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淡,性平。
歸經
歸腎經。
功效
利尿消腫。
主治
小便不利,面目浮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採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莢果,剝取種子,曬乾。
形態特徵
纏繞草本,植株各部密被長硬毛。小葉3個,靠基部有闊而圓和大而淺的裂片,兩面具長硬毛,側生小葉偏闊卵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葉大小變化大,頂生小葉卵狀披針形,托葉線形。總狀花序腋生;小苞片線形,比萼長約1倍;萼緣有緣毛;花黃色,長10-13mm,總花梗上有隆起的乳頭狀腺體。雄蕊10,二體,(9)+1。莢果長6-7.5cm,寬約4mm,先端漸尖。種子扁,長形,青赤色,種臍平,白色,線形,長約3mm。花、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00-1300m的山坡、樹林和荒地。分布於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種子矩圓形而稍扁,長約3mm,表面青赤色,一面有線形的種臍,白色而稍平。種皮堅硬,剝去後可見2枚肥厚的黃白色子葉。氣微,味特異。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種子有利尿消腫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