饃的基礎上、未擀成時,在上面撒一些芝麻粒,再用擀麵杖略擀把芝麻嵌入面中後,按烙饃的做法做好即成半成品。吃時要在微火上烤後放涼,即成焦饃。也可以再撒上一些擀碎的雞內金(予南方言:雞屎包子)末,兒童食後助消化。

材料

主料為麵粉、芝麻、食鹽。將麵粉、芝麻、食鹽。

製作

做焦饃的原料是面和芝麻及香湯(事先熬好的雞湯、骨頭湯),放入適量的鹽,或者鹵湯適量揉和成麵團,再均勻的分成若干小麵團,用小擀麵杖擀成直徑10-25厘米、厚薄均勻的圓形面片,放在燒熱(溫度適中)的鏊(烙餅的鐵制器具)面上烘炕至熟,金黃焦脆,香氣四溢,香酥可口。

把面片放在鍋底,不停好地翻動好讓焦饃受熱均勻,在面片變硬時就不能再翻動,此時焦饃已經形如鍋的形狀。因此,烙這樣形狀的焦饃是需要一些技巧的,需要烙焦的與燒鍋的兩個人配合好。火什麼時候該大些,什麼進修應該小些都得把握好,並且鐵鍋得受熱均勻。如果沒有這樣的功夫就是烙不好形如鐵鍋狀的焦饃的。這樣的人家往往找一個水桶底(水桶是鐵皮的)來烙焦饃,水桶底是平坦的,所以烙起來就比較容易了。  烙得好的焦饃通常是比較薄、芝麻被烤得黃黃的,吃起來又脆又酥,輕輕好咬上一口,整個焦饃就會碎了,我們急得連忙用捧著碎掉的焦饃,生怕掉在地上。嚼在嘴裡滿口都是香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