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火神”戰略轟炸機有兩種型號:B.1和B.2。“火神”B.1戰略轟炸機裝備4台“奧林帕斯”101或102、104型發動機,生產型於1956年開始裝備部隊,共生產45架,現已全部退役。“火神”B.2型戰略轟炸機先是裝備4台“奧林帕斯”201型發動機,單台推力7710公斤,後換裝“奧林帕斯”301型,單台推力9070公斤。生產型於1960年開始裝備部隊,共生產50架,從1981年起,一部分“火神”B.2型戰略轟炸機開始陸續退役。
造型
採用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三角翼轟炸機。4台“奧林巴斯”301型噴氣發動機安裝在翼根之內,進氣口開在翼根前緣。該機擁有面積很大的一副懸臂三角形中單翼,基本前緣後掠角50度,但隨展向不同位置,後掠角呈一定程度的變化。中央翼除安裝發動機外,還設有炸彈艙。機身斷面為圓形,機頭有一大的雷達罩,上方是突出的座艙頂蓋。座艙可坐有正副駕駛員、電子設備操作員、雷達操作員和領航員,機頭下有投彈瞄準鏡。機身腹部有一長8.5米的炸彈艙,可掛21顆454千克的炸彈或核彈或一枚“藍劍”空對地飛彈。前三點起落架可收入機內,主起落架為四輪小車型,垂尾較大,無平尾。
性能
“火神”戰略轟炸機機長30.45米,翼展33.83米,機高 8.28 米。翼面積 368.3 平方米,最大起飛重量90800公斤,高空(12000米)最大飛行速度1038公里/小時,海平面最大飛行速度850公里/小時,轉場航程7650公里,作戰半徑2750-3700公里,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可達4630公里,實用升限19800米。
任務
“火神”在馬島戰爭中發揮了一頂的作用。馬島戰爭是英國與阿根廷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主權歸屬問題在南大西洋進行的一場爭奪戰。1982年4月2日,阿根廷陸、海、空三軍突擊隊的先遣隊共619人,突然登入占領了馬爾維納斯群島,次日又登入南喬治亞島,英、阿馬島之戰隨即爆發。19日,“火神”式遠程轟炸機部署到阿森松島。隨後對島上目標進行了轟炸。
配置
“火神”戰略轟炸機是一種三角翼,無平尾、單立尾轟炸機,4台發動機裝在兩側翼根部位。機翼為懸臂式中單翼,中外翼結合部弦長14米,相對厚度10%。基本前緣後掠角50度。中翼段為發動機艙,翼內有軟式油箱,機翼後緣有4塊升降副翼,中翼前部上下裝有減速板。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截面呈圓形,最大直徑為2.75米。機身前部為氣密座艙,內有 5 個乘員座位。正、副駕駛座位並列,備有馬丁.貝克彈射座椅。電子設備操縱員、領航員、雷達操縱員的座位並列於駕駛員座位的後面。 機頭部位裝有空中受油設備。
前景
“火神”戰略轟炸機可攜帶21枚454公斤的減速炸彈,亦可帶核彈。飛機最大載彈量9500公斤。在英阿馬島戰爭中,英國“火神”戰略轟炸機從阿森松島起飛,在“勝利”加油機的配合下,經過3次空中加油成功地轟炸了馬島的首府斯坦利港,創造了老舊裝備在現代高技術戰場上成功運用的範例。
任務
1982年5月28日,“火神”XM597號機從阿森松島機場出發,執行第一次反雷達飛行任務。由於路途遙遠,飛機必須進行不少於6次的空中加油才能完成這次往返任務。但偏偏一架為其加油的空中加油機因喇叭形加油錐套發生故障而輸油受阻,不能提供必需的燃料,XM597號機只好中途返航。
兩天后,這架“火神”XM597號飛機被用來執行第二次任務,主要目標為位於馬島首府斯坦利港的阿方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5月31日的清晨,這架飛機順利地到達目標上空,對該雷達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飛彈。一枚脫靶,另一枚打在離目標9~14米處,炸壞了AN/TPS-43F雷達的天線。XM597號飛機的乘員認為他們已經摧毀了這部雷達,沒想到在24小時後它又恢復了工作,並放在—垛新砌的護牆後面以防再一次受到攻擊破壞。
6月2日,“黑色公羊”行動執行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攻擊任務,飛行剖面與5月30日那次一樣。此次任務還包括對斯坦利港機場的高空轟炸。正在“火神”轟炸機飛向目標期間,修復的AN/TPS-43F對空監視雷達發現了它,就立即關機停止發射電磁波。結果這架飛機為了偵聽阿方雷達陣地泄漏的電磁波,在目標上空盤旋飛行了40分鐘,終於探測到了支援斯坦利港機場防空用的“防空衛士”火控雷達的信號,隨即發射了兩枚“百舌鳥”反輻射飛彈,並且它們都打中了目標。這時機上還剩兩枚“百舌鳥”飛彈,XM597號飛行員期望AN/TPS-43F雷達還會重新開機,因此繼續在目標區上空作長時間的盤旋,但至終這部雷達也沒有重新工作。最後,“火神”轟炸機帶著遺憾開始了其漫長的返回阿森松機場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