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灕江,珠江水系西江(珠江上游幹流)的支流桂江上遊河段的通稱,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
歷史上對灕江的發源地,有三種說法:(一)《水經注》稱:“灕水亦出陽海山”,“湘漓同源,分為二分,南為灕水,北則湘川”。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稱:“湘漓二水,皆出靈川之海陽,行百里,分南北而下。北曰湘……,南曰漓,……”。(二)清·乾隆五至八年任興安知縣的黃海則說,灕水發源於縣南之雙女井。(三)唐兆民在《靈渠文獻粹編》的《引言》中說:“……離水(灕水),實際上就是源出今興安縣西的嚴岡,上游稱源江、中段稱石龍江、下游稱清水河、水流三十多里的一條溪河,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澪水(零水)”。“可知澪(零)水即是離(漓)水”。 各說所指均系靈渠的水源,並非今天的灕江。
灕江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華江鄉(四百里越城嶺山脈的最高峰)貓兒山東北面海拔1732米(黃海基面)的老山界南側。四周群山環抱,竹海茫茫,灕江主源烏龜江和砂木江在山腳下高寨村區域的十里峽谷(貓兒山十里峽谷)相會,在南流中西接龍塘江,東納黑洞江,三江匯合後稱六峒河,往南流至司門前與黃柏江、川江匯合稱大溶江,至溶江鎮附近與靈河匯合,始稱灕江。灕江經靈川縣過桂林市在平樂縣平樂鎮北與恭城河匯合,灕江段全長164公里。平樂鎮以下稱桂江。河流繼續南流至梧州匯入西江。
在興安縣境,自溶江鎮河口,接古運河靈渠,為灕江起點(古代水文認為:靈渠為灕江的上源 ),接小溶江後出境。
在靈川縣境,在小溶江村進入境。灕江境內流域面積2173.29平方公里。 全長45公里,分兩段:上段長33.5公里,河面平均寬度160米。自小溶江村起,流經峽背、岩頭、三街、富丘渡、渡頭、雙潭、崔家圩、三岔尾;先後納白雲江、潞江、淦江、瀑布水、三百源、甘棠江諸水,沿下秦至大面圩流入桂林市。下段11.5公里,河面平均寬度220米,均卵石夾沙泥河底。自大圩鎮上力腳村再人縣境, 經敢興、大圩鎮至南村,納黃沙河、澗沙河、潮田河3水,南流至清水潭受古東水,出桂林市郊、下陽朔縣。
在桂林市區,灕江在靈川縣秦家進入桂林市區,由北向南穿過城區,匯桃花江後至鬥雞山折向南流,過靈川大圩鎮又蜿蜒向南,在草坪鄉冠岩處入陽朔境,流經市區49.3公里。在桂林水文站(穿山鄉樟木村尾)處流域面積為2762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度39.2公里,幹流長105公里。流域形狀為上、下游兩頭較窄,中間寬的長形多支流河系。大溶江至桂林為岩溶峰林平原,河床比降為0.94‰,市區段河床平均比降為0.44‰。
在陽朔縣境,自楊堤鄉官岩村流入縣境。入本縣境流經楊堤、興坪、福利、陽朔鎮、城關、普益、接納山背河、土嶺河、大源河、樟桂河、雙月河、田家河、雙橋河等支流,至普益鄉馬草坪入平樂縣境,共長69公里,占灕江幹流(通常稱興安至平樂河段為灕江,全長164公里) 的42%,為流經各縣境最長的一段。
在平樂縣境,荔江(荔浦河、灕江、茶江(恭城河)三江在平樂鎮相匯稱桂江,往南流入昭平縣。
河床特徵
灕江桂林市區段兩岸地面標高在154~132米之間,屬一級階地的堆積物,上部為粉砂質粘土,一般厚度2~4米,下部為砂卵層,最厚達20~30米。河槽寬在125~585米之間,河岸高3~5米。河床由砂、卵石組成,並常年長有水草。河床灘潭相間,灘長潭深。河灘主要分布在董家巷、新碼頭、解放橋、象山、灕江橋、白果樹村、吳家裡、王家裡、柘木鎮及小龍門村附近河段。枯水期河灘水深一般不足1米,灘長一般在500~1000米,其中以吳家裡灘為最長,達1970米。河床上的深潭主要分布在白石潭、泗洲灣、木龍渡、伏波山、九娘碼頭、象山、南溪山、淨瓶山、鬍子岩、龍門村、馬家坊等附近。河段深潭處枯水時水深在6米以上, 最深處是淨瓶山潭,水深達14米以上,其次是南溪山和馬家坊,水深在12米以上。
灕江陽朔段兩岸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也是廣西最美麗的河段。從近陽朔縣境的潛經村開始,灕江進入峽谷地段,蜿蜒予叢山之中,河谷深切400米。灕江不但河谷深,且河床比降大,平均為千分之四,形成許多灘、洲、峽、磯。縣境內灕江有灘38個。兩岸有29個寬度不一的泛濫小平原和河漫灘,面積為2397畝,土層厚且質地鬆軟,有機質豐富,酸鹼度適中,自然肥力很高。
主要支流
匯流口岸別 及支流級別 | 河流名稱 | 河長 (公里) | 流域面積 (平方公里) | 發源地 | 流經區域 | ||
I | Ⅱ | Ⅲ | 灕江 | 164 | 2860(水文站以上) | 興安縣華江鄉 | 興安縣、靈川縣、桂林市區 |
右 | - | - | 靈渠 | 33.15 | - | - | 興安縣 |
左 | - | - | 小溶江 | 49 | - | 資源縣兩水鄉塘垌村南 | 資源縣、興安縣、靈川縣 |
左 | - | - | 甘棠江 | 60 | 767.22 | 靈川才喜界大虎山 | 靈川縣 |
- | - | - | 白雲江 | 9.2 | 20.9 | 靈川北障山和尚嶺 | 靈川 |
左 | - | - | 董家河 | 5.20 | 0.81 | 大河鄉鳥樹嶺 | 大河鄉 |
右 | - | - | 清風河 | 2.89 | 5.01 | (岔河) | 大河鄉、穿山鄉 |
左 | - | - | 小東江 | 5.80 | - | (岔河) | 穿山鄉 |
- | 左 | - | 靈劍溪 | 10.92 | 8.15 | 大河鄉潘家 | 大河鄉、穿山鄉 |
