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池潭水電站位於福建省泰寧縣,是閩江支流金溪幹流的龍水電站,也是開發金溪水能資源的第一期工程。工程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養魚等綜合效益。電站裝機容量10萬千瓦,年發電量5億度。以一回220千伏和兩回110千伏電壓出線接入閩北電網。設計單位
池潭工程由華東勘測設計院設計,福建省閩江水力發電工程局施工。工程於1976年5月進點籌建,1978年主體工程施工,1980年5月第一台機組發電。從基坑開挖至第一台機組發電施工期兩年零三個月,至全部投產發電約三年。經工程驗收委員會鑑定:認為工程建設速度快、工程質量良好。1981年被評為七十年代國家優秀設計項目,1982 池潭水電站壩址地處峽谷,壩基為流紋斑岩,岩性均一,無大的地質構造。建築物有混凝土重力壩、壩後溢流式廠房、開關站及過木筏道等。壩頂全長253米,最大壩高78米,溢流壩段位於河床中部,設5孔溢洪道,左3孔為廠房頂溢流,右2孔為壩體鼻坎挑流。大壩右側設有斷面為4.5米×4.5米的泄水底孔。廠壩連成整體,上下固結,利用廠房的重量減少壩體混凝土,同時亦能增加廠房抗震性能。副廠房布置在廠壩之間,淨跨12米,高20米,分為五層。右岸岸坡布置一條長776米的過木筏道,日過木能力600立方米,年過壩量14萬立方米。
工程設計
工程設計上,廣泛套用電子計算機技術,進行壩體最優斷面的計算、選擇,壩體應力分析及利用動態規劃法編制電力調度圖等。在施工中,部分壩段採用混凝土通倉薄層澆築,試製成功HCM—M1型沖毛機,取代人工鑿毛處理薄層接縫。並套用低熱微膨脹水泥澆築了河床兩個壩段的基礎塊,取得了一定成果。
建站之初
金溪是閩江上游的一條支流,全長151公里,至池潭水庫壩址的集雨面積為4766平方公里,流域範圍內雨量充沛,地表覆蓋良好,年均降雨量1793毫米,年均流量151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47億立方米。壩址地質為流紋斑岩,無大結構問題。
1959年,省水利電力廳設計院開始對金溪進行流域規劃。次年1月提出金溪流域規劃報告。擬定分四級開發,池潭為第一級水電站。為復勘原有梯級布置的合理性,省電力工程一團(後恢復原名閩江水力發電工程局)勘測設計營承擔復勘和初步設計任務。1971年初,對金溪幹流河段進行選點復勘,認為池潭壩址的地形、地址條件比較優越,可作為金溪流域梯級開發的第一個工程。1972年7月完成初步設計,次年8月,省革命委員會對初步設計進行審查,認為設計推薦的拱壩,其壩址的地質勘探和野外岩石力學試驗工作量大,且需要相當的設計力量和計算設備,因此,從建設速度和便於布置整體樞紐建築物考慮,決定改為混凝土重力壩。由於壩型改變,整個樞紐布置更動,初步設計須作重大修改。1976年2月,修改後的初步設計上報,並經省革命委員會審查批准。
池潭水電站樞紐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壩、壩後溢流式廠房、開關站和過木筏道組成。攔河壩最大壩高78米、長253米,最大庫容8.7億立方米、正常庫容7億立方米,為不完全年調節水庫,防洪標準按半年一遇設計,千年一遇校核,萬年一遇保壩。設計利用水量87.3%,平均水頭52.8米(最大66.5米)。主廠房長73米、寬18米、高39米,安裝2台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年均發電量5億千瓦時。副廠房長56.5米,高20米,分5層,分別為廠變壓器開關層,刀閘電纜層,中央控制室層等。兩台主變壓器設在副廠房左側廠壩之間,出線為110千伏兩迴路,220千伏一迴路。過木筏道由省林業勘測設計院設計,為卷揚機牽引的乾式筏道,長788米,日過壩木材量600立方米。工程總概算13530萬元(含移民拆遷及土地賠償費)。
建設之中
