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河崗村(摘自《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山志》)
明國16年(1927年)屬八區先登堡。35年,屬一區先登鄉。土改結束後調整為河崗鄉。1958年秋,稱河崗大隊。1959年9月,西樵公社分出民樂公社,河崗大隊亦同時分出河溪大隊。1961年8月,調整社隊規模,又編為河崗、稔崗大隊。1963年撤區並社,河溪、河崗、稔崗又合併為河崗大隊。1966年,稔崗從河崗分出,成立“五七”大隊。1983年底改置為河崗鄉。1986年1月改為行政村;1989年6月,改為河崗管理區。1999年5月,設立河崗村民委員會,辦公地址設在竹塘東坊、西坊中心位置。
1978年有605戶,2530人。耕地面積3237畝,其中禾田2092畝、魚塘114畝、甘蔗453畝、旱地457畝。主產糧食,附帶有部分經濟作物,以農業為主,工副業很少。社員年平均分配143元。20世紀80年代種植的大頭菜、梅菜外銷。
2002年,戶籍875戶,3051人。農業用地面積為2937.10畝。經濟總收入38031萬元。工業收入28560萬元。農業收入999萬元。人平均分配5663元。下轄東坊、西坊、河溪(鵝埠石)、竹塘、竹園、石邊、新村7個自然村。
自然村
東坊村
曾陳茅崗。明成化十年(1474年)開村。位於河崗村民委員會西部。東北與竹園村,東南與竹塘村、西南與新村,西北與河溪村接界。聚落呈塊狀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多為磚木結構。村面積0.25平方公里。村內有崗仔崗、北坑崗、村前崗。西江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西江路按東北至東南走向,從從村東南部通過,可達太平、稔崗。
2002年底,戶籍270人,村民姓氏為區姓,77戶,270人。 _<x4/".}B3
西坊村
曾稱茅崗。明成化十年(1474年)開村。位於河崗村民委員會西南部。東北與東坊村,東南與竹塘村、西與新村村,北與河溪村接界。聚落呈塊狀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多為磚木結構。
村面積0.35平方公里。村內有垣頭崗、 青纖崗、拋頭崗。西江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大基路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可達太平、稔崗。
2002年底,戶籍370人,村民姓氏為區姓,106戶,370人。 ^ s< p5V
河溪村
曾名鵝埠石。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開村。因村近西江,且有溪流通過,故名。
位於河崗村民委員會西北部。東與茅崗村接壤,南與新村相鄰,西臨西江,北與西樵工業園接界。聚落呈塊狀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多為磚木結構。由7個村民小組組成。村面積1.6平方公里。村內有大崗、殺尾崗、獅子崗、崩崗、萬事崗、沖崗、摩棠崗、雅瑤崗蜆殼崗、蟹崗。西江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西江公路按東南至西北走向,從村東部通過,可達太平、稔崗。主產水稻、甘蔗。工業以紡織為主。曾盛產大頭菜、梅菜。行銷省內外。
2002年底,戶籍342戶,1228人。村民姓氏有李、周、陳、麥4姓,其中李姓302戶,1000人。
竹塘村
曾名塘表村。明天順八年(1464年)開村。位於河崗村民委員會東北部。
東與新河村,南與稔崗村、西臨西江,與平沙村隔江相望,北與竹園村接界。聚落呈塊狀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多為磚木結構。村面積0.4平方公里。大涌按西北至東南走向,從村東南部通過。西江路按西北至東南走向,從村東南部通過,可達太平、稔崗。
2002年底,戶籍330人。村民姓氏為蘇姓,94戶,330人。
竹園村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開村。位於河崗村民委員會北部。
東北與石邊村,東南與竹塘村、西南與東坊村,西北與河溪村接界。聚落呈塊狀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多為磚木結構。村面積0.2平方公里。村內有萬事崗、後便崗。大涌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西江路按北至東南走向,從村西南部通過,可達太平、稔崗。
2002年底,戶籍63戶,220人。村民姓氏為梁、鄧2姓,其中梁姓58戶,200人。 0^htwec!
石邊村
清光緒十年(1890年)開村。位於河崗村民委員會北部。東北與西岸村,南與竹園村、西、被與西樵工業園接界。聚落呈塊狀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多為磚木結構。
村面積0.2平方公里。村內有石邊崗、旱塘崗、萬事崗。2002年底,戶籍37戶,130人。村民姓氏為潘、馮、董3姓,其中潘姓33戶,116人。
新村
清嘉慶六年(1801年)開村。位於河崗村民委員會西南部。
東北與西坊村,南與稔崗村、西臨西江,與平沙村隔江相望,北與河溪村接界。聚落呈塊狀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多為磚木結構,村內有撻頭崗、鸕鶿崗、觀音崗。西江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西江路按南至北走向,從村中部通過,可達太平、稔崗。
2002年底,戶籍142戶,500人。村民姓氏為區、蘇、黃、張、鄧5姓,其中區姓130戶,453人。
佛山行政區劃百科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