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店鄉

湘店鄉

湘店鄉位於福建省武平縣最北端山間谷地,俗稱武平“北大門”,地處北緯25°56',東經116°12',是武平、長汀、上杭三縣結合部,東與長汀縣羊牯鄉,上杭縣官莊鄉交界,西南部與本縣桃溪鎮、大禾鄉毗鄰,北與長汀縣紅山鄉,濯田鎮接壤。距縣城60公里,省道205線從境內通過,交通比較便利。區域總面積10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2.8萬畝耕地面積10539畝。湘店鄉是一個著名的革命老區,這塊紅土地上孕育了劉亞樓將軍、羅斌將軍、梁恩之司令員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美麗的汀江流經該鄉店下村,具有豐富的水力資源。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湘店鄉素稱武平北大門,地處北緯25度26分,東經116度12分,是武平、長汀、上杭三縣結合部,東與長汀縣羊牯鄉,上杭縣官莊鄉交界,西南部與本縣桃溪鎮、大禾鄉毗鄰,北與長汀縣紅山鄉,濯田鎮接壤。湘店鄉是一個著名的革命老區,這塊紅土地上孕育了劉亞樓將軍、羅斌將軍、梁恩之司令員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美麗的汀江流經該鄉店下村,具有豐富的水力資源,省道205線從境內通過,交通比較便利。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全鄉轄6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土地總面積104.01平方公里。2001年末全鄉總戶數2436戶,總人口11183人,耕地面積10539畝。

歷史沿革

湘店,宋代屬永寧鄉,明時屬大湘亭里。民國初設湘湖區,民國24年(1935年)改為第十區,民國29年設湘店鄉。蘇維埃時期屬桃瀾區,有7個鄉成立了蘇維埃政權。建國初劃為十三區,1952年12月,與十一區合併為桃瀾區。1958年4月撤區設湘店鄉,11月改湘店公社。1960年2月併入桃溪公社,1961年4月又從桃溪分出,恢復湘店公社。1984年10月撤銷湘店公社,設立湘店鄉。民國縣誌稱它是武平“極北之大市場”。建國後修通了公路,促進了老區經濟發展。

人口數據

2001年末全鄉總戶數2436戶,總人口11183人。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9322
4563
4759
家庭戶戶數2108
家庭戶總人口(總)9140
家庭戶男4418
家庭戶女4722
0-14歲(總)3183
0-14歲男1600
0-14歲女1583
15-64歲(總)5512
15-64歲男2698
15-64歲女2814
65歲及以上(總)627
65歲及以上男265
65歲及以上女36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8958

地理氣候

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全年無霜凍期較長,冬天寒潮來襲時海拔較高的山頂上會有凍雨或霜凍。

自然資源

高嶺土稀土、石板材等資源較豐富,特別是湘湖高嶺土儲量達5000多萬噸。美麗的汀江流經該鄉店下村,具有豐富的水力資源

行政區劃

轄七里、湘洋、湘湖、堯山、三和、店下6個村委會,91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堯山。

轄區代碼

350824209:~201堯山村 ~202三和村 ~203七里村 ~204店下村 ~205湘洋村 ~206湘湖村

經濟發展

湘店鄉是農業之鄉,農、林、牧、漁等構成農村經濟的主體。種植業主要以水稻、烤菸、蔬菜、水果、茶葉、竹木、藥材為主,養殖業主要以生豬、牛、羊、雞、鴨、兔和水產品為主。鄉鎮企業主要有水電站、木製品加工、糧食加工、豆製品加工、茶葉加工、食用菌加工等企業。全鄉勞務輸出人數達2500多人,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高嶺土 、稀土、石板材等資源較豐富,特別是湘湖高嶺土儲量達5000多萬噸。湘店擁有品質好,儲量大的高嶺土和石板材等礦產資源尚末開發。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汀江主流在店下流段可截流開發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大,效益非常可觀。
農村經濟穩定增長,綜合實力明顯提高。2001年全鄉社會總產值達9638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3588萬元,第二產業產值3048萬元,第三產業產值3002萬元。鄉鎮企業全面發展,不斷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鄉鎮企業總產值達631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586萬元,建築業產值462萬元,運輸業產值1256萬元,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產值1416萬元,服務業產值330萬元。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53元,糧食總產3498噸,蔬菜15793噸,洋香瓜423,甘蔗313噸,茶葉195噸,水果658噸,小米椒180噸,香菇72噸。社會各項事業全面推進,基礎設施步伐加快,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等"四通工程"。省道205線貫穿全鄉67%的村,電話裝機1200多部,50%的農戶有電話,電視普及率達70%,文教衛生福利事業不斷加強,使全鄉生產生活條件和投資環境明顯改善。 
湘店鄉是農業之鄉,農、林、牧、漁等構成農村經濟的主體。
種植業主要以水稻烤菸蔬菜水果茶葉、竹木、藥材為主,養殖業主要以生豬、水產品為主。鄉鎮企業主要有水電站、木製品加工、糧食加工、豆製品加工、茶葉加工、食用菌加工等企業。全鄉勞務輸出人數達2500多人,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1987年農業總產值284.18萬元,有鄉鎮企業134家,年收入167.99萬元。
擁有品質好,儲量大的高嶺土和石板材等礦產資源尚末開發,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汀江主流在店下流段可截流開發水力發電,裝機容量大,效益非常可觀。
農村經濟穩定增長,綜合實力明顯提高。2001年全鄉社會總產值達9638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3588萬元,第二產業產值3048萬元,第三產業產值3002萬元。鄉鎮企業全面發展,不斷加強非公有制經濟,鄉鎮企業總產值達631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586萬元,建築業產值462萬元,運輸業產值1256萬元,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產值1416萬元,服務業產值330萬元。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53元,糧食總產3498噸,蔬菜15793噸,洋香瓜423,甘蔗313噸,茶葉195噸,水果658噸,小米椒180噸,香菇72噸。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推進,基礎設施步伐加快,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等"四通工程"。省道205線貫穿全鄉67%的村,電話裝機1200多部,50%的農戶有電話,電視普及率達70%,文教衛生福利事業不斷加強,使全鄉生產生活條件和投資環境明顯改善。

人文歷史

湘店是縣內主要革命老區之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55)、國防部副部長兼空軍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一至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劉亞樓故鄉。1929年12月成立區鄉蘇維埃政權、蘇區供銷社、列寧國小等。
解放軍少將、曾任公安部隊後勤部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警備部隊後勤部副政治委員,中共北京密雲鋼鐵廠委員會副書記,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後勤部副政治委員兼公安部隊後勤部政治部主任的羅斌少將也出生於此。

旅遊資源

劉亞樓將軍故居,建於清代,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懸山頂四合院平房,二進三開間,有上、下廳,左右廂房,帶東、西護厝。面闊24.19米,進深16.51米,占地面積4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是該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湘洋的閩西客家建築屋橋。屋橋又稱陰橋,是指一般橋樑上再構架亭台等以供行人遮陽避雨。屋橋在橋面上架廊屋後可以供行人遮陽避雨,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護木結構不受損壞。

特色農產品

水稻,烤菸,蔬菜,水果,茶葉,藥材,生豬,水產,食用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