池潭水電站工程由閩江水電工程局負責建設。1975年12月施工隊伍進場,進行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主體工程於1977年2月動工建設。採用明渠導流、圍堰斷流的導流方式。至1978年2月25日,以98天時間完成了明渠通水,圍堰截流,打開了主體工程的施工局面。攔河壩基礎開挖採取分層施工辦法,上層岸坡開挖與下層混凝土澆築平行作業,不占直線工期。施工中發現地址岩層好,經設計部門同意,少挖石方1萬立方米,節約帷幕灌漿2300立方米,總計完成基礎開挖量10.5萬立方米。大壩混凝土澆築於1977年12月開始,採用柱狀澆築法,並推廣摻粉煤灰的新工藝,改善了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既增強了混凝土後期強度,又節省了水泥1892噸。1980年3月導流底孔封堵,水庫開始蓄水。4月溢洪道過水,10月,完成大壩施工,混凝土澆築總量33.55萬立方米。廠房基礎於1978年7月動工開挖,同年11月澆築混凝土,至1979年4月封頂。過木筏道於1978年1月動工。1982年4月省建設委員會主持初步驗收,同年6月因水庫溢洪,筏道13號至15號柱墩被沖壞,航道受阻,未能按期投產。
1979年10月開始安裝第一台東方電機廠生產的水輪發電機組(2號機),於1980年5月11日安裝結束,經72小時試運轉,當月31日併入福建電網發電,比計畫提前7個月投產。5月30日至6月3日,由省建設委員會主持召開的驗收委員會進行驗收,認為2號機組安裝核相應的水工建築物質量均屬良好,同意併網投產,辦理交接手續,並要求施工單位抓緊完成尾工,處理好機組缺陷。第二台機組(1號機)於1980年2月安裝,同年10月10日安裝結束,10月30日併網發電。經驗收委員會組織驗收,認為1號機組設備、安裝質量好,符合投產要求,同意交付生產運行,並要求施工單位對1號機的可控矽勵磁裝置和水輪機主軸端面密封圈的缺陷儘快處理,以保證安全運行。
建設之後
池潭水電站工程建設經歷4年半時間,共完成土石方開挖16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築41.7萬立方米,分別比設計量減少3萬多立方米、4萬多立方米。實際使用投資12505萬元,每千瓦造價1250.5元。該工程被水利電力部評為1981年優質工程,並被全國優秀設計評選委員會評為70年代國家優秀設計項目獎。
1987年1月,該水電站實行廠長負責制。為了進一步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確保全全經濟多發電,該站同南京自動化研究所合作,制定池潭水電站綜合自動化規劃。1988年由於降水均勻,水庫調節合理,及時攔蓄雨季末場洪水,節水多發電1.24億千瓦時,全年發電量達6.28億千瓦時,創建最高記錄。1989年實現全年安全生產無事故。1990年,該水電站整個綜合自動化系統設備安裝調試完畢,並進行連續72小時考機試運行,投入監視功能運行,待全面竣工後,全長將形成計算機監控系統,年可增發電約1000萬千瓦時。自1980年投產至1990年底,累計發電量51.5億千瓦時,其中節水多發電4.9億千瓦時。
中國水電站導航
1905年7月中國第一座水電站台灣省龜山水電站建,裝機500千伏安。1912年,中國大陸第一座水力發電站雲南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建成發電,裝機480千瓦。1949年,全中國的水電裝機為16.3萬千瓦;至1999年底發展到7297萬千瓦,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到2005年,全中國的水電總裝機已達1.15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占可開發水電容量的14.4%,占全中國電力工業總裝機容量的20%。到2010年8月,隨著華能小灣水電站四號機組投產發電,中國電力裝機達到9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繼續穩居世界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