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畔吟序

澤畔吟序

《澤畔吟序》表現了作者對友人崔成輔的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厚的同情。文章寫崔成輔因韋堅冤獄的牽連,遠謫湘陰,憂傷憤懣,寫成《澤畔吟》詩稿,李白為之作序,序中深刻地揭露了貪官污吏的殘暴。比如說崔成輔因恐奸臣發現這些抒發對朝廷表示不滿的詩稿,會加重對他的迫害,乃“常韜之竹簡,酷吏將至,則藏之於名山,前後數四,蠹傷捲軸。”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澤畔吟序

《澤畔吟》者,逐臣崔公之所作也。公代業文宗,早茂才秀。起家校書蓬山,再尉關原作開,誤輔,中佐於憲車,因貶湘陰。從宦二十有八載,而官未登於郎署,何遇時而不偶耶?所謂大名難居,碩果不食。流離乎沅、湘,摧頹於草莽。同時得罪者數十人,或才長命夭,覆巢盪室。崔公忠憤義烈,形於清辭。慟器澤畔,哀形翰墨。猶《風》、《雅》之什,聞之者無罪,睹之者作鏡。書所感遇,總二十章,名之曰《澤畔吟》。懼奸臣之猜,常韜之於竹簡;酷吏將至,則藏之於名山。前後數四,蠹傷捲軸。觀其逸氣頓挫,英風激揚,橫波遺流騰薄萬古。至於微而彰,婉而麗,悲不自我,興成他人,豈不雲怨者之流乎?余覽之愴然,掩卷揮涕,為之序雲。

作品簡析

李白的這篇《澤畔吟序》表現了作者對友人崔成輔的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厚的同情。文章寫崔成輔因韋堅冤獄的牽連,遠謫湘陰,憂傷憤懣,寫成《澤畔吟》詩稿,李白為之作序,序中深刻地揭露了貪官污吏的殘暴。比如說崔成輔因恐奸臣發現這些抒發對朝廷表示不滿的詩稿,會加重對他的迫害,乃“常韜之竹簡,酷吏將至,則藏之於名山,前後數四,蠹傷捲軸。”短短几句話,對當時權奸當道,酷吏橫行,政治黑暗的批判,鞭辟入裡。文章言簡意深,發人深思,是與作者自己政治上的挫折分不開的。

作者簡介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

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

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