右 | - | - | 桃花江 | 65.00 | 298 | 臨桂縣五通鄉 | 臨桂縣、甲山鄉、市區 |
- | 右 | - | 寧遠河 | 1.84 | - | (岔河) | 市區 |
右 | - | - | 南溪 | 13.00 | 20.7 | 臨桂縣廟嶺鄉稱勾山 | 臨桂廟嶺鄉、甲山鄉、市區 |
右 | - | - | 瓦窯沖 | 1.60 | 2.93 | 柘木鎮石家灣 | 柘木鎮 |
右 | - | - | 谷木河 | 1.14 | 0.97 | 柘木鎮瓦窯村 | 柘木鎮 |
左 | - | - | 樟木江 | 3.56 | 1.86 | 穿山鄉望城崗 | 穿山鄉 |
左 | - | - | 朝陽河 | 11.96 | 21.3 | 朝陽鄉皎霞 | 朝陽鄉 |
右 | - | - | 窯頭河 | 3.24 | 2.95 | 柘木鎮瓦窯村 | 柘木鎮 |
右 | - | - | 柘木河 | 9.10 | 16 | 柘木鎮常家村 | 柘木鎮 |
右 | - | - | 相思江 | 69.00 | 528 | 香草岩 | 臨桂縣南邊山鄉、柘木鎮 |
- | 左 | - | 陡江 | 4.64 | 16.7 | 老陡門(臨桂縣會仙) | 臨桂縣會仙、雁山鎮 |
- | 右 | - | 大埠河 | 22.00 | 16.7 | 大埠鄉李汕坪 | 雁山鎮 |
- | 右 | - | 星溝河 | 3.40 | 79.4 | 雁山鎮安門底 | 雁山鎮 |
- | 右 | - | 浮生河 | 3.10 | 6.96 | 雁山鎮楓林 | 雁山鎮 |
- | 左 | - | 佛殿河 | 18.20 | 83.2 | 二塘鄉鑾塘 | 二塘鄉、柘木鎮 |
- | - | 左 | 新河 | 4.63 | 16.7 | 二塘鄉西村 | 二塘鄉 |
- | - | 右 | 牛過河 | 11.70 | 37.8 | 臨桂縣會仙 | 白滕崴、二塘鄉 |
- | 右 | - | 蘇河 | 1.32 | 8.95 | 柘木鎮白竹境 | 柘木鎮 |
左 | - | - | 蔣家河 | 2.48 | 4.67 | 朝陽鄉 | 朝陽鄉、柘木鎮 |
右 | - | - | 竹江河 | 7.08 | 1.75 | 竹江村 | 華僑農場 |
黃柏江,黃柏江是灕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越城嶺東部資源縣境內的打鳥界。自北向南流,經補里、中洞,於排山凹進入興安縣境內,經文家灣,有靜塘邊河及免江先後自西和東匯入。往南經蘇家灣至浪江,有香草江從西來匯,至清水江,東面有小河匯入。折西南流,有賜榮江從北向南匯入, 又西南流,出白桃後進入開闊地帶,經茶源頭至司門前南1里匯入大溶江。源流高程918米,河口高程190米,興安境內河長35.4公里,平均河寬60米,河床結構以卵石和石沙為主, 平均縱坡5.9‰,流域面積173.63平方公里。興安境內154.75平方公里。 縣外18.8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5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深1401.8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38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1.61萬千瓦,可開發0.38萬千瓦。黃柏江多在山嶺間穿行,上游段沿岸有少量農田,岸高3~5米。下游出白桃後兩岸較平坦,多農田。黃柏江含沙率0.166公斤每噸,多年平均流失量6.415萬噸。
川江,川江是灕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華江瑤族鄉西北,越城嶺西南麓之大竹山以南第二峰,自北向南流,經曹江、洞上。從東面來的河流,先有白站底江自月江匯入,再有鹽里江、坪水江分別在洞上之上首和下游匯入,又往南至竹江口,有小河從西來匯。折東南流至一渡水,有自北來之崩江匯入。復南流,經滑石堰、六家凸至茨塘有反壁江自西匯入,又南流至渡船頭與楊家莊之間入大溶江。 河源高程1745米,河口高程190米,河長25公里。平均縱坡11.4‰,平均河寬43米,流域面積182.7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5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量3.33億立方米。 河床以卵石和石沙為主。含沙率0.166公斤每噸,年流失量3.166萬噸。 流域內多崇山峻岭,上游只有月江、洞上河段沿岸有少量農田,下游自羅田村至楊家莊沿河兩岸多農田。
靈渠,靈渠又名興安運河,或稱湘桂運河,屬灕江的一級支流。它鑿成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靈渠由北南兩渠組成。北渠俗稱湘江新道,全由人工開鑿而成。北渠大致與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疇間,其水位高過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經鏵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壩引流後, 約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與湘江故道相會,全長3.25公里,最大引流量為12立方米每秒。
