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溝遺址

火燒溝遺址

位於甘肅省玉門市清泉鄉火燒溝村東。1976-1990年間發掘古墓葬312座,大多為豎井帶台的側穴墓,也有少數豎穴墓。墓坑頭向東,以仰身、單人葬為主,出土有銅器、石器、陶器等。銅器多為模鑄,有斧、鐮、钁、鑿、刀、匕首、鏃、錐、錘等共二百多件,紅銅、青銅兼有。石質生產工具有石鋤、石磨盤,還有石刀。有人殉或人祭的墓葬有二十多座。

火燒溝遺址

1976年6月4日甘肅省文物考古隊在玉門市清泉鄉原鄉政府東側500米的清泉鄉中學的地址上進行了兩個月的挖掘,著名的火燒溝遺址就這樣驚現於世人面前。因該遺址處於一條紅土山溝旁,山溝土色紅似火燒故名火燒溝遺址。該遺址屬於新石器文化遺存,距今三千七百年左右,屬夏朝末期,被考古界稱為火燒溝文化,為當時甘肅的六大文化類型之一。

出土文物

考古工作者在此遺址清理墓葬312座,清理出陶器、銅器金器玉器石器骨器等一大批文物,其中陶器最多,銅器、玉器、石器、骨器次之,金器最少。陶器以彩陶為主,黑彩多,紅彩少,還有紅底黑紋的。銅器有斧、鐮、钁、鑿、刀、匕首、矛鏃、錐、釧管、錘、鏡等200餘件,青銅、紅銅都有。金器主要是金耳環、金鼻環等飾物。遺址中出土的文物,較為有名的是陶塤、鷹嘴壺人形彩陶罐三狗方鼎,這些都被定為一級文物。其中人形彩陶罐於1988年出土後,於1990年作為精品文物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向中外遊客展出。1990年中國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彩陶圖譜》一書收錄的火燒溝陶罐圖譜有98種樣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