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坤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淮安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全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遇到挑戰最為嚴峻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團結拼搏、各項工作取得較大突破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決策部署,強力推進“五大建設”,在應對挑戰中搶抓機遇,在創新思路中破解難題,圓滿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30億元,同比增長13 .5%;財政總收入213.5億元,增長25.2%,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6.5億元,增長3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增長3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0億元,增長19.1%;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942億元、貸款餘額673億元,分別增長34.3%、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00元,分別增長11.7%和11.4%,財政總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9項指標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五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項目建設,經濟支撐力進一步增強。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14.5億元、銷售收入1560億元、利稅170億元,分別增長16.9%、22%和20%。完成投入540億元,組織實施220個億元以上項目,淮陰捲菸廠“十一五”技改、潤爾華120萬噸渣油綜合利用、旺旺二期等項目竣工投產,台玻100萬噸純鹼、70萬噸大圓坯深加工等項目開工建設。IT、食品、醫藥等產業快速發展,富士康銷售突破60億元。傳統產業品牌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項。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成效明顯,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46.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5%。農業產業化規模擴張。全市高效種植業、高效漁業面積分別達到236萬畝、41萬畝,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74%,新增省級龍頭企業3戶,國家級台灣省農民創業園成功獲批,市現代農業高科技示範園、糧食物流園初步建成。30個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100個村級創業點完成固定資產投入80億元,新建標準化廠房100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1524戶,帶動7.4萬農民就業。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分別完成投資6.9億元、2.8億元,新植成片林5.4萬畝。現代服務業水平提升。五星級鼎立國際大酒店建成投運,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省級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園成功獲批,阿里巴巴、搜狐等知名軟體企業相繼進駐,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旅遊業快速發展,全年接待遊客97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7億元,市博物館、盱眙第一山創成國家4A級景區。
(二)突出功能配套,城市承載力進一步增強。堅持規劃引領,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投入261.2億元,實施515個重點建設項目,中心城市基礎設施覆蓋面達15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1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10萬,城市化率達43%。越河路、枚皋中路、人防051工程等順利完成,萬達廣場、新亞國際購物廣場等快速推進,生態新城啟動建設。組織實施了淮海東路改造、淮海南路美化亮化等工程,免費開放中央(缽池山)公園,建成古黃河生態園,新增公共綠地240萬平方米。房地產市場穩步回升,市區開工建設商品房840萬平方米,竣工270萬平方米,改造房屋41萬平方米,建築業增加值增長25.2%。住房公積金個貸比率提升11.9%,中國小教師公積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和諧城管效應進一步放大,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順利通過驗收,中心城區物業管理與社區服務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45億元,建成漣水機場主體工程和城南汽車客運站,開工建設鹽河航道整治、宿淮鐵路等工程,205、325等國省及地方幹線公路建設快速推進。南水北調淮陰三站、裏運河清淤等水利工程順利完成。
(三)突出改革開放,發展原動力進一步增強。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八大資產公司整合步伐加快。市縣機構改革全面啟動,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津補貼規範工作基本完成。投融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城市資產和新城投資公司總資產分別達93.6億元、72.9億元,市屬融資平台實際到賬資金71.4億元,其中成功發行15億元企業債券;交通銀行進駐我市,蘇南6家農村商業銀行在縣(區)設點,江蘇銀行實現縣域全覆蓋。農村改革深入推進,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53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3675個,新建供銷連鎖網點4338個,小麥托市收購19.6億斤,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全面推開,農業保險提檔擴面。對外開放成效顯著。積極開展蘇南、浙江、深圳、東莞等系列招商活動,成功舉辦第八屆淮揚菜美食文化節暨第四屆台商論壇,新引進5000萬元以上內資項目261個,固定資產實際到位244億元;新批外資項目164個,協定註冊外資13.1億美元,實際到賬6?1億美元,其中台資占比達58%,我市已成為江北知名台資企業集聚最多的地區。積極擴大外貿出口,實現進出口總額21.4億美元,其中出口14.7億美元;出口加工區成功拓展保稅物流功能,進入全國出口加工區前二十位,名列全省第五、江北第一。園區功能不斷完善。8個省級開發區新增基礎設施投入54.3億元,實現業務總收入1653億元,成功創建5個省級特色產業園區。留學人員創業園獲批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淮安工業園區和鹽化工新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海關“區港聯動”便捷通關模式正式啟動。
