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山

人祖山

人祖山是以山頂祭祀人祖女媧和伏羲的廟宇而命名的一座山,主峰位於吉縣縣城西北30公里處。據不完全統計,山中歷代廟宇約達200處,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建有“媧皇宮”和“伏羲皇帝正廟”的人祖廟。該廟有戰國、漢唐、宋元、明清等時期遺物,在女媧塑像下的一個木函里發現明代人們認為的“皇帝遺骨”。

基本信息

簡介

人祖山人祖峰

人祖山又名庖山風山,是以山頂祭祀人祖女媧伏羲的廟宇而命名的一座山 。

人祖山位於山西臨汾地區吉縣縣城西北方45公里處,西南距離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約20公里,西距黃河約5公里,是一座挺拔雄偉的名山,它的主峰海拔高度為1742.4米,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

據不完全統計,山中歷代廟宇約達200處 ,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建有“媧皇宮”和“伏羲皇帝正廟”的人祖廟

傳說

人祖山有穿線架,滾磨溝。相傳在上古時,洪水滔天,淹沒丘陵高山,只有伏羲兄妹二人登上人祖山避過了洪水,為傳宗接代,通過隔溝穿針引線,隔溝滾磨扇,結為伉儷,繁衍了一地人口。後人為懷念他們,于山巔建廟,每屆農曆七月十八,朝山集會紀念。

女媧、伏羲“兄妹成婚”是女媧神話傳說的重要內容,也是女媧對中華民族和世界人類的文明進步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之一。但是,對於他們二人究竟是否真正的“兄妹”關係;她們的“成婚”情況如何等等,人們卻基本上不甚了了。

關於他們的“成婚”情況,共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個是女媧和伏羲“合煙成婚”,據唐朝李冗撰《獨異志·下》記載: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人娶婦執扇,象其事也。

歷史記載與考古研究

人祖廟遺蹟人祖廟遺蹟

人祖山最早見於史書記載的是《史記》,說它是一個荒涼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晉文公驪姬之難時曾在這裡住過五六年,但沒有講這座山叫什麼名字。

公元527年酈道元《水經注》時,說它叫風山。因為傳說中的女媧氏姓人,後人(約在宋朝前後)為了塑造這個山與風姓人的關係,說:“人根之祖曾在吉州”,將它改稱人祖山。

據清·光緒五年(1879年)刊本《吉縣誌》(卷一·山川)記載:庖山,州北三十里。迤北而上,義三十里至絕頂。上建伏羲廟,塑伏羲女媧二像。相傳為庖羲氏故宮。又傳伏羲始制婚姻之禮,名為人祖。一名人祖麓。

1984年,媧皇宮遭人破壞,考古工作者在女媧塑像下發現遺骨,包以黃綾,盛於木函。“木函”墨書寫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燒了金山寺,皇帝遺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樑立木。……皇帝遺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書記載把該人骨稱為“皇帝遺骨”。

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考古工作者對人祖廟進行了“搶救性”整理,發現戰國、漢唐、宋元、明清、民國時代遺物291件(套),並在媧皇宮積土中找到人頭骨、木函殘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動物骨頭 。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祭祀女媧的考古遺蹟。

2012年6月,根據北京大學C14同位素測年,成人頭骨為6200年前的測定結論,以及明代當地人的墨書題記,在山西吉縣人祖山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的“皇帝遺骨”,可能屬於傳說中史前“三皇時代”的“媧皇”遺骨 。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等23位考古、歷史、神話、民俗專家考察人祖山後形成的共識。

人文景觀

人祖山主峰為人祖峰,海拔1742.4米,周圍建有大小廟宇16座。

人祖山捨身崖

人祖峰上有人祖廟,又稱金山寺,占地0.3公頃,建有後宮、獻亭、樂樓、僧寮等。

人祖廟建在伏羲岩上,占地約四五畝,內有後宮、獻亭、增房、樂樓、鐘鼓樓。在塑像座下有今人掘出的一隻木箱,蓋書“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廟為天火所焚,裝皇骨於箱,埋神座之下的”記載。創建年代無考。

山巔西南有一平台,稱“臥雲台”,上樹碑褐數塊,文字已脫落不清。台畔地平處有一鍋狀石窟,俗稱“天盆”,傳說為人祖洗漱用具。崖畔陡壁有清同治十三年所鐫“伏羲岩”三個大字,岩下崖凹處置有尺余高的十八羅漢。畔有一出入門洞,上嵌“南天門”匾額,以下石階小徑可通諸峰。

