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渭祠

周渭祠

周渭祠即周王廟或嘉應廟,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城東,建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使用年號]元年(1723年)重修。周渭祠占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040平方米,由戲台(毀於三十年)、門樓、大殿、後殿及左右廂房組成。現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周渭祠周渭祠建築
周王廟是恭城人的尊稱。它建於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重修,是祭祀北宋監察御史周渭的祠廟。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五是周渭的誕辰。恭城縣城及附近農村民眾都會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他們在周渭祠前演戲“酬神”,沿街的家家戶戶也都會擺設供品祭祀,儀仗隊抬著周渭的塑像遊行,吹吹打打,鑼鼓喧天,氣氛極為熱烈。

布局

周渭祠周渭祠外圍
周渭祠由戲台(已毀)、門樓、大殿堂、後殿(已毀)、左右廂房組成。現存總面積30.2×42.9m,大殿為兩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磚牆混合結構。大殿面寬(12.2m)小於進深(14.8m),廂房面寬和殿進深一致。門樓重檐歇山式,面闊五間,分明間、次間和梢間。門樓構造具有廣西特色:一是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體形在中間驟然收小;二是斗拱主要起裝飾作用。但周渭祀門樓的斗拱除有裝飾作用外還有奇特的功能——這種斗拱由座斗、互動斗鴛鴦交手斗三種形式組合成嚴謹而有規律的蜂窩狀,使氣流通過時產生回流而發出轟鳴聲,令蝙蝠不敢稍歇,鳥雀恐為築巢,起到自然抵禦蟲鳥侵害的作用。

這在古建築中是少有的。在梢間外圍牆壁挑檐上,全樓一千多根堅實木料互相串連吻合,合理承擔上層荷載,使屋面飛檐遠挑,雄偉壯觀,為清代建築所罕見。這些斗拱結構和木構架,是研究古建築的寶貴例子。

人物生平

周渭祠周渭的名聲遠大於包拯
周渭字得臣,是恭城縣路口(爐口村)人,生於殘唐五代(公元922年),卒於北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他因上書朝廷陳述時務,被宋太宗重視,被詔應試,賜同進士出身,授白馬主簿,歷任右贊大夫、永清知縣、直隸州知府、廣南諸轉運副使等職,官至監察侍御史。“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有點像現在的紀檢書記。周渭關心家鄉人民疾苦,曾經奏請朝廷免去繁重稅役,新定田賦,他還竭力興辦鄉學,開發民智。因為他一生廉潔奉公,頗有政績,死後被朝廷敕封為“忠祜惠烈王”,家鄉百姓感戴他的恩德,就捐款為他建了廟和立了塑像,永遠紀念他。周渭執法如山、公正嚴明的賢臣,他的官聲政績連包拯也非常推崇並引為楷模。

周渭到任後立刻整頓吏治,凡是搜刮民脂民膏者,盡數抓捕,就連劉思遇的親信也不放過。有人提醒周渭要先把這些人送大名府才定罪,要不太師爺怪罪下來難以擔當。周渭深知道這些貪官污吏與大名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送上去肯定會受到保護,豈不是放虎歸山?於是,周渭一點也不理睬這些“好意”的提醒,把抓到的貪官污吏、土匪山賊一律就地正法,然後上報。對縣內發生重大案件,他總是直接審理,從來不跟符彥卿商量。符彥卿雖然不滿,也沒辦法。周渭此舉,威震大名府,貪贓枉法之風才有所收斂。乾德中(公元962-965年),周渭升為興州通判。轄區內駐紮著許多守軍。帶兵的監軍驕狂兇狠,放縱部下殘暴百姓,當地居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周渭到任後,立即向軍隊曉之以理,並把帶頭滋事擾民的幾個軍官正法。全軍即刻懾服,無不受命。宋太祖對周渭此舉大加讚賞,下詔書對他進行嘉獎,並讓他監管駐地軍隊。周渭在興州以生活簡樸、執法嚴謹著稱,人民深受其惠,後來當他調到棣州時,官民全都攔著道路哭泣,想留住這位清正廉潔的父母官。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宋統一了嶺南,設廣南東、西兩路(轄今廣東、廣西境),周渭為廣南路諸州的轉運副使。朝廷要平定交趾,可是由於帶兵的主將治軍不嚴,玩忽職守,所以久不建功。有一次有幾個敗兵入城搶奪民財,被周渭抓獲,立即斬首於市,軍紀立即嚴整起來。周渭於是致書交趾,說明朝廷的威信,曉之利害:如不臣服,將再舉重兵。交趾首領黎桓在周渭恩威並施之下,終於遣使入貢,臣服北宋

