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龍泉村根據自然條件、土地資源等實際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強力實施“一村一品”戰略,不斷最佳化農業產業布局,著力做好結構調整這篇大文章,取得了突出成效,使食用菌產業成為全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村民的“搖錢樹”。到2007年,龍泉村黃背木耳種植戶達到510戶,占總戶數的70%,種植規模達到1500萬袋,全年全村食用菌總收入達到3500萬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000元。2005年龍泉村成為什邡第一個農村貸款“信用村”,2007年被列為德陽市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08年又被列為四川省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經濟發展
湔氐鎮經濟繁榮。逐步形成了黃背木耳、紫皮大蒜、紅陽獼猴桃三大支柱產業,並建成了國家級黃背木耳生產基地、省級無公害大蒜生產基地、獼猴桃種植基地三大基地。2000年來,湔氐鎮堅持“農業穩鎮、三產富鎮、生態強鎮”發展戰略,按照“鞏固好食用菌、大蒜兩大優勢產業,力爭農新農村建設、農產品深加工、菌渣回收利用取得新的突破,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深度、民眾生活質量、城鎮化水平、民眾思想素質、黨建水平”的方針發展經濟。2006年,鎮人均純收入4565元,居全市前列。湔氐鎮風景優美。“白馬青山山青白馬,龍居秀水水秀龍居”,隋代古剎龍居寺坐落在四圍山色之中,龍居寺高柏擁翠、銀杏參天、水閣奇花,更因後蜀王孟昶和花蕊夫人曾居於此而聞名於世。還有寶蓮山靈泉風景名勝區,插旗山風景名勝區,省市級文物保護點“萬緣橋”,以“白馬嘶風”聞名的下院寺,因印度佛教贈送白玉大佛而得名的玉佛寺,五月金色的枇杷山莊,青山綠水的疊翠山莊,都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近年來,湔氐鎮憑藉近6000畝梨花的資源優勢,以一年一度的梨花會作為推動鄉村旅遊的有效載體,面向全市宣傳湔氐的自然生態環境,展示湔江兩岸秀麗風光,彰顯千年羌氐文化的豐厚底蘊,成功拉動經濟強勢發展,並在全市及其周邊地區樹立了一個頗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營造出了“三月芳菲梨花香,結伴同行游湔氐”的旅遊氛圍。特色農業
龍泉村有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信息發達,土地肥沃,基礎設施良好等諸多優勢,如何在520畝地上發展出適於當地生產,富於地域特色,益於經濟創收的農業產業,成了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制定經濟發展計畫中的頭等大事。而龍泉村自1987年引種黃背木耳成功以來,通過多年的嘗試和努力,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和成熟的種植技術,並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種植規模。由於當地氣候適宜,種植技術易於掌握,產品的價格也比較穩定,村“兩委”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布局,決定在龍泉村重點發展以黃背木耳種植為主的食用菌產業。通過近20年的嘗試和努力,全村食用菌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由單一的黃背木耳種植髮展到以”一耳六菇”為主,即黃背木耳,鮑魚菇、杏鮑菇、榆黃菇、滑菇、姬菇、白平菇,兼顧珍稀食用菌,二十多個品種並肩發展的新局面。食用菌種植總面積達到1500萬袋,食用菌的種植規模還在以每年25%的速度遞增,帶動周邊村組食用菌生產、加工、銷售、原材料加工的務工人員達到1.2萬人。食用菌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遠銷東南亞地區。民眾致富
培育壯大農村專合組織是實施“一村一品”戰略的關鍵點。2001年湔氐鎮龍泉村食用菌協會在龍泉成立,龍泉村結合本地氣候、地理、產業現狀及全村經濟發展的實際,制定全村《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以項目落實為牽引,按照“支部+協會”的運作模式開展一系列活動拉動該村特色產業發展,第一是加大以黃背木耳種植技術為主體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先後開展技術培訓35次,經驗交流12場次,培訓農民6000餘人次,產生農村經紀人和行銷大戶24名,種養致富帶頭人30人,全村80%以上村民家庭至少有一名成員掌握了黃背木耳種植技術。其次是深入開展文化科技下鄉活動。除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現場開展技術指導外,還利用集市設立農業技術服務諮詢台,接受民眾諮詢,解答疑難問題,向民眾發放技術服務信息宣傳資料,今年以來已免費向民眾發放各類科普宣傳資料6000餘份。第三是聘請市內外食用菌種植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為技術顧問,進村入戶,變民眾上門諮詢為技術下鄉服務,將服務平台和載體進一步下移,為民眾掌握生產新技術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第四是堅持做到菌銀結合和菌保結合,以專業協會信譽擔保,信用社給菌農貸款,2005年至今,龍泉村食用菌協會總計貸款150萬元。同時推廣木耳保險,解決農戶的後顧之憂,龍泉村90%的黃背木耳種植戶都參保,保險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撐起了一片藍天。示範拉動,強化民眾致富自主性:隨著土地聯產承包到戶和農村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村兩委統一思想認識,認真分析研究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決定通過典型引路和示範帶動,只有讓民眾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民眾才會有更高的生產積極性。為此,村“兩委”一是堅持在培育典型上下功夫。堅持定期組織村上有基礎、有條件、積極性高的生產大戶到本市及省內先進地區農業示範園等地參觀學習食用菌栽培管理的相關技術,加快扶持和培養先進典型。二是充分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堅持致富典型成立科技致富報告團,並聘請市食用菌協會、市科協等單位技術人員參與,逐村開展致富報告活動,利用先進典型現身說法,現場說教,面對面地向民眾傳授致富經驗,交流致富信息,不斷引導民眾轉變觀念,增強科技致富意識,加快勤勞致富步伐。三是堅持開展“致富帶頭人”、“致富標兵”、“科技示範戶”評選活動,評選出優秀和先進,大張旗鼓地予以表彰獎勵,並在黨員苗子培養、村後備幹部培養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通過採取上述措施,使民眾發展食用菌特色種植業的積極性不斷高漲。通過20年的不懈努力,龍泉村湧現出一批帶動農民致富的典型。2004年時任村主任的劉剛華被評為省“十佳傑出青年農民”,2006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還先後被評為德陽市科技拔尖人才,德陽市農村專業協會優秀理事長。以全省“十佳傑出青年農民”劉天友為代表的一批青年複合型人才也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