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暴行

法西斯暴行

法西斯暴行如德國的迫害猶太人等. 日本的南京大屠殺、731石井部隊等。

名詞解釋法西斯暴行[1][1]

走進納粹集中營:變態的虐囚手段令人震驚
殘忍 進門先行“薩克森式敬禮”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柏林以北30公里的小鎮奧拉寧堡,是二戰期間所有德國占領區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地。
集中營的入口處聳立著一座3層高的塔樓,在入口處的大門上,依然保留著“勞動使人自由”的文字。當年,囚犯們就是從這塊招牌的下面,走進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的。
進入大門,迎面就是囚犯們每天早晚兩次集合的大操場。不論是狂風暴雨還是烈日嚴寒,囚犯們每天做工前和收工後都必須在這裡一動不動地站立幾個小時等候點名。
如果人數不對,所有人就必須原地立正站好,直到未到的人被發現為止,有時囚犯們會因此而站上一整夜。
據介紹,黨衛隊經常命令新來的犯人兩臂伸開,身體下蹲,並且保持這個姿勢長達幾個小時。法西斯分子厚顏無恥地美其名曰“薩克森式敬禮”,無數年邁體弱的囚犯因此而送命。
從操場向周圍望去,可以看到集中營的圍牆和崗樓。在操場正面的圍牆前,依然保留著鐵絲網,鐵絲網前豎有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走進者格殺勿論”。據稱,許多囚犯由於不堪忍受集中營中的折磨,冒死要衝破鐵絲網逃跑,結果被崗樓上的衛兵開槍射死。
血腥 犯人被吊在木樁上活活打死
囚犯居住的木製營房呈扇形分布在操場的兩邊。由於戰火的摧毀,目前這裡只剩下不到10棟房屋。
我首先來到了位於集中營東面的營房。雖然已經過去了60年,但是撲面而來的朽木味道依然可以讓人體會到當年的氣息。
這裡就是囚犯日常生活的地方,囚犯的家具依然按原樣擺放在那裡。這一幕是我們在二戰電影中經常能夠看到的:一張張矮小的木製三人床擁擠地分布在房屋內的兩側,床上零亂地擺放著由麻布織成的枕頭和被褥,而這些都已經破爛不堪,並且可以清楚地看到裡面露出的乾草。在門口的櫃檯中還有一件當年囚犯的號衣供人們參觀,從號衣上的紅三角標記可以知道,這名囚犯是一位政治犯,號碼是64205。
在這座營房旁邊的小院子裡座落著集中營的牢房。這座建築從外面看規模不大,但卻是整個集中營最為恐怖和血腥的地方。這裡關押著囚犯中的“重量級人物”,是黨衛隊對囚犯施加刑罰的地方。
在牢房旁邊,保留著3根一人多高的木樁,木樁頂端的鐵鉤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是黨衛隊對囚犯施加酷刑的地方。許多囚犯就是吊在這些木樁上被活活打死的。房屋裡面由許多狹小的單人牢房組成,牢房中只有一張鋪滿草屑的床。隔著門口的鐵柵欄,可以看到有些房間已經被貼上了當年被關押者的照片,他們來自德國、波蘭、英國,都沒有能夠再走出這座牢房。
罪行 納粹分子用犯人的頭髮織布
出了牢房向集中營的中間走,就來到了當年作為囚犯廚房的房屋,現在這裡已經是一個小博物館,裡面可以看到大量介紹集中營歷史和當年黨衛隊罪行的文字、照片以及實物。
其中最令我感到觸目驚心的,是在介紹“集中營罪行”的展覽部分看到了死難者的頭髮。兩束金黃色的捲髮似乎在向人們做無聲的控訴。在旁邊的介紹文字中寫道:“1945年4月,在薩克森豪森集中營解放後,在火葬場發現大約8桶560公斤重的頭髮”。
納粹分子用死難者的頭髮織布,這一令人作嘔的罪行在許多集中營都被發現過。據悉,當年蘇聯紅軍在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時就發現了7噸多的頭髮,那是納粹分子從火葬前的屍體上剪下來的。他們用犯人的頭髮織成布,給裁縫當衣服的襯料用。
