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56 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上,著名畫家葉恭綽和陳半丁共同提出“擬請專設研究中國畫機構”的提案,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視。同年 6 月 1 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國務院會議,通過了文化部“北京與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國畫院”的報告和實施方案。文化部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經過一年時間籌備,北京中國畫院於 1957 年 5 月 14 日正式成立。周恩來總理及郭沫若、陸定一、沈雁冰等 300 余位文化界、美術界知名人士出席了成立大會。周恩來作了長篇講話,規定了畫院是創作、研究、培養人才、發展我國美術事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學術機構。
北京中國畫院成立時,入院的畫家由文化部直接聘任。著名畫家有齊白石、葉恭綽、陳半丁、於非闇 、徐燕孫、王雪濤、胡佩衡、吳鏡汀、秦仲文、汪慎生、關松房、惠孝同、吳光宇等。藝術大師齊白石任名譽院長,葉恭綽任院長,陳半丁、於非闇、徐燕孫任副院長。
成果
1965 年,畫院增設油畫、雕塑、版畫等專業,“北京中國畫院”更名為“北京畫院”。
周思聰、潘潔茲等畫家的作品《人民與總理》、《親愛的媽媽》、《石窟藝術的創造者》、《楓橋夜泊》、《江村疏雨》等作品榮獲全國美展金獎及國際獎,為畫院及國家贏得了榮譽。該院畫家已發表作品一萬餘件,很多畫家相繼 舉辦個人畫展,出版畫集,出國講學交流,其作品很多被國 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同時,北京畫院亦經常接待國外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的來訪,促進了國際文化的交流,增進了了解和友誼。
發展歷史

1965年,畫院增設油畫、雕塑、版畫等專業,“北京中國畫院”更名為“北京畫院”。進入新時期,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北京畫院開始了第二個創作、出版、研究與教學的輝煌時期。這個階段,由北京畫院主辦或參與的大型美術展覽在國內外頻繁亮相;北京畫院畫家的作品,連續在國際國內的大型美展上獲得各種獎項;大型學術刊物《中國畫》得以復刊;北京畫院的中國畫教學規模逐步擴大。總體上顯示出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的發展局面。
1981年,北京畫院聘請著名畫家吳作人、李可染、李苦禪、蔣兆和、葉淺予、黃永玉、黃胄、董壽平、吳冠中、白雪石、田世光、崔子范、俞致貞、張仃、劉凌滄、趙楓川等16人為院外畫師。
1985年,在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北京畫院遷入團結湖新址。
1999年9月,在慶祝全國政協成立50周年《近代國畫名家作品展》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等先後觀看了北京畫院的藏品。
2000年9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賈慶林、親臨北京畫院調研,並親自批示建立了北京畫院地下藏畫庫,批准了北京畫院藝術品收藏專項經費。
200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蒞臨北京畫院,參觀了院藏齊白石、於非闇、陳半丁等老畫家的精品,並對北京畫院藝術品收藏和北京美術館的籌建工作給予了熱情關注和大力支持。
北京市委政府及市文化局領導對北京畫院的工作極為重視。對北京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藝術創作、作品展覽、學術研討、大型活動項目策劃、藝術品收藏等方面的工作均給予了大力支持。
北京畫院群英薈萃,人才輩出。先後有120餘位畫家聚集在這裡,成為新中國美術事業中一支引人矚目的重要力量,為社會主義美術創作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數十年來,由北京畫院畫家創作的公開發表和參加展覽的作品數以萬計,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北京畫院還為全國各地培養、輸送了千餘名美術專業人才。北京畫院研修生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及國內外大型美術展覽,不少作品獲得各種獎勵,或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
北京畫院主辦的大型學術刊物《中國畫》,已陸續出版70期,先後發表了海內外大量的中國畫作品及數百萬的學術研究文章,曾在60餘個國家和地區廣泛發行,為弘揚民族文化傳統,促進當代中國畫創作和理論研究,提高中國畫在國際畫壇的地位與影響發揮了積極作用。
進入新世紀以來,北京畫院步入了第三個輝煌時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局的支持下,北京畫院逐步實施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和藝術活動計畫;成立“藝術委員會”和“教育委員會”;請回離退休畫家,重新劃分創作室;根據社會需求策劃各種藝術活動,舉辦各種專題展覽;加強畫家之間的作品觀摩和學術研討。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術氛圍,呈現出空前活躍的藝術創作與學術探討新氣象。這種生機勃勃的藝術探索局面和多元化的創作傾向,預示著北京畫院正在以新的姿態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畫家
現任畫家
莫曉松蔡玉水邵飛盧平紀清遠
王偉莊小雷姚遠張小勇汪建偉
離退休畫家
王懷慶吳休曹達立王紹明李玉昌
李海濤王文芳李起鞏俊俠吳茜
耿玉昆張仁芝江平婁師白汪刃鋒
肖毓明陳淑光王慶升姚增朴陳亞平
馬泉高晨陽李芸生石齊劉春華
趙成民劉迅劉占江
原《中國畫》編輯部編輯人員
曾在畫院工作過的畫家
崔子范張步史國良張文新楊燕屏
鄧林龐均萬青力歐陽興義
已故畫家
穆蘊華卜孝懷胡柁葉恭綽陳半丁
於非闇胡佩衡吳鏡汀秦仲文徐燕孫
王雪濤惠孝同汪慎生馬晉關松房
吳光宇溥毅齋徐聰佑王鑄九林妹姝
洪怡屈貞郭傳璋鄒雅古一舟
顏地溥韞娛溥松窗陳維信夏風
周元亮周懷民田零尹瘦石王愛蘭
胡絜青潘絜茲莊言彭培泉趙楓川
田世光李穎張松鶴辛莽齊白石
歷任院外兼職畫師
黃均白雪石吳冠中黃永玉張 仃
穆蘊華卜孝懷田世光孫誦昭高希舜
李苦禪蔣兆和劉凌滄郭味蕖王叔暉
劉繼卣姜燕李可染吳一軻李鶴籌
董壽平吳作人黃胄葉淺予俞致貞
陳緣督
國內畫院
畫院,官署名。在中國古代宮廷中掌管繪畫。它除為皇家繪製各種圖畫外,還承擔皇家藏畫的鑑定和整理及繪畫生徒的培養。後來也指中國現代美術的創作和研究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