小溶江,小溶江是灕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資源縣兩水鄉塘垌村南,越城嶺西南麓,戴雲山東南面大坳, 自北向南流經白竹江,折向西流,至雙江口前1公里入興安縣境,經羅江至兩渡橋,西納乾河之水,此後折向南流,至觀里,有倉江、大鳥石江先後從西、東兩邊匯入。南流至中洞又有松江、粟家江先後從東西兩方匯入。再南流,東有楊柳江自座石岩入匯。至大碧江口,西有大碧江,東有古樓江分別匯入,又南流,有從西邊來的小黃江在塔邊匯入,松江在松江口匯入。又南流至白魚峰入靈川縣境,經小河竹至山門口重入興安縣境,進入開闊地帶, 經田洞至大埠頭對岸匯入灕江。源流高程1656米,河口高程175米,河長49公里,其中興安境內河長39.6公里, 平均河寬44米,平均縱坡5.5‰,流域面積262.78平方公里,縣內215.75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13.24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量4.18億立方米。河床多卵石和石沙,含沙率0.15公斤每噸,平均年流失量7.07萬噸。水能理論蘊藏量3.37萬千瓦,可開發1萬千瓦,已開發800千瓦。小溶江穿行於越城嶺西南之山嶺中。流域內竹木茂盛,植被良好,多年平均降雨量2598毫米,水源充沛。上游只在兩渡橋至塔邊沿岸有部分農田,下游出山門口後進入農田區。解放以來,沿河建有堰壩6處,灌田4334畝;建發電站6處,裝機658千瓦。
白雲江,舊名白銀江或北溶江, 發源於北障山和尚嶺南側,源頭海拔853.9米,南流進白雲江水庫。 下游受小溪流,穿越湘桂鐵路,經留田至三街圩注入灕江。河長9.2公里,流域面積20.9平方公里。白雲江下游,水土流失嚴重。
潞江,發源於德王嶺南的膽江坪, 海拔871.3米,匯黃洲水成河,蜿蜒東南流,經子嶺門、新安村、趙家田、途納磨槽界、井眼塘、銅涔門、老安、嶺沖諸水,穿鐵路至三街圩注入灕江,河長20.18公里,流域面積58.85平方公里。河道寬25米,卵石河底。清初始建南堰、北堰,灌田至今。
甘棠江,古稱龍巖江或靈岩江,為境內灕江最大支流。河長60公里,總流域面積767.22平方公里。甘棠江幹流發源於才喜界大虎山東坡,源頭海拔1613米。南流經簸箕塘、龍涔、門部、西嶺、石壘、竹山堡、草涔,途納大虎山、黃泥江、榮涔、南山、嶺門、牛塘、汀江、茅後、紅涔、大塘涔、草涔諸小溪,下屋圍至唐家尾匯藍田河(西江),下至狼脊匯七都河。以上古稱東江,下為甘棠江。折東流,出青獅潭峽谷經九屋村至龍巖,穿越天然山洞,後經官橋,至江洲、納社江水,繼沿渡潭、潭下、田南至獅子埠;途納呂竹、綠寶河水,穿越湘桂鐵路、 桂黃公路後沿甘棠渡至湘潭村,受同化、土坡2水,折南流,經三排、大樹底、過尼龍壩至三岔章節附注入灕江。出口海拔145.1米。主河道全長約60公里(含青獅潭水庫淹沒段)。河道平均寬: 東江段55米,甘棠江段150米。河底,青獅潭峽口以上多裸砂基岩及大卵石;以下段則為泥沙夾卵石,多河灘。自青獅潭水庫建成後,上游的東江、藍田河、七都河等均注入青獅潭水庫。
桃花江,古名義江、揚江或稱潦塘河。發源於公平鄉沿口村(原名孔里村)北,海拔756米,南流經界底至中間江,納大勒里水,折西流受山口水,轉南流經田洞至寨底村出臨桂縣板屋;續南流,經江背底,下西山,途受寨底、岩山、湯家、下宅、新寨、馬安諸水後,經新建、潮田納留村水,折東流經白田、莫邊,受木葉寨水,續東流經潦塘、龍頭納金陵水,至橋頭村復入靈川境。沿塘東、聚田、欖頭,納南村水,出桂林市,經財貿幹校折北流至庭江洞,又入靈川境石巷村,至船埠頭納法源河水,再流入桂林市水南村,受社塘水,折東流至燕水岩,受道光水,折南流經白塘、穿工農橋至敦睦村北彎向東流,穿湘桂鐵路、西門橋、南門橋,一支自象鼻山注入灕江;另一支南下雉山麓注入灕江。桃花江全長45公里,其中靈川境內長10.6公里,總流域面積321.9平方公里,其中靈川境內面積119.23平方公里。河寬45米,河底多淤泥。 該河多彎曲,河面寬狹變化大,堰壩多,坡降極緩,徑流量大,又常受灕江洪水頂托,因此,沿河一帶澇災頻繁而又嚴重。
淦江,發源於興安縣東山(又名銀礦山) 的南側,南流5.1公里入境,經莫家、陡田諸村,途納殿塘寺、殿底、周家、小落、金竹、福江等支流後,折西,出軍營村北,注入灕江。全長21.4公里,其中境內長16.3公里,總流域面積89.08平方公里,其中境內80.78平方公里。陡田以上河寬30米,以下50米。河底多裸露砂岩。流域內松林蒼翠,盛產松脂,河道古堰眾多,新建淦江水電站1座。 淦江較大的支流有福江:發源於靈田鄉福家田村南坡,曲折向西北流,經樓底、囊村、金獅洞至陡田,途納竹簍江、荔坡水後注入淦江。全長13.5公里,流域面積21.78平方公里。囊村以上河寬12米,以下寬3.5米。
瀑布水,也稱湴湴水,發源於塘源村北的大嶺頭,海拔730.7米,向南經橋亭至薄嶺,在峽谷中下跌成瀑布,折南流至崔家圩注入灕江。河長5.8公里,流域面積12.28平方公里,瀑布水以上河寬9米,以下15米,流域盛產石英礦,亦蘊藏大量腐殖酸土待開發。 三百源水 發源於五將嶺南坡,海拔647.3米,向西北流,經三百源至崔家圩注入灕江,全長4.9公里,流域面積13.28平方公里,河面平均寬9米,泥質河床。 黃沙河 古名秋皮江、花江、西江或牛河。發源於老雷公殿西南側,海拔1016米。自西轉南流至鹽沙坪東, 兩溪相會成河。續南流,至三岔河,受金竹、弩塘、香爐田3水;南下洞上、莫家,轉北流,經江洲至陽旭頭,納大嶺腳水,折西南流,經廖家、江南至大汀,納四聯水, 轉南流經花江、 陽家、 蘇家、 陶皮洲、馬家、嵅村至石家渡,注入灕江。河長48.71公里, 流域面積207.45平方公里。大汀以上河寬20米,以下至陽家河寬25米,往下至出口河寬45米,河底多沙泥含卵石,沿河一帶澇災嚴重,下游尤甚。 河道上游及支流區,松林翠綠,產松脂。
