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
桂枝炙草取甘溫,四桂二甘藥不煩。叉手冒心虛已極,汗多亡液究根源。
組成
桂枝(去皮)四兩(12g),甘草(炙)二兩(6g)。
用法
以水三升(600ml),煮取一升(200ml),去滓頓服。
功用
補助心陽,生陽化氣。
主治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方義
方中桂枝用量倍於炙甘草,桂枝味辛性溫,人心通陽。炙甘草甘溫,益氣補中。二者配伍,辛甘化陽,補益心陽。本方是溫心陽之基礎方,藥味專捷,又取“頓服”,意在急復心陽。
運用
本方以心悸或胸悶、汗出、或胃中悸動、舌質淡、舌苔薄白、脈虛無力為辨證要點。
本方可用於治療西醫臨床中的心律失常、心動過緩、心肌缺血、風濕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冠心病等。只要符合其主治病變證機,也可加減運用,輔助治療如慢性胃炎、結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加減化裁
氣虛短氣者,加人參或西洋參、黃芪以益氣補虛;陽虛惡寒者,加乾薑、附子以溫陽散寒;血虛頭暈目眩者,加龍眼肉、當歸以滋補陰血;怔忡者,加遠志、酸棗仁以安神定志;夾鬱熱心煩者,加茯苓、知母以清心除煩安神。
使用注意
心陰虛證、胃陰虛證慎用本方。
《傷寒論今釋》引《證治大還》:婦人生產不快,或死腹中。
附方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組成:桂枝(去皮)一兩(3g),甘草(炙)一兩3g,牡蠣(熬)二兩(6g),龍骨二兩(6g)
功用: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主治:心陽不足證。煩躁不安,心悸,或失眠,心胸憋悶,畏寒肢冷,氣短自汗,面色蒼白,舌淡苔白,脈遲無力。
出處:《傷寒論》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桂枝甘草湯與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同可治療心陽虛證,桂枝幹草湯所主證主要是心氣失護而悸動;而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所主證機是陽虛失守心神而煩躁,是其不同。
重要文獻摘要
1、《註解傷寒論》:桂枝之辛,走肺而益氣;甘草之甘,入脾而緩中。
2、《傷寒附翼》:此補心之峻劑也。桂枝本營分藥,得甘草則內補營氣而養血,從甘也。此方用桂枝為君,獨任甘草為佐,以補心之陽,則汗出多者,不至於亡陽矣;姜之辛散,棗之泥滯,固非所宜;並不用芍藥者,不欲其苦泄也。甘溫相得,氣和而悸自平。
3、《古今選注》:桂枝復甘草,是辛從甘化,為陽中有陰,故治胸中陽氣欲失。且桂枝輕揚走表,佐以甘草留戀中宮,載還陽氣,仍寓一表一里之義,故得以外止汗而內除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