周渭後來升為殿中侍御史,調任兩浙東、西路轉運使,入為鹽鐵判官等職,皇上還賜與紫金袍,其官聲職位一點也不比包拯低。就是這樣一位賢良之臣,後來卻因受牽連而被貶為彰信軍節度副使。鹹平二年(公元999年),新即位的宋真宗早聽說了周渭執法如山的威名,將他召回,準備重用。但朝廷詔至當日,他卻溘然長逝了。周渭為官清廉,以至於“上閔其貧不克葬,購錢十萬,以其子建中為乘氏主簿。

由來

周渭祠周渭其人
太平天國二年(公元977年),宋統一了嶺南,設廣南東、西兩路(轄今廣東、廣西境),周渭為廣南路諸州的轉運副使。周渭回到故里,見家鄉人民賦稅繁重,上奏朝廷,要求重定田賦,他還建學校,興教化,為民辦實事,朝廷和百姓皆稱其善,周渭官升為殿中丞,朝廷命他負責平定交趾(今越南境)大事。周渭看到,由於邕州主將治軍不嚴,放縱下屬,所以久不建功。一次,幾個敗兵入城搶奪民財,被周渭抓獲,立即斬殺,嚴整軍紀。接著,周渭書交趾,曉之以利,威之以兵。交趾首領黎桓在周渭恩威並施之下,終於遣使入貢,臣服宋。周渭升為監察御史。周渭在嶺南六年,為嶺南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在當地留下了很好的政聲。來因受牽連而被貶為彰信軍節度副使。鹹平二年(公元999年),新即位的宋真宗將他召回準備重用。但詔書下達之時,正是這位良臣溘然長逝之日,享年77歲。周渭逝世時,“上閔其貧不克葬,賻錢十萬。”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皇上可憐他家貧窮得連安葬的錢都沒有,資助了十萬錢,作為喪葬的費用,並封他為忠佑惠王,為他立廟崇祀。周渭在位一身正氣,去世兩袖清風。這樣的清官,如何叫百姓不懷念!這樣的好官,如何叫百姓不將他的名聲代代相傳!於是,恭城就有了周王廟(周渭祠)。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為恭城人民紀念周王的誕辰日。

建築特色

周渭祠梅山圖
周渭祠門樓,是全廟的精華所在。門樓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頗有明清古建特色。檐柱承托下檐,金柱通頂支承上面重檐,體型在中間驟然收小,五層斗拱逐層出挑,使用權屋頂飛檐高翹,顯得雄偉壯觀。由座斗、交手斗、鴛鴦交手斗三種形式組合成的嚴謹而有規律的重檐,形似蜂窩,人們稱之為“蜜蜂樓”。斗拱僅起裝飾作用,完全靠內部米字枋格承托上層屋頂。斗拱單體形似雞爪,使上層重檐氣流暢並產生回流,不時發出轟鳴之聲,令雀鳥們不敢在此築巢造窩,起到了自然保護免遭蟲鳥侵害的作用,為今人研究古建築,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 。正殿塑有周渭像,兩邊的牆壁上用壁畫的形式展示周渭生平故事,並配有詩賦。

存列於後廳的瑤鄉瑰寶《梅山圖》,繪製於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反映千年以前瑤民生產、生活信仰。全圖分五卷,總長500餘米,畫百有形貌各異的人物1000餘位,各顯神采:有瑤民耕種桑織、漁獵商貿的情景,還有瑤民逸戲玩,舞筆弄墨的情趣顯露。展示的是一幅總長500餘米的繪製於清朝乾隆捃九年(1744年)反映千年以前瑤民生產、生活和信仰,栩栩如生堪稱“國家一絕”的梅山圖,該圖畫有形貌各異的人物1000餘位,各顯神采。有瑤民耕種桑織、漁獵商貿的情景,還有瑤民閒逸戲玩、舞筆弄墨的情趣顯露。所有畫面繪製精緻,形象逼真,並配有耐看亦可讀懂的說明文字。《梅山圖》於1992年從該縣觀音鄉水賓村五排瑤民間發現收集珍藏,全長100多米,寬0.4米,畫布為麻織,繪有人物1000多位,有農耕、狩獵、祭典、樂舞、神話故事等,造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繪畫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內容概括整個瑤民歷史、生產、生活、習俗、宗教、服飾等。據考證,有關專家論證,《梅山圖》為中國目前瑤族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古畫作。

桂林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