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無量觀](/img/c/1b4/nBnauM3X4MDO1ADO2MjNxcDMxUTM4kDM0IDMxADMwAzMxAzLzY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歷史
![無量觀](/img/7/60f/nBnauM3X3UDMyUjM4MjNxcDMxUTM4kDM0IDMxADMwAzMxAzLzY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建築特色
綜述
![無量觀](/img/c/6e5/nBnauM3X4IzM1YDMwQjNxcDMxUTM4kDM0IDMxADMwAzMxAzL0Y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無量觀依山隨景而立,是北上一線天、天外天通達五佛頂的必經之地。觀山下山路蜿蜒,濃蔭夾道,古木參天,清幽秀麗,望山上山勢威猛、峭拔而又飄逸,真可謂人間“仙闕蓬萊”。
西閣
西閣是無量觀最優美的建築。閣內有慈航殿,供奉慈航道人及眼光娘娘、送子娘娘。
西閣後面有一羅漢洞。清康熙初年,遼寧本溪鐵剎山全真龍門派第八代祖師郭守真之徒劉太琳、王太祥二人至千山,在羅漢洞內修真養性。當時洞內有十八羅漢塑像,劉太琳又增塑真武大帝像,並在洞外刻了“釋道同源”四個大字。劉、王二人被尊為無量觀的開山祖師。
玉皇閣
玉皇閣建造在一直立的巨大岩石的頂部,是無量觀最高的建築,也是無量觀最早的建築。玉皇閣沒有用一根木料,全部用磚瓦建成,故名無梁觀。日久天長又衍化為無量觀。殿內供奉玉皇大帝像。
老君殿
老君殿建造於玉皇閣的大岩石旁。殿門上懸掛“道教之家”四字匾額。殿內供奉著三清像,兩側牆上則繪有老子過函谷關及孔子問禮於老子的場面。三官殿在老君殿的右下方,是無量觀最大的殿堂。主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在三官大帝前面有道教護法神王靈官和護壇土地,東側是正在過海的八仙,西側是居住瑤池的王母娘娘,左右兩邊的牆壁上繪有堯王訪舜、大禹治水兩幅壁畫。一台三塔
無量觀還有“一台”、“三塔”等道教勝跡。“一台”即聚仙台。觀門前下方山腰有一塊黑色大石頭,相傳昔時常有仙人羽客棲集於此,因稱“聚仙台”。“三塔”即八仙塔、祖師塔、葛公塔。八仙塔建於清康熙初年,是當時盛京將軍烏庫禮為其道兄劉太琳靜坐修真而建。因塔周邊有磚刻八仙浮雕而得名。祖師塔即無量觀開山祖師劉太琳羽化之後的遺蛻墓塔。葛公塔乃張學良為東北道教領袖葛月潭而建。
伴雲庵
伴雲庵又稱遁頤庵,建在半山腰,是一個十分幽靜的小院,依山修建小屋一面,院內有一眼水井,一棵松樹,山門外的石額上刻“遁頤庵”。伴雲庵是道人修身養性的佳處,據考證,此庵是清代鹹豐年間慈祥道人所建。
在將軍峰上刻有“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據記載,在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鎮守邊城的一位黑龍江將軍,在此峰上刻了“攻鳳攻海,功虧一簣”八個字。日偽時期,日本人將這八個字剷平後刻上“日滿一德一心”六個字。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鏟掉了原字,刻上“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無量觀景區內景點頗多,比較有名的諸如:夾扁石、一步登天、天上天,一線天、木魚石、八步緊等。
無量觀周圍還有南天門、鐘樓、萬年松、正直松、石龕松等眾多名勝古蹟。
意義
![無量觀](/img/7/e98/nBnauM3X3gTN1gjNxUjNxcDMxUTM4kDM0IDMxADMwAzMxAzL1Y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千山,道是後於佛而來。劉太琳進入千山,為創建道教,歷盡千辛,終使道教在千山廣為流傳,至清末民初,在短短二三百年間,千山的主要道教廟宇就發展到八觀九宮七十二茅庵,使道教廟宇已遍布整個千山,與佛教寺院共分天下了。千山的道觀雖時間不長,但也如千山的佛寺一樣走進了人們的心中。據說,這無量觀從建觀以來便遵循祖訓,以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為懷普濟眾生。當年十方道友來觀居住從不催單,並與本觀道眾同等待遇。有一年無量觀來了幾位掛單道友,適逢觀內因人眾而糧缺,監院卻把自己的衣服偷偷地賣掉來供養道友。又清末民初,戰亂頻仍,千山腳下的百姓苦不堪言,有吃不上飯穿不上衣者都到觀內求助,只要觀內有,道眾即與山下百姓同甘共苦,因此,十方道友以及山下百姓都稱無量觀為“大慈大悲的無量觀”千山無量觀,它不僅是形式上的仙佛共存,它更是實實際際上的仙佛共在,它不但讓千山的美景增輝,它更是讓千山實實在在地走進了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