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瀅瀅的天》選自歌劇《小二黑結婚》,郭蘭英老師扮演的小芹一段唱詞,該劇是由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根據趙樹理的同名小說集體改編的五場歌劇,田川、楊蘭春執筆,馬可、喬谷、賀飛、張佩衡作曲。該劇創作於1952年1953年1月由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首演於北京實驗場,並為1956年第—屆全國音樂周的上演劇目。

基本信息

歌曲簡介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選自歌劇《小二黑結婚》。該劇於1952年據趙樹理的同名小說改編,描寫抗日根據地的一對青年男女反對父母包辦婚姻、爭取戀愛自由的故事。音樂吸收了 山西民歌和 山西梆子的音調,唱腔既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又有鮮明的時代感。1953年1月首演後,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是這部歌劇中最具藝術魅力的唱段之一。明快而富青春氣息的音樂展示了劇中主人公小芹純樸的性格,把她思念戀人的急切心情和對愛情的憧憬表現得惟妙惟肖。這個唱段經郭蘭英演唱後可謂家喻戶曉。幾十年來歌劇《小二黑結婚》演出並不多,但具有獨立藝術生命力的這個選段卻在人們的 音樂生活中歷久不衰。

歌詞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作詞:胡沙 田川   作曲:馬可
《小二黑結婚》插曲
清粼粼的水來,藍格的天,
小芹我洗 衣裳來到了河邊。
二黑哥,去開英雄會,
他說是今天要回家轉;
我前晌,後晌也盼,
站也站不定,我坐也坐不安,
我的娘來洗衣衫。
你去開會的那一天,
鄉親們送你到村外邊,
我有心想跟你說呀,
說上那幾句話,
人多眼雜人多眼雜我沒敢靠前!
沒敢靠前!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昨夜晚小芹我做了一個夢,
夢見了二黑哥你當了 模範
人人都誇你誇你是神 手,
人人都誇你打 鬼子最勇敢。
縣長也給你披紅又戴花,
你紅光滿面站在那講台前,
大伙兒啊,大伙兒啊,
你拍手呀,他叫喊哪,拍手叫喊,
都說你是一個好呀么好 青年
好青年。

音樂風格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音樂吸收了 山西民歌山西梆子河南梆子等地方 戲曲音樂為 素材,全劇 音樂歌曲聯綴為主,同時借鑑了 戲劇中板腔體的結構手法發展 唱段和音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淳樸的鄉土氣息。劇中的代表唱段是小芹的《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該曲抒情而富於戲劇性,成功地表現了人物情感,刻畫了人物形象。

歌劇構成的要素囊括了當今世界上現存的絕大多數藝術品種,綜合了文學、戲劇、詩歌、音樂、舞蹈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 歌劇里的舞台裝置、布景燈光服飾道具等追求寫實風格及歷史文化依據的可靠性、真實性。中國歌劇藝術,讓大家了解、感受了中國歌劇藝術的魅力;體驗、了解了歌劇中所刻畫的人物性格,歌劇音樂在歌劇中所起的作用;我國新歌劇創作特徵:反映民眾的鬥爭生活,創造具有鮮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繼承民族音樂傳統和借鑑西洋歌劇的創作經驗,既有時代特點又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徵。

演唱要領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這首歌曲,主要是描寫小芹在洗衣服,瞞著母親在村口河邊等二黑哥歸來的淳樸,可愛的形象。這首歌曲的鏇律飄逸優美,曲調流暢,演唱時需要歌唱者唱得委婉流暢,感情細膩, 聲音要明亮、清澈、親切、柔和,表現小芹害羞及淳樸可愛的心靈。聲音的位置、氣息及咬字、吐字要調整好,聲音位置要比較靠前,不要用太多的 共鳴,唱高音的時候,頭部集中點要到位,力求輕巧靈活,在用情和用聲上應富有詩意,自然流暢,充分表現我國 民族唱法的韻味。

唱段簡介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系於小芹在第一場出場時在村外邊唱的,是對民兵隊長小二黑一片痴情的內心獨白。全曲可劃分三段,從不同側面刻畫出女主人公形象和內心發展階段。第一段鏇律明朗、舒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於小芹那純樸可愛的形象;中段從”你去開會的那一天”開始,回憶小二黑去公社開會領獎、鄉親們熱情相送的情景,唱出了她對二黑純真、熾熱的情意。第三段,作者以巧妙的構思,借小芹之口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小二黑練就的過人本領及英勇機智地組織抗擊侵略者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這位抗日戰爭時期的優秀青年。

