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景觀

周恩來童年的經歷

周恩來的家移居淮陰後,先住外祖父家,因萬家人口多,有諸多不便不久即搬出,在萬家西邊不遠的張舉人(張瑞臣)家租賃十四間屋定居下來,就是這個回字形的小院落。迎門是個 “福”字影壁,向西走即到周恩來家租住房屋的前廳。這是會客廳,廳兩側放著古色古香的桌椅板凳,紙墨筆硯,東側牆邊是博古葉子,反映當年屋主人的高雅。穿堂而過,又是一個小院落,我們迎面可見的是粗壯繁茂、枝葉婆娑的臘梅,這就是周恩來時常提及的那株他當年親手澆培過的梅花。周恩來非常喜歡梅花,在學習之餘經常澆水培土,使梅樹越長越茂盛。每到臘月,花蕾綻放,傲霜怒雪,院裡院外,香氣襲人。這臘梅花瓣呈黃色,人們習慣稱它是“一品梅”。一品梅以寓總理官至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著名書法家謝冰岩先生曾作詩一首:“鐵骨凌霜健,疏影映空階,年年花勁發,仍為偉人開。”
周恩來童年讀書處的環境介紹

西屋是乳娘蔣媽居室。蔣媽勤勞儉樸、心地善良,她曾帶周恩來看廟會、趕集市、走親訪友接觸社會,從而使周恩來幼小心靈就對勞動人民產生深深的同情心。
東屋是周恩來的書房,屋中小桌上放著很多方形字片。這就是童年周恩來喜愛玩的益智遊戲??拼字塊。具體做法是將詩詞中的每個字寫在紙上,打亂後尋找拼字,看誰先拼成完整的一首詩詞。在許多孩子中他總是拼得最快、最好,顯示出他的天資聰穎,常常受到長輩的稱讚。在書屋的裡間放著讀書桌、煤油燈、書櫥。在這裡周恩來除了讀《四書》、《五經》外,還看了很多傳記、小說、遊記、詩詞。他曾說:“我的知識,許多都是從看小說中得來的”。他曾到淮陰岳飛祠廟中看名人題詠岳飛的七律,他深感其辭則淒涼欲淚,意則新穎出群。可見他童年讀詩書小說頗不浮泛而深有感受。
書房的北側是周恩來過繼母陳氏居室。陳氏原是他的四叔母,出生於書香門第,能詩善畫,她出嫁一年,丈夫周簪臣便去世,在丈夫臨危時,將剛出生八個月的侄兒大鸞“過繼”到自己房中。陳氏把大鸞當作唯一的精神寄託和生活希望,常教幼年的周恩來讀書寫字,熟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唐詩宋詞。還給他講《竇娥冤》 、《西遊記》、梁紅玉擊鼓退金兵、關天培捨身抗英軍等故事,使周恩來得到了許多從沉悶的私塾中學不到的東西。周恩來對她有很深感情,1919年周恩來在日本留學,在日記中還情不自禁地寫了《念娘》 ,其情深意切可見一斑。現摘錄在牆上。
在下堂屋前面是廚房和水井,東側小院栽植著三株日本友人贈送的櫻花。
1907年,生母萬氏、過繼母陳氏相繼生病,他的父親在湖北做事沒有歸來,童年的周恩來時常為母親熬藥、餵藥,還擔起當家的重任,照管柴米油鹽,外出應酬,這給周恩來很大的鍛鍊。不久生母、過繼母病重,相繼過世。周恩來遂與兩個弟弟遷回楚州祖屋居住,從此離開了清江浦。
在此四年中,童年的周恩來在這裡入塾啟蒙、習字,度過了童年歡樂而又難忘的時光。後來在南開中學時曾以飛飛別名寫了《射陽憶舊》。憶當時在淮陰生活的舊聞軼事。建國前後還與陳白塵、謝冰岩等人多次提到他在淮陰讀書、學習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