臥雲石畔有一100多高的陡壁,俗稱“捨身崖”,崖壁半腰建一懸空小廟,上下無路可攀,由上問下俯視,風蕭貫耳,令人生畏。

主峰西四公里處有一梁叫“葦於梁”,上建石寨可容百餘人。此寨三面陡峭,一面有階可攀。寨壁有“天福二年(註:後晉年號,公元937年)正月十六,一州人戶在此避難”石刻,寨內有旱井、石碾,這就是吉州有名的南山溝寨。清代編的《吉州志》記曰:“州北六十用深山中,四面俱石崖,壘級以登,一人扼守,萬夫莫上,刀劍炮石皆不能壞。”主峰西一公里處有一寶光寺,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明末陝西宜川趙子和在此隱居。

主峰西五公里處有“兀”形石咀,高約200術,三面臨淵,一面梁頭建有162個台階,可直達廟門,俗稱高廟。主峰西七八公里處,有一大石洞名門“風雲洞”。傳聞此洞深不可測,洞風習常如雷,村民為防蛇蟲狼豹出沒其間,用石封壘洞口,洞外有清康熙五年(1666年)所建“多手佛”寺。主峰北10公里處,有一孔山寺,俗稱透窟窿寺,是人們沿著石岸自然形狀而建,內有三個小殿,泥塑三大士、觀音等像。

生態環境

人祖山上,不僅人工建築奇特,且有一望無際的天然森林,春回百花盛開,清香撲鼻;夏季林蔭蔽日,清涼透心;秋季果實纍纍,行人碰額;冬日銀裝素裹,松怕翠綠,產猴頭、蘑菇、樹花、木耳。山中有金錢豹、野豬、褐馬雞等動物。

人祖山自然保護區

人祖山自然保護區是2002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位於吉縣西北部,經營面積23.02萬畝。景區森林資源豐富,稱為天然植物園,保護區南與吉縣紅旗林場交界,西與吉縣文城鄉為鄰,北與大寧縣林場毗鄰,東部與吉縣東城鄉相接壤。地理坐標為東徑110°30′20″—110°43′01″,北緯36°10′—36°19′30″,東西寬約15公里,南北長約18公里,海拔在779—1742米之間,林地分布在吉縣4個鄉(鎮)21個自然村。

保護區地質構造屬太古代母岩為花崗岩、沙石岩,海撥779—1742米之間,境內地貌複雜,以大起伏侵蝕高中山為主,溝谷區域中起伏覆蓋高山。

保護區境內屬溫帶季風氣侯,平均氣溫9℃,極端高溫39.8℃,極端低溫-23.8℃,年降水量500毫米,年日照2850小時,無霜期180天,春天多乾旱。

境內有維管束植物82科630餘種,草本2000多種,鳥類130餘種,獸類23種,兩棲爬行動物10餘種,其中褐馬雞金錢豹金雕為國家一、二、三類保護動物,等20餘種動物,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保護區總面積23.02萬畝,其中林業用地23.02萬畝,林業用地中,有林地14.28萬畝,(其中天然林11.42萬畝,人工林2.86萬畝),疏林地3.80萬畝;灌木林地1.34萬畝,宜林荒山3.6萬畝。

森林總蓄積38.94萬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積35.10萬立方米,疏林地3.74萬立方米,散生木0.10萬立方米,有林地中,幼齡林蓄積12.59萬立方米,中齡林20.88萬立方米,成熟林1.03萬立方米。

重新解讀女媧

專家認為,在漫長的母系社會中,女媧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號,同時也成為氏族首領的名字,不會只是一個女媧,會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媧產生。人祖山木函題記中“皇帝”之說,可能是某代或最後一代女媧,是後人對母系社會首領女媧崇高地位的追稱。因此,這個遺骨無疑是明朝人認為的“媧皇”遺骨。

旅遊分類導航

旅遊是旅行遊覽活動,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旅遊也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具有異地性和暫時性等特徵。一般而言,旅遊具有觀光和遊歷兩個不同的層次,前者歷時短,體驗較淺;後者反之。
景點特產寺院風俗
博物館風景區旅行家旅行社
特色旅遊旅遊知識各國旅遊旅遊勝地

山西旅遊景點

山西(Shanxi)位於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山西省地理座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