(四)突出民生改善,政府親和力進一步增強。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新增3所三星級普通高中、4所四星級中等職業學校,城鄉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國中畢業生升學率、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94%、99.9%、97%、97%和38.8%。城市社區衛生機構標準化普及率達9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9.?9%,建成百萬農民“15分鐘健康就醫圈”,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強。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標誌園、中國淮揚菜博物館等建成開放,基本完成主城區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成功獲得第十八屆省運會承辦權。“世代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城鄉全覆蓋,全市計畫生育率達94.15%。社保體系逐步健全。城鎮新增就業6.6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發放助保貸款3600萬元,城鄉低保、廉租房補貼、農村五保戶供養全部實現提標擴面。投入3.6億元幫助16萬人脫貧,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平收入達4.6萬元。為5731名困難民眾免費提供法律援助。民生實事全面完成。新建23個市級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3個標準化衛生服務站;發放尊老金1896萬元;為14.66萬名企業退休職工免費體檢;6.6萬名市區65周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車;建成廉租房904套,建設經濟適用房5268套;解決56萬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完成農村改廁11.8萬座;市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建設全面啟動,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工程均超額完成任務。
(五)突出環境最佳化,投資吸引力進一步增強。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全年減負1.9億元,4次銀企對接融資204億元,為中小企業新增擔保貸款31.3億元,為富士康、達方電子等企業輸送員工2萬多人。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爭取點供指標、獨立選址等措施,獲批建設用地2.6萬畝。“五五”普法深入推進,市政府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參政議政作用,511件建議、提案全部辦結。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紮實推進平安創建,“1+3”安全監控體系建設在全國推廣,“陽光信訪”入圍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對口援建成績顯著,投入1.28億元,建成四川綿竹玉泉學校、敬老院等項目。政府法制、機關事務、國防動員、雙擁、外事僑務、民族宗教、防震減災、紅十字、工商管理、技術監督、統計、審計、食品藥品監管、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政審批、招投標、供電、菸草、鹽業、物價、農機、氣象、殘聯、檔案、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自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持改革創新,用創新的思路把握工作主動權;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高度關注民生,用實實在在的措施造福人民民眾;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牢記責任使命,用美好願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也正是有了這些共識,我們才能在非常之年取得非常業績。在這裡,我代表淮安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領域和崗位上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全體市民,向給予政府工作積極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位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解放軍和武警駐淮部隊指戰員,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淮安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生產要素制約嚴重,少數重大項目進展不快;列統企業數量較少,縣域經濟發展較慢;城市化水平不高,功能配套不夠完善,集聚和輻射能力有待增強;財政增收壓力加大,收入質量和結構有待最佳化;少數民眾生活困難,社會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影響社會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少數部門市場意識淡薄,動手操作能力亟待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10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更具備有利的條件。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經濟回升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周邊地區競相發展的態勢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保持巨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和蘇北整體納入長三角一體化等政策疊加效應日益凸現;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蘇北支持力度;特別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美元,步入了工業化轉型、城市化加速和國際化提升互動並進的快車道,這些都給淮安加快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只要全市上下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奮力拚搏,就一定會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按照市第五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部署,緊緊圍繞“五大建設”,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加大投入為基礎,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轉變發展方式為重點,大力提高新型工業化、特色城市化、農業產業化和經濟國際化水平,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紮實推進民生建設,努力實現主要指標增幅保持全省前列,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財政總收入增長2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0%,註冊外資實際到賬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2%和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搶抓政策機遇,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用足用活中央和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準確把握產業導向和資金投向,切實把政策機遇轉化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