澗沙河,發源於興安縣西嶺背村之西北部山坡,海拔986米,東流至西嶺背,折南流2.2公里入靈川境。續南流入羅姑山水庫;出庫後,蜿蜒曲折西南流,下小界嶺至幹上(澗沙)村,途受小界嶺、沙田、大江背、梅慶4水,轉南流經周家至大前江,折東流受侯山背2水,復西南流至同山崗嶺納蘆田水,折西流經下張、熊村圩至上橋村,納南積水(馬河),折南流,經沙橋、廖村。受泥蛇出洞水,沿下西岸至大圩四瀛洲注入灕江。河長35.86公里.其中靈川境長32.71公里, 總流域面積129.18平方公里,其中境內流域面積124.93平方公里。小界嶺以上河寬10米,以下河寬35米。小界嶺以上砂岩河底,下段卵石夾泥沙河底。 幹流上建有羅姑山水庫及水電站;九牛嶺水庫座落在南積水九牛嶺支流上;另有木桶井、角嶺頭、南積、南岸、石壁、江積、泥蛇洞等小(二)型水庫。
潮田河,是灕江第二大支流,發源於陶涔東山坡上,海拔1137米。西流至高塘受高塘左支溪水,續西流經彩爵至深江橋,納小平樂水,然後下瀉落入深谷,形成大瀑布,每當山洪暴發時,聲聞數里。此處具備建水電站條件。瀑布以下,該河轉西南流,經河裡至栗木根,途納思江、采上、思安頭、松江4水,然後曲折西流至大尖坪,受響嶺、馬家、暗山底3水;續西流經石井、陽安至寨底,受國清暗河水後匯合大江源,繼西流,途納繞芳、毛村、富足3水,續西流經潮田、袁家至秦岸,途受楓皮洲、百家、袁家、陽龍山、大埠5水,沿呂岸至南村,注入灕江。河長44.2公里,總流域面積450.14平方公里。河寬,栗木根以上20米,以下至寨底30米,寨底至出口60米;河底狀況:栗木根以上多裸露砂岩及大塊石,以下多卵石間砂岩,寨底以下為卵石河床,幸陂以下為卵石夾沙河底。 河道於寨底村以上均為林區,盛產松、杉、雜木。運輸量僅次於甘棠江。 因森林濫伐嚴重,地表植被遭到破壞,1972年以來,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河床普遍淤積升高0.8米,洪水經常溢岸,河流出口段曾多次改道。
四源河,又名南圩河, 發源於崧坪龍北麓西側,海拔1701米,有4水匯合注入空岩,潛為暗河,西至陽朔縣西塘村,露出地表一段。向北復潛至河伯源,再露地表一段,繼潛出官岩,注入灕江。河長8.47公里,(縣內外空岩以下長未計入),流域面積83.5平方公里,河寬40米,河底卵石夾泥沙。歷年沿河一帶均有洪澇災害。
黃泥江,發源於盂公亭,海拔1006.5米,東南流。納利江河、畔江河諸水,流入恭城縣境。 靈川境內河長22.8公里,境內流域面積82.78平方公里;河寬15~35米,河底多卵石或裸露砂岩。
水文特徵
灕江上游的華江、川江、硯田、上洞、高寨一帶是我國高值暴雨區之一,中心區多年平均降水量達2600毫米, 3小時最大降水量達271.9毫米, 24小時最大降水量可達425毫米, 是灕江洪水的主要發源地。靈川三街、桂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900毫米,流域降水量呈自西北向東南遞減的趨勢。
灕江的地表徑流來源於流域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在雨洪時地表水向地下水滲透。低水和枯水期地下水補給河槽,形成灕江的徑流過程。灕江在桂林水文站斷面處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0.3億立方米(1941~1990年),實測最大值為56.3億立方米(1968年),實測最小值為23.3億立方米(1963年)。年內各月徑流分配與流域降水量年內分配相似。其中3~8月徑流量占全年的77.5%,5~6月占37.7%,為全年高值期,12月至翌年1月占4.5%,為徑流量低值期。高值期與低值期相差8.4倍。據實測,灕江桂林水文站瞬時最高水位為147.43米(1952年),最大流量為5200立方米每秒(1952年) ,最低水位為140.18米(1989年),最小流量為3.8立方米每秒,1936~1990年平均水位為141.36米。
1941~1990年桂林市區平均徑流深為1120毫米, 年徑流量為6.33億立方米, 入境水為38.8億立方米,總計地表水資源為45.1億立方米,人均擁有水量1.0萬立方米。
灕江的泥沙主要來自上遊興安、靈川及桃花江沿岸,由暴雨、洪水沖刷地面和河岸而形成,以懸沙為主。含沙量的變化隨暴雨、洪水而定,洪水期含沙量較大,桂林水文站斷面實測最大值達10.3公斤每立方米(1977年),低水時含沙量較小。每年1、2月和11、12月常接近零, 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084公斤每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34.3萬噸。灕江上遊河道流經山區,植被繁茂,覆蓋率高,表土流失少,司門前以下河床主要由卵石、砂組成,泥質甚少,同時在它的河床上有一個又一個的深潭起著沉降泥沙、澄清水色的作用,造就了晶瑩的江水,成為廣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獲“江作青羅帶”的美譽。
具體到陽朔縣段,又有如下特徵:
(一) 相對流量豐富。據陽朔水文站資料,年最大徑流模數為55.8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 平均為38.8立方分米/秒·平方公里,僅次於柳江,高於紅水河,鬱江。但1984、1985年比多年平均值偏小10%。這與流域內植被遭受嚴重破壞有關。
(二)夏漲冬枯,暴漲暴落。據1967年至1985年的資料,灕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和洪水期的最大流量相差514.6倍,為廣西河流之冠,而居廣西第二位的南流江僅相差240倍。1974年最大流量為6330立方米/秒,而同年最小流量僅為13.1立方米/秒,且出現日期為11月30日,比各年都早。1972年的最小流量只有12.3立方米/秒。
暴漲暴落極不利於旅遊船隻一年四季通航。陽朔水文站的實測資料表明:1974年最高水位 (指珠江基面以上) 為111.75米,最低水位為102.64米,一般相差8—9米。以致通航水位(103.20米)保證率低、天數少,最高年份(1982年)為304天,最低年分(1974年)僅有180天。
