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897年,英國向清政府提出修建滬寧及蘇(蘇州)杭甬鐵路,並簽定契約。但浙、蘇兩省拒不承認契約,也堅持不用英款。1905年兩省要求廢約,英國堅不同意,兩省遂分別組成商辦鐵路公司籌集資金,很快湊夠工程之用,並邀請參加關內外和蘆漢兩路建設的中國工程師前來,負責勘測、設計和施工。以上海為起點,稱滬杭甬(寧波)鐵路,其中滬杭鐵路浙段自閘口至楓涇,長125公里,1906年10月開工,1909年5月竣工;蘇段自楓涇至上海南站,長61公里,1907年3月開工,1908年11月竣工。1909年9月上海至閘口全線通車。杭甬段為錢塘、曹娥兩大江隔開,先修寧波至曹娥江段,長78公里,1910年6月開工,1914年竣工通車。
建造經過
1897年,在英國向清政府要求的五條鐵路修築權中,其中就有由蘇州至杭州或展至寧波的鐵路。長江中下游地區是英國經營已久的勢力範圍,英國爭奪這條鐵路的權益其目的在明顯不過了,那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這一地區。1898年10月,英國怡和洋行代表英國銀公司同清朝鐵路公司總辦盛宣懷訂立《蘇杭甬鐵路草約》。不過,得手後的英國並沒有急於去修建。時間很快來到了二十世紀,庚子事變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也讓統治者意識到必須實行“新政”才可能阻止王朝的滅亡。新政中,民族資產階級開始嶄露頭角,並參與到國家的政治生活,商部的設立正是反映了他們的利益需求。商部成立後,鐵路事務劃歸該部管理。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商部擬定的《鐵路簡明章程》,總計24條。章程中劃定華商集股修建鐵路,凡切合定章者“父母官均應一體掩護,惟不得過問公司服務之權”。商部在頒布章程時,聲稱這是“國家保惠商人之至意”,但章程中談到商人時處處以華、洋並提,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勢力比較單薄,還無法與洋商相抗衡,真正實現商辦鐵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章程剛剛頒布,各地紳商表現十分活躍,一場以收迴路權為宗旨的保路運動在全國範圍內掀起。1903年,浙江商人李厚祐向盛宣懷主持的鐵路公司提出修築杭州至江乾長16公里的鐵路。為此,盛宣懷於當年5月24日致函英國駐滬領事壁利南,稱如英方六個月內再不勘路估價,則以前契約作廢。不過,英方並未給予反應。1905年8月26日,商辦浙江鐵路有限公司成立,湯壽潛任總經理,劉錦藻任副經理。次年,江蘇鐵路公司成立,商部右侍郎王清穆任總經理,公司得到了著名實業家張謇的大力支持。江浙兩省的商人積極認股。浙江鐵路公司成歷史,計畫先招股600萬元,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已經湊齊了484萬元,為了保管這筆款項,鐵路公司還成立了浙江興業銀行,附屬於公司名下,以鐵路間接帶動了該省金融業的發展。江蘇的集股也很順利,集齊股款總計388萬元,足夠滬杭鐵路江蘇段的修築。兩家公司邀請參與修建關內外和蘆漢鐵路的中國工程師南下,力求從資金到人員全部來源於本國,力求打造真正的中國製造。1906年7月4日,商部正式授權兩家公司承建滬杭甬鐵路,並要求兩省提交建設方案。滬杭甬鐵路以嘉興府的楓涇為界,江蘇段自楓涇到上海南站,並經聯絡線與滬寧鐵路相連,浙江段先修建從錢塘江閘口經杭州到楓涇一線,所以最初修築的鐵路是滬杭段。1906年10月,浙江段開始施工,12月底,先建成了由錢塘江閘口經南星橋、杭州城、山門到拱宸橋湖墅的江墅支線,長約16公里。1909年5月,從錢塘江到楓涇的125公里鐵路完工。江蘇段於1907年3月動工,1908年11月通車。1909年9月,從上海南站到錢塘江閘口的滬杭鐵路全線通車。
正當江浙兩省人民積極籌建鐵路的時候,英國人坐不住了。1905年9月9日,英國駐華公使道義(E.Satow)向外務部提出照會,稱滬寧鐵路契約已經簽訂,要求儘快簽訂滬杭甬鐵路契約。江浙兩省上至督撫大員,下至黎民百姓均對英國人蠻不講理的做法表示反對。負責鐵路督辦的盛宣懷既不敢得罪英國人,又忌憚國人的呼聲,一時也是難以解決。1907年10月20日,外務部下令兩省紳商不能籌款為藉口,下令取消授權。1908年,清政府最終向英國人屈服,3月6日外務部和郵傳部與濮蘭德簽訂了《滬杭甬鐵路借款契約》,規定由英國人提供借款150萬英鎊,九三扣付,年息五厘,期限三十年,並聘用英國人為總工程師。4月,清政府發布上諭,承認兩省鐵路公司的合法性,算是作出一些讓步。此時,滬杭甬鐵路快要完工,清政府的賣國求榮的舉動激起了兩省人民更大的反對聲,一場聲勢浩大的“拒用英款運動”開始上演。清政府命兩江總督端方和江浙兩省巡撫說:“現在人心不靖,亂黨滋多,近因蘇杭甬鐵路一案,各處紳民紛爭不已,難保無該黨匪徒布散謠言,從中煽惑,陽借爭路為名,實則陰懷叵測”。而端方等人也向朝廷報告說:“蘇浙路事起後,兩省人心囂然不靖。蘇、松、嘉、湖,桌匪方熾,設若附和,深為可慮。上海寧波幫人最多,工商勞役皆有,向稱強悍。屢有路事決裂,全體罷工之謠,尤屬堪虞。”清政府從北方急調兵南下,駐紮在皖南、浙西一帶隨時準備鎮壓。江浙兩省的局勢千鈞一髮,但是並沒有發生官民衝突。不過這場運動卻點燃了四川人民的怒火,四川的保路運動進一步升級,清政府命駐武昌的湖北新軍入川鎮壓,革命黨人趁武昌守備空虛,發動了武昌起義。這場由人民的愛國熱情引發的保路運動,間接上卻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