加大有效投入。牢固樹立大項目意識,突出抓好939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918億元。對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全力以赴,務求實效。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結構,提高基礎設施和重大工業項目的投資比重,提高農業和服務業項目的投資比重,提高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項目的投資比重,以投資結構最佳化帶動經濟結構最佳化。
擴大消費需求。認真落實富民措施,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工資收入、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進一步做好家電、農機、汽車下鄉工作,鼓勵連鎖經營向農村延伸。落實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費。積極開發旅遊、文化、健身和網路等熱點消費,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最佳化出口結構。提高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農產品的出口比重,積極開展品牌創建和基地建設。鞏固擴大主體市場出口規模,增加對東協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加快出口加工區二期建設,最佳化“區港聯動”通關模式和檢驗檢疫服務流程,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二)立足做大做強,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方略,推動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全年工業投入700億元,新增列統企業200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8%。
主攻重大項目。深入開展“工業重大項目攻堅年”活動,組織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4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20個,竣工投產100個。落實市縣(區)領導聯動掛鈎、重大項目綠卡制度,加大幫辦協調力度,做好南瑞集團導線生產基地、盱眙核電、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項目前期準備,開工建設淮陰發電廠30萬千瓦熱電聯產、楚州燃機發電、今世緣優質酒技改三期、華爾潤35萬噸純鹼等項目,加快實施實聯化工100萬噸純鹼、70萬噸大圓坯深加工、30萬噸密胺、富士康三期、維科一期等項目,確保全邦20萬噸離子膜燒鹼、百隆色紡、飛翔紙業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
培育規模企業。全面實施中小企業提升工程,新增200個年銷售1000萬元以上的新增長點。加快研發機構建設,新建企業研發中心15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戶。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新創一批省級以上名牌產品。深入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做大擔保公司規模,成立再擔保公司,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紮實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萬頃良田建設工程,積極向上爭取點供指標,最佳化土地供應結構,全力保障用地需求。加大對內對外招工力度,千方百計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完善煤電油運緊急調度制度,優先保證重點行業和企業生產需要。
聚焦特色產業。大力實施九大產業提升計畫,圍繞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化,著力引進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拉長IT、鹽化工新材料、特鋼產業鏈;圍繞傳統產業品牌化,引導企業加大技改和產品研發投入,提高產業競爭力和產品附加值,促進機械、紡織、菸草食品、建材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發展新能源、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主攻最具成長性和爆發力的核心產品群,主攻最具區域競爭力和產業帶動力的龍頭型項目。以省級淮安軟體園等為載體,積極發展信息服務外包產業。
(三)堅持統籌兼顧,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格局。以富民壯村強鄉鎮為核心,統籌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重抓現代農業。大力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全年新增高效種植業30萬畝、高效漁業6萬畝,畜禽規模養殖比重提高到79%,建成11個年銷售10億元的縣域主導產業,拓展淮安大米、盱眙龍蝦、洪澤湖大閘蟹等品牌空間。整合各類資源,因地制宜建設省、市、縣三級高效農業園區,台灣省農民創業園完成項目投入5億元以上,加快核心區和農產品精加工區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新引進固定資產投資超億元項目10個,新增年銷售超億元企業3戶。
壯大縣鄉經濟。堅持“一縣一品”,突出抓好一批百億元產業集群,以特色產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抓好鄉鎮工業集中區和村級創業點建設,30個重點鄉鎮工業集中區完成固定資產投入90億元,新建標準化廠房60萬平方米,新增列統企業60戶以上,實現工業銷售100億元以上;新建100個上規模的村級創業點,每個創業點新建1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入駐企業2個,帶動30人就業,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抓好勞動力技能培訓,完善信貸扶持政策,確保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4萬元。
改善農村環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中小水庫除險加固,推進灌區配套改造,新建一批高標準農田,進一步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快區域供水進程,新增12個鄉鎮集中供水。推進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新建15座鄉鎮垃圾中轉站,積極開展村莊污水處理試點,抓好秸稈禁燒、綜合利用和綠化造林工作,創建省級康居示範村3個、市級康居示範村30個。加快城市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促進城市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