這個唱段開始的曲調愉快、舒展,後來轉到對二黑的思念時,感情湧起波瀾,音樂速度隨之加快,鏇律跳動,把小芹細緻入微的內心感情表達得維妙維肖。

歌曲賞析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原是歌劇《小二黑結婚》第一場於小芹一出場唱的大段抒情性唱段《為什麼二黑哥還不回還》。地點是村外的河邊。唱段內容是一段小芹對民兵隊長小二黑一片痴情的內心獨白,它通過歌曲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段抒情唱段反映當時農村進步青年勇於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要求自由戀愛的進步思想。
全曲可劃分為三段,每一段從不同的側面刻畫出女 主人公小芹的形象和其內心發展的階段。歌曲通過音樂與故事情節緊密結合的方式,很好地推動了 戲劇矛盾的發展。第一段是從開頭到“背著俺的爹娘來洗衣衫”,這一段既栩栩如生地刻畫出小芹純樸可愛的形象,又表達小芹對小二黑的急切思戀。第二段從“你去開會的那一天”到“人多眼雜我沒敢靠前”,這一段唱出了小芹對小二黑純真熾熱的情意,把小芹那少女的羞澀含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該段感情的抒發是建立小芹回憶小二黑去 公社領獎,與鄉親熱情相送的情景之上的。第三段作者以巧妙的構思,借小芹之口描繪了小二黑練就過人的本領和英勇機智地組織抗擊侵略者的光輝形象,熱情謳歌了這位 抗日戰爭時期的優秀青年,小芹唱出了心中的自豪和驕傲,得意之情難以言表。
該曲的音樂隨著小芹的感情變化而起伏。唱段開始,曲調明朗、愉快、舒展,音樂以其清澈、飄逸、優美、抒情的特點一下子就把我們帶進一個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山鄉之中。歌曲全面的背景就是這么一幅色彩鮮艷,風景秀麗的圖畫,一切美的情感都能自然地潑墨於上。接著小芹羞澀含情上場,音樂委婉、含蓄,表現了少女的情懷,接下來,在一段激動的,聲聲高漲的間奏之後,小芹終於在村外的河邊唱出了她對小二黑純真、熾熱而又情意綿綿的愛,如“二黑哥,縣裡去開英雄會,……”緊接著,她又用回憶和敘述的方式,把對小二黑的思念之情表現在自己的歌聲里。這段回憶主要刻畫出一個鄉村初戀少女的形象,感情時而奔放,時而含蓄。接著經過一段間奏後,小芹唱出夢中的小二黑,內心的得意自豪、喜悅、激動,都通過跳蕩的節奏和稍快的速度,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
歌曲成功表現了人物情感的同時,直接和間接地刻畫了主要人物形象。從歌曲中,我們可以聽出兩顆心之間的距離有多么近,小芹和小二黑是鄉村青年一代的代表,從歌曲中我們既能看到小芹作為少女的羞澀與清純,又能體會到她的熱情與活潑。她同母親三仙姑的風流作風截然不同,她樸實正派,好似一朵白蓮,出淤泥而不染。歌曲中同時也側面刻畫了小二黑的形象,通過小芹的歌聲描述,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剛毅、勇敢、機智的特等射手,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抗日英雄。小芹與小二黑是一對生活在解放區的戀人,在他們身上表現出當時農村青年嶄新的精神風貌,他們有堅強的個性,明白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他們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大膽表露自己的心聲,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們是年輕的進步力量的代表。
歌曲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地方色彩,它吸收了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 河北梆子河南梆子等樸實、鮮明的音樂素材為創作基礎,同時借鑑了戲劇中板腔體的結構手法,並給予了大膽的創新和發展,所以唱腔中具有淳樸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時代感。歌曲的詞曲通俗易懂,形式為大家喜聞樂見,詞曲所反映的情感與生活給人一種樸實、清新之感,樸實得像那片土地的氣息,樸實得像那方土地的人,樸實得像那裡的山藥蛋;清新的像那兒的天,那兒的水,那兒的小芹。詞曲緊扣時代脈搏,反映出那個時代特有的風采,人物小芹的內心獨白,給我描繪了一幅特定時代背景下特有的畫面,這是一幅景美、人美、情更美的圖畫。歌曲作為社會觀念形態的音樂作品,總是表現了作曲家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詞曲中無不帶有時代的印記,所謂音樂作品的時代風格,就是綜合了某一歷史時期 作家、作品的共性特徵而形成。《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反映出來的思想內容和音樂特點,完全體現了那個時代的特徵,從而形成了作品特有的時代風格。

演唱者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郭蘭英
郭蘭英,中國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1930年12月出生於 山西平遙縣一個貧苦家庭。她是中國新歌劇方面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郭蘭英於1982年告別舞台,到 中國音樂學院任教。1986年在 廣東創辦 郭蘭英藝術學校,任校長。1989年榮獲首屆金唱片獎。

郭蘭英嗓音甜美,音域寬闊,吐字清晰,行腔富於韻味,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歌唱特色。由於她少年時受過戲曲演員的嚴格訓練,藝術功底很深,她的演唱兼具神、情、形、聲、腔、字六藝之美。她所扮演的人物,達到了歌唱與表演的高度和諧統一,為中國新歌劇表演體系的建立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她演唱的代表性曲目有《婦女自由歌》、《王大媽要和平》  、《翻身道情》《南泥灣》《繡金匾》以及電影《上甘嶺》插曲《我的祖國》  、歌劇《劉胡蘭》中的《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等。

詞作家

田川,原名朱溥鈞,劇作家安徽六安人。1938年參加安徽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少年宣傳團。1939年參加新四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作品有歌劇《小二黑結婚》(與人合作)、《志願軍的未婚妻》(與人合作)。合作創作的歌劇《同心結》1981年獲全國優秀劇本獎。合創造性主編的歌劇《傲蕾·一蘭》1979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二等獎。

《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 胡沙
胡沙,原名徐茂庭,戲曲 編導 、導演、理論家。 湖北漢川人。為慶祝新中國政協成立,在華北大學三部工作的胡沙同志與 戴愛蓮等人共同編導了 《人民勝利萬歲》大歌舞,受到了中央的好評。1950年至1953年在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任教員;1953年至1955年在 中國戲曲研究院藝術處任導演;1955年至1962年在 中國評劇院任導演、編劇、導演組長、藝術處長、副院長;1962年至1984年任中國評劇院院長;1986年至1987年任 北京戲曲研究所所長兼中國評劇院名譽院長;1991年10月離休。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
http://info.yqie.com/X/X0725.HTM2、http://www.pep.com.cn/yinyue/jszx/gz/jsjxys/200510/t20051031_232093.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