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採用枳術丸加減(枳實、白朮、焦三仙、薏苡仁、木香、茯苓等)治療脘腹痞滿,不思飲食等證58例.結果:總有效率為89.7%.提示:辨證套用本方,療效滿意.
相關詞條
-
濕阻脾胃證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濕阻脾胃證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簡介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診斷 鑑別診斷 -
痰濕中阻證
痰濕中阻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嗜酒無度,過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以致健運失司,水濕內停,積聚生痰,痰阻中焦,清陽不升,頭竅失養所表現出來的眩暈,頭重昏蒙...
病因 病機 辨證要點 臨床表現 治法 -
濕阻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濕阻之病,在江南、...
-
痰濁閉阻證
痰濁閉阻證,中醫病證名。是指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成癖,以致脾胃損傷,運化失健,聚濕生痰,痰濁盤踞,胸陽失展,氣機痹阻,脈絡阻滯所表現出來的胸悶...
病因 臨床表現 辯證要點 治法 常用腧穴 -
痰濁阻肺證
痰濁阻肺證,中醫病證名。是指中陽不運,積濕生痰,痰濁壅肺,肺失肅降所表現的證候。本病證見於喘證。
病因 病機 辨證要點 臨床表現 治法 -
濕阻病
濕阻的病位在脾,因脾為濕土,不論外濕、內濕傷人,必同氣相求,故濕必歸脾而害脾。 發病機制不論外濕、內濕,在疾病的過程中,有濕邪從寒而化,亦有從熱而化的病...
簡介 病因病理 -
肝鬱氣滯,痰濁阻絡證
肝鬱氣滯,痰濁阻絡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氣鬱生痰,痰隨氣升,搏結於咽或頸部所表現出來的局部有腫塊,胸部悶塞,脅肋脹滿一類病證。根據病變臟腑不同,其證候類型...
病因 病機 辨證要點 常見病症 預防調護 -
濕證
濕證,中醫病證名。指感受外界濕邪,或體內水液運化失常而形成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以身體困重、肢體酸痛、腹脹腹瀉、納呆、苔滑脈濡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
病因病機 辨證要點 治法 常用中藥 常見證型 -
肝鬱氣滯痰濁阻絡證
是指氣鬱生痰,痰隨氣升,搏結於咽或頸部所表現出來的局部有腫塊,胸部悶塞,肋脅脹滿一類病證。根據病變臟腑不同,其證候類型及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病因 辨證要點 病機 臨床表現 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