(四)提升功能品位,推進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圍繞省委、省政府對淮安長遠發展的戰略定位,按照“東擴南連、三城融合、五區聯動”的發展思路,堅持經典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投資399?8億元,實施十大類650個重點項目,建成區面積達120平方公里,人口120萬,城市化率提高到45%。
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生態新城建設,重點實施“四館”、淮安大劇院、交通服務中心、突發事件應急指揮中心、體育中心等項目。加快商業商務區建設,重點實施萬達廣場、蘇寧廣場、豐惠廣場、雨潤國際大廈、仕泰隆機電模具城等項目,樹立一批新地標。加快河下古鎮、淮安府署、碼頭古鎮等項目建設,增強城市旅遊集散功能。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實施通甫南路、枚皋中路跨大運河和裏運河大橋、韓侯大道、徐楊水廠、四季青污水處理廠改擴建等項目。加快城市信息化進程,推進“數字淮安”建設。
最佳化人居環境。全面提升濱河綠化,新建城市森林公園、古黃河濕地公園、恩來水上公園、城南公園等14個公園,改造提升南北地理分界線標誌園、中央(缽池山)公園、楚秀園、櫻花園,實施淮漣路、機場路等路段綠化,新增公共綠地300萬平方米。提升控制裏運河、古黃河水位,貫通裏運河和缽池山水系,整治清安河、文渠河、內城河、外城河等河道。健全城管長效機制,集中開展市容保潔、交通秩序、車容車貌、違法建設、城市出入口環境整治等專項活動。鞏固創模成果,加強水源地保護,儘快實施白馬湖生態水資源保護工程,大力防治各類污染,改善空氣品質,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加速舊城改造。推進北京南路、淮海南路、裏運河沿線和水渡口片區等22個地段、84萬平方米改造,促進老城區出新。通過綠化改造和沿線環境整治,全面提升健康西路、淮海西路、延安東西路等主次幹道景觀。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和土地出讓行為,強化共有產權房、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建設商品房850萬平方米,竣工280萬平方米。
拓展對外通道。策應沿海大開發戰略,加快實施鹽河航道整治以及327、235省道建設,加強與連雲港、鹽城等城市對接。圍繞全面融入長三角,積極推進宿淮鐵路建設,做好連淮揚鎮鐵路前期工作。繼續實施205、325、237等幹線公路改造工程,加快淮海南路延伸段(清浦—金湖)建設,提高鄉鎮一級公路通達率。加快漣水機場建設和營運準備,10月1日前正式通航,同時做好口岸申報工作。
(五)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堅持市場化和國際化,不斷拓展改革的深度和開放的廣度,努力提高區域競爭力。
推進各類改革。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全面完成市縣(區)政府機構改革和鄉鎮機構改革。加快“事改企”掃尾工作,穩步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制定出台實施意見和配套政策。妥善解決國有企業改制遺留問題,完成八大資產公司整合。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最佳化支出結構,積極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估,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引進浦發銀行來淮設立分支機構,加快市區信用聯社向農商行轉制步伐,推進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進一步做大城市資產、新城投資公司規模,力爭資產均超百億元,增強投資、開發等經營能力。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年新增私營企業4500戶、個體工商戶3.5萬戶、註冊資本200億元。
提升開放水平。深入開展“百日招商競賽”活動,全年引進5000萬元以上內資項目300個、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10個。圍繞鞏固台資高地,以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台灣省為重點,組織好台資招商活動,提高赴台招商頻率及實效,辦好第五屆台商論壇和台北重大經貿活動,加快台灣省工業總會淮安工業園建設,加強與台灣省工業總會、內湖科技園的聯繫,放大富士康、台玻等品牌效應,吸引更多的台商來淮投資。主動對接央企,赴京舉辦專場招商活動,力求在鹽化工、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配套方面取得突破。加大民資招商力度,以廣東、浙江、上海、蘇南為重點,組織開展小分隊招商、專業招商,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集聚效應明顯的龍頭型項目。
強化載體建設。對照國家級開發區標準,加快8個省級開發區集中供熱、集中治污、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完成基礎設施投入60億元,全部實現“九通一平”。推進淮安經濟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工作,新創2—3家省級特色產業園區,加快淮安工業園區和鹽化工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功能配套,增強對外吸引力。
(六)堅持以人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解決民生問題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通過大力改善民生來推動經濟快速增長。
繁榮社會事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爭創4所三星級以上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和30所省市級優質幼稚園,完成附中田家炳教學樓、商校二期建設,異地新建北京路國小,積極爭創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區)。開工建設市一院門急診暨內科大樓,加快市三院創建“三甲”專科醫院、市四院創建三級傳染病醫院步伐,新創省級衛生鄉鎮2個、衛生村15個,全面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深入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全面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啟動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舊址修繕和環境整治及周信芳、郎靜山故居維修保護工程,提高鎮村文化設施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精心辦好各類節會,促進淮揚菜申遺工程。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備戰十七屆省運會。完成《淮安市志》初稿。
完善社保體系。認真落實扶持就業再就業各項措施,健全弱勢群體就業援助機制,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和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工作,確保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5萬人。積極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縣(區)為單位實現全覆蓋,建成31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60%。規範臨時救助制度,保障低保邊緣群體和低收入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對貧困殘疾人參加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給予全額補貼。