這是由予灕江流域河流深切,河道狹窄,河床比降大,每遇暴雨,山洪暴發,河水猛漲,水位急升;暴雨過後,河水消退,水位急降。特別是桂林地區秋旱多,冬季雨水稀少,致使水位降到最低點,造成較大的水位差。另外,流域內植被遭破壞關係也很大,如地處灕江流域的白沙鎮古板村五十年代共有森林面積1萬畝,四處有清流。如今全村132個山頭中,剃光頭26個, 砍成癩子頭的83個, 保留稍好的23個。森林復蓋率由原來的59.8%下降到30%,近5000畝森林遭破壞。因此森林涵養水源功能降低,小溪經常斷流,到秋冬,有些地方的民眾要到1里多遠的地方去挑水吃。
(三)汛期較長。由於夏季東南季風來得早,秋季又受颱風影響,灕江雨季較長,區水文總站確定的汛期為3月1日至9月1日,長達半年。
(四)含沙量少。1967年至1984年平均含沙量為0.131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為172萬噸。最低的1969年平均含沙量僅為0.053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為52.2萬噸。是廣西比較清的河流。 但進入七十年代後含沙量均比1969年高一倍以上, 最嚴重的1971年竟高達每立方米0.241公斤, 1984年也達每立方米0.15公斤。主要是因流域內植被遭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另外過往遊船形成的波浪衝擊沿岸也帶下泥沙。 1980年被沖刷的綠化地段為980米,到1987年卻長達37206米, 計有164處,其中最小的寬2米,最大的寬20米,一般的都有4—6米。被沖刷移位的竹木有1856株(叢),被沖走的有2234株(叢),其中最大的竹叢有土方達50立方米的。另外,還衝掉淹死新造幼林49120株。
水質:陽朔流斷1980年除溶解氧、大腸桿菌數為二級標準外,其餘指標均達到一級標準。1981年鎘濃度上升為二級,其餘指標與1980年相同。1982年溶解氧和鎘濃度及其他指標均達一級,大腸桿菌為二級,水質有較大好轉。1983年與1982年的情況相同。1984年大腸桿菌群數上升為三級,其餘保持一級水平。而1985年溶解氧上升到二級,大腸桿菌群數嚴重超過了三級標準,其餘各項為一級。可見,自1981年至1983年灕江水質有所好轉,1984年和1985年水質又變差:大腸桿菌群數猛增,溶解氧降低。這是由於受上游桂林市流斷影響較大,小東江、良豐河、寧遠河、南溪河等支流,1983年後污染程度加重。加之楊堤—興坪—陽朔沿江城鎮的垃圾、糞便等沒有進行妥善處理,下雨時沖刷入江。旅遊船的迅速增多,船隻糞便、垃圾等排入江中,以及遊船衝擊江岸帶入的懸浮物。根據1985年的監測,楊堤至興坪斷面,溶解氧為二級,大腸桿菌為三級。而陽朔大橋斷面,大腸菌桿群數為三級標準的3至6倍。為保護灕江水質,陽朔鎮治理桂花溝工程已於1986年投入使用,縣城污水經氧化塘淨化後排入灕江。另外在旅遊船上設定垃圾、糞便收集設備,集中上岸定點處理。1986年12月在陽朔灕江大橋斷面採樣化驗的監測數據說明,灕江水質好轉:大腸桿菌群數年平均基本上達三級標準, 溶解氧年平均達一級,其餘指標達到或優於一級。據1988年4月縣環境保護監測站對縣城污水氧化塘監測的數據表明:1986年以來的年平均水平,化學耗氧量去除率85%,生化耗氧量去除率91%,菌落總數去除率58%,大腸桿菌去除率60%以上。出水(即進入灕江)溶解氧達到4.70—7.66毫克/升,懸浮物去除率為67.2%。
水利概況
灕江曾是嶺南與中原交往的水上重要通道,對於國家的統一、經濟文化的交流起過重要作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 ,秦監史祿在今興安縣境鑿靈渠,溝通長江與珠江兩水系。 元代至元二十四年 (1287) 鎮南王托歡率師征交趾, 設銀江站於縣東。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 ,於縣境灕江分置千秋峽、白石潭、蘆田市3巡檢司。20世紀30年代後,灕江航運地位與作用逐步為公路、鐵路所取代。
據統計, 解放前,灕江靈川境內河段共築有堰壩17條,安裝竹簡水車176架,灌溉農田4078畝。今為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所代替。灕江河沙蓄量豐富,為優質建材,尤以三街河沙為著。
陽朔縣境,沿途主要渡口有5處(雙全、興坪、陽朔、福利、普益) ,4個主要碼頭(楊堤、興坪、陽朔、富安)。
引水工程
靈渠,又名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建成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它由樞紐工程大天平、小天平、鏵嘴,渠系工程南渠、北渠和渠道上的附屬工程,組成一個完整的水道工程體系。靈渠屬溝通湘江和灕江的水利工程。
平樂堰:位於溶江鎮龍源村司門前川江河(灕江上游支流)上,系木樁卵石壩,壩長120米,壩高0.8米,引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灌田1880畝。
滑石堰:位於溶江鎮富江村川江河上,為漿砌石壩,原壩長150米,高4米,灌田3085畝。1956年、1957年和1963年,共投資18.7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6.71萬元,投工16萬個,完成土石方15.05萬方, 建成壩長115米,寬9米,高3米,引水流量0.7立方米每秒的漿砌石壩,並建有附屬工程93處;“長藤結瓜工程”水庫2座,水塘4處,可蓄水13.5萬立方米,灌田擴大到1萬畝。
