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歷史

大革命時期,深圳農民運動洶湧澎湃,積極支援國民革命東征和省港大罷工,震撼了反動勢力的營壘;抗日戰爭時期,深圳人民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拚死援救在香港的愛國民主人士,掩護國際友人撒離敵占區;解放戰爭時期,深圳人民在三門島、萬山群島、大鏟、伶仃島和障閣等著名戰爭中,給當地國民黨反動派以殲滅性打擊,為配合解放全中國,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無數的深圳優秀兒女為了祖國和人民,馳騁沙場,血灑南疆,視死如歸,慷慨就義,無私無畏地貢獻出自己的生命。比較著名的烈士有:陳日祥、戴卓文、蔡子襄、黃田十六勇士、黃友、劉黑仔、林文虎、劉遠波、凌文輝等。
為更好地褒揚和紀念深圳和港九地區在各個歷史時期犧牲的革命先烈,開展光榮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1983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根據深圳經濟特區城市發展規劃,將坐落在原寶安縣人民廣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遷建深圳市北環路的婆嶺。
詳情

深圳革命烈士陵園1988年被廣東省列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同年7月被深圳市委命名為我市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深圳市委命名為深圳市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深圳市委命名為我市第一批黨員教育基地。
革命烈士紀念碑位於烈士陵園正中央,建於1983年,紀念碑碑座寬七米,碑高二十七米,碑身寬三點五米。紀念碑碑身選用高級花崗岩,碑身四面鐫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由當年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同志書寫。革命烈士紀念碑的碑型及浮雕由北京畫院雕塑家張松鶴設計、塑造;航天部第七設計研究院負責設計,書法家奏鄂生書寫碑文。烈士紀念碑碑座的北面浮雕是銅鑄碑文;西面浮雕反映抗日戰爭的壯烈場面;東面浮雕反映黨營救淪陷在香港的進步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的鬥爭場面;南面浮雕反映解放戰爭的場景。
位於烈士陵園西南角,建於1992年,目前刻入烈士芳名亭共有1045名革命烈士,其中: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10名;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489名;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414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65名;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以來犧牲的革命烈士24名;尚未查明犧牲年代的革命烈士43名。在1045名烈士中有女烈士35名。港九地區犧牲的革命烈士145名。
經市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深圳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烈士陵園東側,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主體工程已完工,建成後的革命烈士紀念館主要是陳列展示革命烈士資料、圖片和遺物,為廣大青少年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提供參觀、學習革命英雄主義,了解深圳革命鬥爭歷史,開展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場所。深圳革命烈士陵園整體布局造型新穎,莊嚴肅穆,整個烈士陵園鮮花綠草,蒼松翠柏,交相輝映,象徵著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萬古長青。讓我們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為推動我市“三個文明”建設和現代化國際性城市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