辦好民生實事。投入18.53億元,實施新一輪為民辦實事工程:1、廉租房租賃補貼實現應保盡保,建設廉租房886套、經濟適用房3000套;2、建成市綜合性社會福利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3、將城市、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300元/月、160元/月;4、將尊老金髮放範圍擴大到城市,其中百歲老人提高到300元/月;5、大力推行市民“一卡通”;6、為6000名特困人員辦理助保貸款;7、向貧困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8、大力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9、積極落實醫療、保健等各項惠民措施;10、擴建職業學校,啟動淮中、實小生態新城分校建設。
加強社會管理。完善社區管理和村民自治制度,組織好第九屆村委會和第三屆城市居委會換屆選舉,保障人民民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提升法治淮安創建水平。全面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鞏固提昇平安創建成果。紮實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努力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三連冠”目標。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深化“陽光信訪”內涵,完善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機制,有效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深入推進“1+3”安全監控體系建設,擴大安保互動覆蓋面,強化交通、消防、建築等領域專項整治;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災害性天氣等突發事件能力,建成市滅火應急救援中心,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各位代表,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是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在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目標的同時,認真研究下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目標、任務和工作舉措,推動淮安在新的起點上更好更快地發展。
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圍繞服務型政府建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職能轉變,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把淮安建成最具競爭力的服務高地、成本窪地和投資福地。
強化誠信建設。打造誠信政府,凡承諾過的事、定下來的工作,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和壓力,都堅決兌現到位,以良好的信譽贏得客商的青睞和民眾的信任。建設誠信社會,大力弘揚開明開放的現代文化,逐步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堅決反對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不正之風,嚴厲打擊制假售假、不當競爭的違法行為,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塑造誠信公民,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幹部民眾誠實守信、務實崇信、求實尚信,努力形成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強化團隊建設。提高統籌協調能力,重大事項及時向市委和人大常委會匯報,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參政議政作用,形成發展合力。加強對上溝通聯絡,研究政策,包裝項目,積極爭取,使各類扶持措施發揮最大效應。提高市場運作能力,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運用市場理念和運作模式來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鼓勵更多的市場資源參與發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各級幹部不僅要當指揮員,更要當戰鬥員,帶頭狠抓項目建設,帶頭解決矛盾困難,帶頭推動工作落實,加大跟蹤督查、定期通報和問責追究力度,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強化效能建設。進一步減少辦事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實行重大項目聯合審批、限時辦結制,加快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繼續精簡壓縮會議檔案,少開會、開短會、多開協調會,集中精力謀發展。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衝破部門本位主義的局限,突破墨守成規的做法,推行一線工作法,馬上辦、現場辦、變通辦,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服務,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人去解決。提倡101%的服務,對基層和企業多支持、多幫助,少收費、少干擾,創造寬鬆的發展環境。
強化廉政建設。堅持創新制度,全面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規定,紮實推進人事、財政等體制改革,加強國有資產和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土地出讓等重點領域監管,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持廉潔從政,領導幹部帶頭執行各項廉政規定,加強品行修養,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深化政務公開,推動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堅持勤儉節約,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壓縮行政支出,將有限的資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用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上,以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團結和帶領廣大幹部民眾創造發展新業績。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困難和挑戰考驗著我們,責任和使命激勵著我們。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努力開創淮安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