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景觀

“蘇三監獄”在今洪洞縣政府院內西南,亦即明洪洞縣衙西南角。一進掛有“明代監獄”匾額的大門,首先看到的便是蘇三的塑像,外院當年監獄的辦公場所,右邊的院落是普通監牢,中間是過道,兩邊共有監牢十餘間,過道頂上布有鐵絲網,網上掛有銅鈴,一有犯人企圖越牆逃跑,便會觸響銅鈴。過道的盡頭,正對的是獄卒的值班室,右面的牆上有獄神的供位,傳說當年囚犯入獄都要參拜獄神,就是獄神下面的牆基處,有一小洞,是當年運送屍體的出口,犯人在獄中病死或是被打死,是不能從大門抬出去的,只能從這個小洞拉出去。
過道盡頭的左邊,便是死囚牢的大門,死囚牢雙門雙牆,門上畫有狴犴,狴犴是龍的兒子,長得卻象老虎,因此人們誤稱為“虎頭牢”,大約是因為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狴犴專門掌管刑獄,大門只有一米六高,所有進入死囚牢的人都要在狴犴像前低頭,顯示對法律的敬畏。進了門洞,裡面還有一道門,而這兩道門卻是一扇從右開,一扇從左開,不明就裡的囚犯如果越獄,往往出了第一道門卻怎么也打不開第二道門,一個小小的改動就能起到拖延犯人越獄時間的作用,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進入死牢院,右面是一堵高牆,左面就是當年關押蘇三的牢房,裡面有蘇三的塑像。死囚院的中央還有當年蘇三坐監時洗衣的水井和石槽,井口留有一道道繩索磨下的印記,井口只有半尺多寬,這是為了防止死囚投井自殺。據說,右面的高牆裡灌裝的都是流沙,如果犯人想要挖牆越獄,流沙便會從挖開的小口中源源不斷地流來,使其難以挖通圍牆。
建築結構

入門處的照壁把大門堵得十分嚴實,從外邊根本看不到裡邊的情形,只有走到跟前,才發現右側可以進去。進去後的通道很狹窄,並且要接連轉過四個呈直角的拐彎,穿過這一道比一道窄小的門,才能進入更窄更長的通道。這道通道僅1.7米寬,兩邊分布著對稱的12個小房間,這就是監禁普通犯人的牢房。這些牢房房門低矮,窗戶很小,上邊豎立著幾根粗壯結實的木欞,只留下幾道小縫,用來透亮通氣。牢房中終年不見陽光,潮濕陰森,牆上掛著水珠,小土炕距地不足一尺,囚犯只有蜷起身子,縮作一團,才能躺在炕上。牢房外頂檐之間,通道之上,密布鐵絲編織的大網,網上掛著銅鈴,猶如天羅地網,囚犯根本逃不出去。通道南端的兩間房間為禁房,是看守獄卒的住處。
禁房兩側大牆半腰上的神龕,就是獄神廟口神龕中有3尊磚刻的神像。中間坐著的是獄神,形象為老者,面色和善,凡是獄中的囚犯都要拜獄神,尋求一點安慰。獄神旁邊站著的是小鬼,凶神惡煞,面目猙獰,仿佛在威脅囚犯只能老老實實,不能亂說亂動,不能在獄中有任何不軌。
獄神廟左下方牆根處的小洞,就是死囚洞,俗稱老虎屁股口它直通大街,平時用磚砌著,需要用時才打開。因為犯人一旦死在監獄中,絕不允許從監獄的門抬出去,只能通過這個洞拖出去,因此被稱作死囚洞。又因為死囚牢俗稱虎頭牢,牢門為虎口,人活著被虎口吞進去,死了從死囚洞出來,死囚洞也就被俗稱“老虎屁股”了。與獄神廟相對的就是死囚牢。牆上青面獠牙、怒目圓睜、兇猛無比、很像老虎頭的動物,名字叫做“狴犴”。狴犴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兇猛動物,傳說龍生九子不成龍,第四子名字叫狴犴,“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訟,故立於獄門旁。”明朝常把它的頭像畫在監獄門上,因此它也作為監獄的代稱。由於它像虎,後來的人便誤認為是虎頭,所以以訛傳訛,死囚牢被稱作了“虎頭牢”。犯人被判死刑,等候上級批示及行刑之前,都關押在死囚牢中。蘇三當時就關在這死囚牢中,“蘇三監獄”,指的正是這裡。
死囚牢

院心的這眼小井稱為“蘇三井”,蘇三在這裡打水,還在旁邊的黃沙石鑿成的石槽中洗衣服。這眼井深約兩米,井口很特別,僅在一塊三四十厘米多厚的大青石中間鑿碗口大的孔,直徑約23厘米,人無法把頭伸進洞中,是專門為防止囚犯投井自殺而設計的。井口的周圍,留下了一道道被井繩磨出的深深的痕跡,說明了這座死囚牢年代的悠久。死囚牢的牆從外表看,並無任何特別之處,實際上這裡的牆體厚達1.1米,南圍牆更厚至1.7米,牆高6米,外為青磚所砌,內部卻是流沙,只要有人在牆上打洞,沙子便會從洞中流出,犯人永遠也甭想在牆上挖洞逃走。這是一種多么簡單省力又行之有效的防範方法啊。
這裡陰森可怖,又壁壘森嚴,插翅難逃,一位蒙冤受難的弱女子被監禁在此等待著死神的降臨,蘇三的內心情感我們怎么想像都不會過分。俱往矣,如今留給我們的只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曲折動人的蘇三故事,以及這座建築風格獨特的古代監獄,讓遊客沉思,使遊客感慨,令遊客浮想聯翩。
歷史典故
由於蘇三故事曲折動人,當年的“蘇三供堂”、“蘇三監獄”由此聞名,長時期內被人們保存維修。“蘇三供堂”即洪洞縣衙大堂,為明洪武二年知縣楊茂所建。明正德年間(公元一五零六年-----一五二一年)北京名妓蘇三在洪洞縣蒙冤落難囚於此監,清康熙三十四年因地震坍塌,後又重建。光緒四年知縣艾紹濂又全修大堂。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幸毀於1977年。據傳,蘇三在此供堂,含冤入監,三次受審。蘇三
保護價值

旅遊貼士
交通線路1:西安45km渭南62km大荔95km韓城176km臨汾7km洪洞明代監獄線路2:北京335km淶源197km代縣152km太原265km臨汾7km洪洞明代監獄風味小吃燒麥,太后御膳泡泡糕,油炸饊子,羊雜燴,豬血灌腸,元宵。土特產洪洞甲魚,浮山剪紙,臨汾白酒。山西旅遊景點
山西(Shanxi)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省地理座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