南 堰,位於三街鎮車上沖村南,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知縣王士姿捐俸修築。堰身長49.5米,高1.84米,為大塊石鑲砌壩面。引潞江水,灌田1000畝。解放後,用水泥沙漿填縫加固大壩。
北 堰 , 位於三街鎮嶺沖村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由知縣李天榮捐俸修築。長45.8米,寬5.7米,高2.7米,木石結構。北引潞江水,灌三街,龍門田2500畝。
金陂堰 ,為“木框暗道式” 引水工程。清道光年間建。位於三街陶田村西,暗溝長200米,引白雲江地下水灌溉陶田、東田、柴田、矮樹底等村農田共1400畝。因白雲江流域水土流失嚴重,卵石泥沙常淤平河床,故採用挖一跨河深槽至地下水滲出處以下,用松木製成方框架 (高寬比為1.5×1米) 放入槽內;(框架底排置松木以阻沙石。兩側密排松樁打入河底,以固牢木框和防止沙石入內。樁外上側砌大塊石並堆碎卵石以取滲水入槽;下側墊松板,板外填粘壤土與框架平,並夯實以阻水。框架頂密架松木條.上壓砌大片石加卵石封平深槽)框架埋入河底0.3~0.6米以下,暗溝取水口端緊接河岸引水渠。迄今仍完好。
新全堰 ,位於淦江口北側。 清雍正年間由邑民全爾煒創築。壩長20米,高0.6米。引淦江灌倒風潭村農田329畝。至今受益。
甘棠江引水工程,位於靈川鎮橋頭村南。 壩型為砌條石溢流壩,高1.4米,長24米,引甘棠江水;青獅潭水庫建成後,改引綠寶河水。引水流量1.31立方米每秒,灌溉禾嘉鋪村至定江圩及桂林市郊的矮山塘、 白塘一帶農田,設計灌溉面積1.45萬畝,1978年實灌面積11960畝,1986年實灌面積僅7306畝。為靈川最大的一項引水工程。
兩河溝引水工程,位於大圩鎮上悻陂村東,引潮田河水2.5立方米每秒。灌溉袁家、秦岸、茯荔、潛經4個大隊22個村的田地共9700畝,並解決了高宅、大埠、浮石、上、下茯荔、古東等村民眾生活用水問題;1964~1987年工程總收入達26.29萬元,總支出25.38萬元。 該工程1962年10月施工,1965年春工程建成後投入運行。1974年開通潛經隧洞,配套完成。
蓄水工程
青獅潭水庫,是一個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航運、養魚、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總庫容6億立方米。它位於東經110°05′~110°25′,北緯25°04′之間,座落靈川縣縣西北部。樞紐離桂林市30公里,距靈川縣城18公里,大壩填築在灕江支流~甘棠江的青獅潭峽谷口,以壩址所在地取名。該庫地處廣西東北部南嶺山脈南側,水庫總庫容6億立方米,有效庫容4.05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3.86萬畝,電站裝機4台, 每台容量3200千瓦,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保證出力4130千瓦,年利用小時4180小時,年平均發電量5350萬千瓦小時。主要供桂林市和桂林地區部分城鎮及農村的工農業用電。水庫的修建極大地改善了上游航運條件,有利於庫區竹木筏運。工程於1958年9月20日破土動工, 1961年基本完成大壩、溢洪道、灌溉發電引水隧洞等主體建築物。1961~1964年,東西乾渠相繼建成通水。從此,靈川、臨桂二縣及桂林市郊區數十萬畝乾旱土地得到自流灌溉, 變成旱澇保收的肥沃良田。1966年7月開始水電站地下廠房的施工, 1969年5月16日、9月5日、11日、29日和1972年6月27日4台機組先後安裝、調試併網發電。青獅潭水庫主要建築物有大壩、溢洪道、灌溉發電隧洞、水電站廠房、東西乾渠等。
白雲江水庫,位於三街鎮陡上坪村西。截蓄北溶江水,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有大壩、放水管、放木隧洞筏道、乾渠和南、北支渠,較大的附屬工程有雙曲拱鋼筋混凝土渡槽1座。跌水1座、隧洞2座。 設計灌溉陡上坪,甘奢鋪、涼風橋、上花坪、上、下橫嶺、岩頭、陶田、奶子山等村面積共3100畝,1986年實灌田1900畝。其《大壩工程技術說明》載入《中國拱壩圖集》一書。
蘆田水庫,位於靈川縣潮田鄉北,以灌溉為主,兼防洪、發電、養魚等。其大壩為漿砌石重力拱壩,溢洪道採用壩頂溢流方式。設計泄洪量159立方米每秒;放水量1立方米每秒。有總乾渠、乾渠、支渠共10條,全長45.2公里;實際挖通運行37.42公里。大型附屬工程有跌水工程,隧洞2座,反虹管1座, 長320米,渡槽2座。水電站1座,裝機1台,200千瓦,10千伏輸電線路30.45公里,變壓器15台。共容量900千伏安。該工程原設計灌溉大圩、潮田兩公社的7個大隊的高浪田7315畝。 最高有效灌溉面積5078.4畝 (1976年) , 而1987年僅灌溉2651畝。 總發電量184.849萬千瓦小時, 總收入38.71萬元,總支出36.81萬元。
九牛嶺水庫,位於靈川縣大圩鎮九牛嶺村東。 大壩為均質土壩,高18.1米,總庫容121萬立方米,放水管長66米,臥管長20米,梯級放水,共26級,級差0.5米,管孔出水量0.2立方米每秒。排洪道寬4.9米, 最大泄洪量24.65立方米每秒,有渠道4條,長9.4公里,反虹管2座。水庫以灌溉為主,灌溉九牛嶺、上龍塘、回龍、大村、古元、西隆、福戀等村田共1980畝。