旁邊則擺放著一架看起來像鞍馬的刑具,只是上面有兩根皮帶。據介紹,在集中營里,囚犯哪怕是觸動了最細微的一條規定,也會遭到黨衛隊的毒打。而在集中營惡劣的衛生條件下,這種毒打的後果往往是致命的。
再往裡面走,就是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的標誌性建築——薩克森豪森國家紀念碑。
前民主德國政府於1961年建造的這座大約40米高的紀念碑,是為了紀念當年被關押在這裡的政治犯。碑身的頂端有18顆紅三角,據說這象徵著當時集中營的囚犯主要來自18個歐洲國家。碑頂的紅三角同政治犯號衣上縫製的紅三角是一致的。紀念碑前的雕像表現了當年蘇聯紅軍解放集中營時的一幕:兩名集中營生還者簇擁著一名蘇聯紅軍戰士。
採訪手記 “但願這裡的一切不會重演”
今天集中營紀念館里並沒有多少參觀者,顯得非常寂靜,人們只是默默地體會這裡的一切。在死難者面前,大家只有敬畏,看得出來,參觀者都對當年的納粹暴行感到震驚。
在與他們的交談中,聽到的最多的詞是“可怕”和“難以置信”。來自德國波蘭邊境的安妮·雷恩說:“這裡發生的一切真是太可怕了,納粹分子就是這樣,真是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就在我即將離開這裡的時候,忽然看到一位老人在集中營的院子裡教一位小姑娘學騎腳踏車。
老人介紹說,他原來在民主德國參軍時,部隊就經常在這裡打掃衛生。1961年這裡的紀念館開館的時候,他還在這裡幫過忙。他說,“不僅是在薩克森豪森,納粹在奧斯維辛、在布痕瓦爾德也犯下了同樣的罪行。我想,不論是中國人,德國人,還是來自其他國家的人,我們都必須一道努力,希望這裡發生的一切永遠也不會重演。”
背景連結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由納粹頭目設計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於1936年8月建成,是納粹黨衛隊頭目希姆萊被希特勒任命為警察頭子後建立的第一個集中營。它的建造者是德國西部埃姆斯蘭地區集中營的囚犯。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占地400公頃,整個布局是個正三角形。囚犯居住的木製營房呈扇形分布其間。據稱,該集中營完全是按照希姆萊的要求設計建造的,他要將薩克森豪森集中建設成一座“現代化”和“完美”的集中營,為以後在德國及歐洲各地繼續建造集中營樹立最為“理想”的模式。
作為納粹德國的“示範”集中營,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在納粹體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38年4月,納粹德國政府將德國占領區的集中營指揮總部由柏林遷往奧拉寧堡。
從1936年到1945年,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先後關押過20多萬來自40多個國家的囚犯。一開始,這裡關押的囚犯主要是納粹政權的反對者,後來又有大量的猶太和吉普賽平民被關押在此。
1939年,戰爭爆發後,越來越多的囚犯被運送到這裡。其中有十多萬人慘遭黨衛隊殺害或者死於飢餓、勞累、疾病和醫學實驗。1945年4月,納粹分子為了在蘇聯紅軍到來前將囚犯撤離,實行了被後人稱為“死亡行軍”的行動,結果又有幾千名囚犯倒斃在路上。當4月22日蘇聯紅軍和波蘭部隊解放這座集中營時,只有大約3000人生還,其中絕大多數是病人、醫生和護理人員。
1961年4月22日,前民主德國政府正式在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原址設立紀念館。1990年德國統一後,德國政府宣布該紀念館為布蘭登堡州和德國聯邦政府共有,由德國政府出資維護

相關詞條:希特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