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道士通常所戴的帽子的一種。為九巾之首。現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此帽。
以黑繒糊成硬沿圓帽,中間開孔,以露出髮髻。圓形,以黑繒糊成硬沿,帽頂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時,扎髮髻,帽頂之孔露髻,以一簪貫之。
有的老修行說,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故稱為混元巾。
考其出現的年代,在清代前,未曾見於記載。又因其型似清代官員所戴的帽子,於是有人推測,混元巾是由清代官員所戴的暖帽演變而來。清初王常月最早開始戴,很有可能是滿清皇帝賜與的。漢民族冠巾的作用在於保護髮髻,古時光著髮髻露在外是有失禮節的一種行為,而混元巾圍四周而露髮髻不符合漢民族傳統,從其在清代才出現也說明是受滿人曖帽影響而成。
筆者認為,道教在清兵入關後,依然不剃頭,不改前明服飾,以示民族骨氣(具體請百度漢服或者剃髮易服),因此更加不可能模仿清代官員的帽子。至於此巾的來歷,還有待道教界的諸位高道大德考究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