航道航運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秦史祿鑿成的靈渠,不僅是全國南來北往最早的內陸水上交通運輸的重要航道,也是境內最早的主要航道。此航道北自界首圩起,經唐家司、縣城、嚴關、溶江圩至靈河止,全長約60公里。 古時靈渠航道沿途建有36個陡,陡與陡之間距離最長為2.5公里,最短為200米,一般為1公里; 均設有陡卒負責管理。高塘至界首圩一段,則有田產,供沿途村民拉縴之用。沿途河灘,由船民臨時修整,或僱工修整,由通行的船主支付工錢。但因通航條件差,常誤船期。清代以前,每年春季南來北往的民船較多,到冬季水淺時,南來的船只能在唐家司停靠,貨物採用人力挑運到大溶江後,再裝船轉運至桂林。民國17年(1928年)、27年,桂黃公路和湘桂鐵路相繼建成通車後,水路運輸逐步由陸路運輸取代。 解放後,50~60年代,靈渠航道僅在南陡口至縣城一段有少數農船通行。70年代停止使用。80年代,隨著開放旅遊,有部分遊船載客通行。1984年,交通部批准湖南、廣西兩省區在靈渠航道的基礎上開發湘桂運河梯級航道規劃。但由於資金問題,到1990年此規劃尚未實施。
除靈渠航道外還有由溶江圩至司門前的大溶江航道, 長8公里,水旺時還可上溯至華江的六洞升坪;由河口至松江口的小溶江航道,長10公里,此兩條航道,皆曾有民船通行,運輸竹木、柴炭、土紙、茶葉、香菇、玉蘭片及其它各種山貨順桂江至桂林、柳州、梧州。自60年代後期,陸路交通進一步發展,金石、華江公路通車,航運逐漸廢除,只有水上排筏由金石和華江運出山區竹木。
灕江靈川段,流程45公里,上段(靈河口至董家巷)33.5公里;下段(大圩至陽朔縣境)11.5公里。 1990年上段河寬平均200米;下段河寬平均150米。有6座堰壩,26條灘。水深1米至4米。南宋時可“渠通萬斛船”。民國27年(1938)因抗日軍運需要,曾進行疏浚。1958年後,因上游修建水庫和植被破壞等原因水位逐漸低落。 60年代初, 曾採用“民工建勤”疏浚。1987年至1990年從青獅潭水庫共調水入灕江4億立方米,保證了桂林至陽朔的旅遊船運行。
甘棠江航道, 原為縣境西部主要航道,全程66公里。1990年潭下圩以上河寬55米,以下至三岔尾150米,水深2米。可航行5噸位船舶。歷史上公平、藍田、青獅潭3鄉所產的竹、木、土紙、藍靛等土特產品,均由此江運往桂林。1960年,因青獅潭水庫截流,水位下降,航道縮短至45公里,其運輸功能也為公路所代替。
潮田河 航道,是灕江主要支流。長44公里。50年代河寬20~60米,水深1~3米,灘淺水急。70年代以後因水位降低,只在春夏水漲時可放木排。
青獅潭水庫航道 , 大壩至藍田堡,航程17公里;大壩至公平,航程12公里。終年可航行5~20噸位船舶。
旅遊開發
灕江風光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勝”之譽。從桂林至陽朔的83公里灕江河段,是灕江精華,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發育典型、豐富和集中地帶,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華,令人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
1982年11月“桂林灕江風景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要求重點保護。1991年12月灕江風景區在國家旅遊局公布的“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名單中名列第二。1996年11月灕江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13條江河之一。1997年4月,桂林—陽朔航線被廣西交通廳評為“廣西水路運輸文明航線”。1998年5月,桂林--陽朔旅遊航線獲自治區“廣西水路運輸文明航線”。1998年7月被確定為首批“全國文明風景區旅遊區示範點”。1998年12月,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桂林至陽朔航線為“廣西文明航線”。2000年12月交通部授予桂林—陽朔航線為部級“文明航線”;授予磨盤山碼頭部級“一級文明客運站”,授予竹江碼頭部級“三級文明客運站”。灕江遊覽景區由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點”。2001年1月被譽為“黃金水道”的灕江航線,被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水路客運旅遊管理委員會評定為“部級文明航線”。2002年4月以桂林市交通局為管理主體的灕江旅遊管理一舉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保護管理體系、OHSASI8001職業健康安全三項國際管理體系認證。
為保護灕江環境,桂林將投入3.14億元實施桂林市區段灕江“一江四島”保護性旅遊開發項目一期工程。
項目將對灕江風景名勝區桂林市區段(南洲大橋至淨瓶山大橋)進行生態修復及保護性開發,全長13.5千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伏龍洲生態修復工程、灕江東岸生態慢行步道建設項目、灕江沿岸慢行步道改造工程(含西岸延長線段),灕江城市段沿岸綠化美化工程及旅遊設施等。
中國5A旅遊景區
華北 | 北京 | 故宮博物院 · 天壇公園 · 頤和園 · 八達嶺長城 |
天津 | 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 · 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 | |
河北 | 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區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 | |
