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含意
1955年在湖北和四川交界長江邊上的屈家嶺修水庫,挖掘出一座古代的房子,房子裡有很多紡錘。紡錘就是一塊石頭或者泥巴做的一個圓圓的東西,中間有一個眼兒而已。出土的紡錘上面都有花紋,而且是紅顏色的。我現在收集到的有18種之多,從中找出6個更典型的圖案,將它們簡化一下,
特徵
圓形,內圈沿邊飾有鏇轉狀弧線,中間為一小圓圈,似代表水隆起狀,圓形旁邊有五條半圓形的曲線,似水渦激起狀。有人認為,渦紋的形狀似太陽之像,是天火,又故稱火紋,
年代
商代早期的渦紋是單個連續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戰國時期,一般與龍紋、目紋、鳥紋、虎紋、蟬紋等相間排列。渦紋多用於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於商周時代。新石器時代至戰國時期的陶器上極為常見,並為半山類型彩陶最具代表性的紋飾,多施於大型壺,罐器腹。戰國時期原始瓷器上亦常見。
淵流轉變
古人為何突發奇想,要搞這個鏇渦乾什麼呢?我構想:這是古人對水的一種崇拜。他們認為是水帶來了一切,生命的源泉,生活的需要,最後乃至於死亡以後的歸宿,都跟水有關係。崇拜水怎么表示?先民們所做的就是畫水的鏇渦。他們認為水的鏇渦足以表示水的奧妙、神奇、深不可測。畫出圖案後,抹上紅色,表示濃重和神聖,用紅色的水紋表示先民對水的崇拜。因為萬物都是從這個鏇渦里出來的,萬物最後又歸集到這個鏇渦里去。我們看鏇渦可以產生這種感覺,

後世繼承
江南許多橋樑上的圖案都是這種鏇渦,且往往在橋的正中間,在很隆重、很神聖的地方。可見這種觀念比較普遍,特別是在水鄉。這樣的圖案在日本和韓國也有。日本神社裡經常有一種比較典型的“三元圖”,在日本這種圖案的名字叫“巴”。為什麼叫“巴”?日本許多學者都不知道,說就是叫“巴”。(笑聲)現在我找到一個答案。“巴”,即巴蜀之“巴”,屈家嶺所在就是“巴”,古代叫做“巴谷”,或者說四川和湖北之間沿江的那一帶地方就叫“巴”,可能就是從那兒來的。日本還有一種動物也叫做“巴”,這種動物整天用自己的嘴去咬自己的尾巴。總是咬不到,或剛剛咬到又脫落了,因此它就老是在那兒轉圈。我想這個“巴”也是同樣表示鏇轉的意思,而鏇轉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水的鏇渦。韓國許多地方有這樣的圖案:一個“三”字形,塗上三種顏色。很顯然這也是水的花紋。韓國人經常把它畫在大鼓的鼓皮上,或者畫在廟裡的窗戶上。實際上都是水的雛形的變形,是水的鏇渦的規範化或圖案化。

太極圖大家很熟悉,太極圖實際上就是剛才紡錘里的一種,當然那個沒有這么規範和完整,經過後人特別是宋人的修改,著成白、黑二色,附加了陰、陽諸多觀念,於是變得典型、規範。我們很清楚能看出來,太極圖就是一個鏇渦,它的顏色也幫助我們理解“玄”有黑的意思。太極圖雖然在中國出現很晚,思想的萌芽則在新石器時代“屈家嶺文化”中已經出現,大概在公元前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