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發展背景
1997年後,印度海軍只剩下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英制航空母艦維拉特號(INS Viraat R-22,又譯為巨人號),當時估計該艦最多只能撐到2010年左右,所以印度海軍積極構建下一代的航空母艦兵力。原先印度曾等待法國海軍福熙號(FNS Foch R-99)除役再行購買,但由於不確定性能而作罷。1999年1月,印度開始與俄羅斯交涉採購大筆軍火,項目包括SU-30MKI戰鬥機、T-90主戰坦克等,此外還有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戈爾什科夫上將號是最後一艘基輔級航空母艦,在前蘇聯時代原名巴庫號(Baku)。
原巴庫號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img/5/412/nBnauM3XyMTM1YjNwYDM3kzMzMTM2QzNxkjMwADMwAzMxAzL2A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本級艦的航空兵力包括12或13架雅克-38戰鬥機、14到17架卡-25直升機或卡-27直升機,武裝包括24組八聯裝SA-N-9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六組雙聯裝(共12枚)SS-N-12反艦飛彈、兩門100mm70倍徑艦炮、八具AK-63030mm機炮、10具533mm魚雷管以及兩組12聯裝RUB-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巴庫號於1978年12月在位於 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安放龍骨,1982年4月17日下水,1988年6月進入 蘇聯海軍服役;1991年蘇聯解體後,歸入俄羅斯海軍服役的巴庫號重新命名為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該艦繼續服役到直到1994年2月發生機艙爆炸意外,隨後便停役並拖回位於摩爾曼斯克的北方艦隊造船廠整修,於1995年重新下水,但由於俄羅斯經濟匱乏、無力操作,使得本艦在1995年8月1日宣告除役。
轉讓印度
1998年俄羅斯總理訪問印度期間,便表示俄羅斯有意將戈爾什科夫號的艦體無償贈送印度,但是重新整修、改裝以及艦上裝備、機隊組建的費用則由印度自行負擔。在2000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印度期間,雙方對此簽署備忘錄。原本雙方應在2001年就正式簽署契約,但由於價格談不攏而一度拖延;雙方在2002年2月再度討論一次,對報價仍無交集。直到2004年1月20日,印度與俄羅斯終於簽約敲定這筆交易,由俄羅斯的北德文斯克(Sevmashpredpriyatiye)造船廠負責改裝工程,總金額15億美元,其中艦體部分的整修重建將耗資9.7億美元,其餘5.3億美元用於艦載機的購置,簽約時艦體工期為52個月。
主要改造
甲板改造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img/e/ccb/nBnauM3X1IjMyYjM0MzN3IDM1MTMxEDNwgjMwADMwAzMwIzLzc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重新規劃後,新的飛行甲板有兩條起飛動線通往艦首滑跳甲板,第一條從斜角甲板降落區右側邊緣出發,最大可用長度160m,第二條則從降落區左側出發一路橫向貫穿 降落區,最大可用長度180m,兩條起飛動線的長度都足以讓重掛載的米格-29K起飛。電子裝備方面,維克拉瑪蒂亞號拆除原本的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增設一個大型的三維對空掃描雷達,不過原本主桅桿頂的頂板(Top-Plat)三維對空雷達予以保留。為了容納若干必須的天線設備,維克拉瑪蒂亞號艦島後方右舷的位置增設一座 桅桿。
其他改造
維克拉瑪蒂亞號的電子系統與自衛武裝完全重新配置,防空武器應該是以色列製造的閃電式(Barak)短程防空飛彈或俄制CADS-N-1 Kashtan炮/彈合一近程防禦武器系統。艦載機的部分,俄國向印度強力推銷俄制艦載機,甚至表明印度若不買飛機,就不出售戈爾什科夫號的艦體。改裝後,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艦體長度增加到283m,全寬也由於加裝斜角甲板而增加到51m,起飛甲板動線長195m,左舷斜角甲板長198m,滿載排水量預估達45500噸。艦上原有的動力系統也經過大幅整修,換裝由波羅的海船廠新造的鍋爐,燃料從原本的重油改為柴油;不過整體推進系統設計不做重大變更,最大航速達29節。
艦載機
![正在改裝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img/9/a66/nBnauM3XwETMyEjMzYDM3kzMzMTM2QzNxkjMwADMwAzMxAzL2A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基於實務考慮,印度海軍最後還是在2004年12月22日簽約購買16架米格-29K,並保留2015年續購30架的優先選擇權(裝備於屆時成軍的首艘IAC印度自製航空母艦),第一架於2007年1月交機,契約還包括由俄羅斯訓練印度海軍的米格-29K飛行員。本艦操作的其他機種還包括卡-29反潛直升機以及卡-31空中預警直升機,而印度本身開發的LCA輕型戰鬥機以及ALH先進輕型直升機也是艦載機選項之一。維克拉瑪蒂亞號將能搭載24架米格-29K與6架Ka-29/31或國產HAL直升機,或者是13架米格-29K、21架直升機與16架米格-29K、10架 直升機的組合,其飛行甲板在操作時最多可停放13架米格-29K。
交付測試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進行海試](/img/e/b7a/nBnauM3XzUDM1UTN2YDM3kzMzMTM2QzNxkjMwADMwAzMxAzL2A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當推進系統發生故障之後,一開始俄印雙方仍決定低調處理,先進行其他不衝突的測試項目,包括艦載機起降作業測試、檢測艦上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等等。在2012年8月份,米格-29K的甲板起降測試展開,由米高楊設計局的資深試飛員進行,包括攜帶不同燃料與武器配置來進行,最終階段降落 測試也在9月2日完成。隨後維克拉瑪蒂亞號返回船廠維修動力系統。
2012年9月維克拉瑪蒂亞號回廠之後,原本上艦操作的400多名印度海軍官兵大部分將先行返國,只留下以艦長為首的40名軍官來監督船廠執行相關測試與工程作業。之後的工程與維修進度隨之產生,主要維修工作就是更換 耐火磚,並對推進系統進行相對應的維修與檢查工作,整個工作在2013年2月完成,期間維克拉瑪蒂亞號完全停在北方機械製造廠的 碼頭。為此,船廠重新訂購耐火磚等相關施工建材,並組成二到三組受過專業培訓的工作 團隊,而新的驗收日期訂為2013年4月25日。
2013年2月1日,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宣布,已經修復了維克拉瑪蒂亞號的鍋爐。修復鍋爐耐火磚之後,維克拉瑪蒂亞號回到船塢中為重新出海測試做準備,包括檢查水下船體與螺鏇槳 推進器等,在2013年5月重新展開海試,完成最大航速等未竟的機動測試項目。
2013年8月初,維克拉瑪蒂亞號完成了蒸氣推進系統的第一階段測試,在7月28日的試航中跑出了29.2節的 速度。在2013年8月下旬,維克拉瑪蒂亞號成功進行了米格-29K的夜間起降測試。在2013年9月下旬,維克拉瑪蒂亞號完成所有海上測試,在2013年為期三個月的海試期間曾跑出27.9節的 航速,在2013年11月16日於北德文斯克基地移交印度海軍,配屬於印度西部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