山西 | 大同市雲岡石窟 · 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 |
東北 | 遼寧 | 瀋陽市植物園 · 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 · 老虎灘極地館 |
吉林 | 長春市偽滿皇宮博物院 · 長白山景區 | |
黑龍江 | 哈爾濱市極樂寺 | |
華東 | 上海 | 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 上海野生動物園 |
江蘇 | 南京市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 · 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 · 蘇州市拙政園 · 蘇州市周莊古鎮景區 | |
浙江 | 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 · 溫州市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 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 |
安徽 | 黃山市黃山風景區 · 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 |
山東 | 煙臺市蓬萊閣旅遊區 · 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 · 泰安市泰山景區 | |
福建 | 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 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 |
江西 | 九江市廬山風景旅遊區 · 吉安市井岡山風景旅遊區 | |
中南 | 河南 |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 · 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 · 焦作市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
湖北 | 武漢市黃鶴樓公園 · 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 | |
湖南 | 衡陽市南嶽衡山旅遊區 · 張家界武陵源旅遊區 | |
廣東 | 長隆歡樂世界樂園 · 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 | |
海南 | 三亞南山文化旅遊區 · 三亞市南山大小洞天風景區 | |
廣西 | 桂林市灕江景區 · 桂林市樂滿地度假世界 | |
西南 |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 · 樂山市峨眉山景區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遊景區 | |
重慶 | 重慶大足石刻景區 · 重慶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 | |
貴州 | 安順市黃果樹瀑布景區 · 安順市龍宮景區 | |
雲南 |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 · 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 | |
西北 | 陝西 | 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 西安市華清池景區 · 延安市黃帝陵景區 |
甘肅 | 嘉峪關市嘉峪關文物景區 · 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 |
寧夏 | 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 · 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 | |
新疆 | 新疆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 · 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 |
盤點廣西旅遊景點
桂林市主要旅遊景點
灕江 | 象鼻山 | 靈渠 | 龍脊梯田 | 疊彩山 | 獨秀峰 | 靖江王城 | 恭城文廟 | 恭城武廟 | 冠岩 | 桂林樂滿地度假世界 | 灕江民俗風情園 | 兩江四湖| 印象劉三姐 |劉三姐景觀園 | 龍勝溫泉 | 蘆笛岩 | 七星公園 | 象山公園 | 銀子岩 | 草坪 | 穿山公園 | 豐魚岩 | 伏波山 | 古東瀑布 | 桂林博物館 | 桂林海洋世界 | 桂林貓兒山 | 桂林植物園 | 湖南會館 | 靖江王陵 | 李宗仁故居 | 荔江灣 | 日月雙塔 | 桃花江 | 湘江戰役紀念碑園 | 堯山 | 銀水侗寨 | 虞山公園 | 玉龍灘景區 | 資江漂流 | 寶鼎瀑布 | 大嶺山桃園 | 大圩古鎮 | 南溪山公園| 秦城水街 | 深里河景區 | 五排河漂流 | 熊虎山莊 | 八角寨 | 紅溪景區 | 花坪自然保護區 | 黃洛瑤寨 | 龍勝南山牧場 | 青獅潭 | 桂林西山公園 | 周渭祠 | 愚自樂園| 桂林世外桃源旅遊區 | 十里畫廊 | 樂滿地主題樂園| 龍脊梯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