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漢字]

漱[漢字]
漱[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漱石(沖刷岩石);漱石枕流(枕石漱流。比喻士人的隱居生活);漱玉(形容山泉激石,飛流濺白,晶瑩如玉);漱齧(侵蝕,沖盪)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詳細釋義

<動>

形聲。字從水,從欶(shuò),欶亦聲。“欶”意為“吸吮”。“水”與“欶”聯合起來表示“吸水湯口”。本義:吸水湯口。

同本義 [gargle;rinse]

漱,湯口也。從水,欶聲。——《說文》

鹹盥漱。——《禮記·內則》

凡內外,雞初鳴,鹹盥漱。——《禮·內則》

又如:漱盂(盛漱口水的器皿);漱流(以流水漱口。比喻隱居生活);漱盥(漱口盥洗)

洗滌 [wash]

冠帶垢,和灰清漱。——《禮記·內則》

又如:漱滌(洗滌);漱澣(洗滌);漱浣(洗滌);漱濯(洗滌)

沖刷;沖盪 [erode]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酈道元《水經注·江水》

善溝者水漱之。——《考工記·匠人》

石泉漱瓊瑤。——左思《招隱詩》

沈液漱陳根。——張協《雜詩》

吮吸,飲 [suck]。如:漱腴(汲取精華);漱墨(汲墨)

基本信息

漱口

shùkǒu

[gargle;rinse out the mouth] 用一種液體漱口腔及喉嚨的行為

每天早晨用鹽水漱口

shù

ㄕㄨˋ

含水盪洗口腔:~口。洗~。盥~(洗手或漱口)。

鄭碼:VFJR,U:6F31,GBK:CAFE,五筆:IGKW,

筆畫數:14,部首:氵,筆順編號:4411251234353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所右切《集韻》所救切,音瘦。《說文》湯口也。《禮·內則注》以水曰漱。

又澣也。《禮·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注》手曰漱。

又《公羊傳·莊二十二年》臨民之所漱浣也。《注》無垢加功曰漱。

又齧也。《馬融·長笛賦》秋潦漱其下趾。

又《廣韻》疎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音瘶。

又《集韻》《正韻》先侯切,音鎪。義同。

拼音是sh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