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江水電站

盤江水電站

中國三大水電基地之一的盤江紅水河流域。紅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幹流,上游稱南盤江,發源於雲南省霑益縣馬雄山,在西林縣與清水河匯合後進入廣西,沿廣西和貴州邊界與北盤江匯合後稱紅水河。紅水河梯級開發河段,從南盤江的天生橋到黔江的大藤峽,全長1050公里,總落差756.6米,可開發利用水能約13030MW,是中國水力資源的“富礦”之一。

簡介

(圖)盤江水電站盤江水電站

中國三大水電基地之一紅水河水電基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建的有國家重點水電工程魯布格、天生橋一級、天生橋二級3座界河大型水電站。南盤江上的第七座梯級電站平班電站,北盤江中游的大型水電站晴隆光照電站、貞豐董箐水電站大田河水電站等一批大型能源和交通項目的建設和建成。在建的有南盤江、紅水河流域平班、龍灘電站和北盤江流域光照、大田河等大中型水電站。正在籌建的有北盤江流域董箐、馬馬崖電站,馬嶺河流域趙家渡電站,黃泥河流域老江底電站等。

水電站工程介紹

(圖)盤江水電站盤江水電站

盤江-----光照、董箐、馬馬崖水電站

光照水電站: 位於貴州省關嶺縣和睛隆縣交界的北盤江中游,壩址距河口188千米,距貴陽市162千米(直線距離)。該工程的開發任務是以發電為主,航運次之,兼顧灌溉、供水及其它。壩址多年平均流量257米3/秒;水庫正常蓄水位745米,總庫容32.45億米3,具有不完全多年調節性能;水電站裝機容量104萬千瓦,保證出力18.02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27.54億千瓦時,在電力系統中主要承擔調峰、調頻、事故備用任務,並可與附近的坑口火電站聯合運行,較好地實現水火電互補,提高電網的保證出力及供電質量;水庫建成後,可較大幅度地提高北盤江幹流的徑流調節能力,改善下游的航運條件,增加下游梯級電站保證出力和發電量,攔截大量泥沙,改善水質,改善灌溉、供水條件及能力,發展庫區養殖、旅遊和航運業。樞紐工程由攔河大壩及泄水建築物、右岸引水發電系統和左岸通航過壩建築物等組成。可研設計階段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長412米,最大壩高195.5米。

光照水電站已經過了規劃、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幾個階段的前期研究及勘測設計工作,工程已基本具備開工建設的技術條件。光照水電站由貴陽院規劃、勘測設計,歷任設計總工程師有李如成、蘭春傑、嚴軍、陳能平,歷任副設計總工程師有譚雲鏞、王宗簡;可行性研究階段項目經理有歐陽孝忠、嚴軍、陳能平,副經理有許朝政。

(圖)盤江水電站盤江水電站

董箐水電站: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的北盤江(茅口以下)下游,右岸屬貞豐縣(38km),左岸屬鎮寧縣(101km)。電站樞紐由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左岸開敞式溢洪道、右岸放空洞、右岸引水系統、右岸岸邊地麵廠房組成,導、截流建築物由左岸1#導流洞、右岸2#導流洞、上、下游土石不過水圍堰組成。電站正常蓄水位490m,水庫總庫容9.55億m3,裝機容量為880MW(4×220MW);保證出力近期172MW,遠景140MW,多年平均發電量近期30.26億kW·h,遠景25.02億kW·h。

董箐水電站為二等工程,工程規模為大(2)型。擋水、泄水建築物為1級,放空洞、引水系統、廠房等主要建築物為2級,次要建築物為3級,臨時建築物為4級。工程按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校核洪水位493.08m,下泄流量13330m3/s;500年一遇洪水設計,設計洪水位490.34m,下泄流量11478m3/s。壩址河谷呈開闊的“V”形,壩址區出露地層為青岩組第二段(T2q2)、邊陽組第一段(T2b1)和第二段(T2b2)及第四系(Q)地層,壩基及兩壩肩以灰色厚層砂岩、粉砂岩夾鈣質泥岩為主。壩址區處於多德向斜北西翼,壩址區未發現大的斷裂帶發育,褶皺裂隙是壩址區的主要構造形跡。壩址處地形開闊,利於建築物的布置,不存在岩溶滲漏問題,岩石完整,構造單一。

鋼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150m,壩頂高程494.5m,壩頂全長678.63m,上游壩坡1:1.4,下游綜合坡比,1: 1.5,壩體總填築方量約890萬m3。溢洪道控制段距大壩左壩肩約60m,分別由引水明渠段、控制段、泄槽段及消能工組成。右岸放空洞為獨立放空洞,在必要時作水庫放空之用,進口底板高程430.00m。地麵廠房引水系統布置於右岸,採用一洞一機單元供水方式。電站設四台機組,裝機容量880MW。引水系統由塔式進水口、引水隧洞、壓力鋼管等建築物組成。進水口底板高程為455.00m,引水隧洞斷面型式為圓形,洞徑為9m,壓力鋼管管徑為7m。廠房布置在面板壩下游右岸壩腳,廠區樞紐主要由主機間、右端安裝間、上游副廠房、上游升壓開關站、中控樓、下游副廠房、下游尾水平台及尾水渠等建築物組成。

施工導流度汛標準為20年一遇洪水標準,採用全年河床斷流、隧洞導流方式,兩條導流洞分別布置於左右岸,上游設堆石圍堰,下游設土石圍堰。下閘蓄水時間為2008年11月,第一台機組發電時間為2008年12月。根據工程施工進度情況,右岸2#導流洞於2006年10月底全面竣工。董箐水電站工程已於2006年11月15日實現大江截流,工程進展順利。

在上游光照水庫的調節下,電站具有良好的發電、調峰、備用等性能,是貴州不可多得的優秀電源點。電站建成後,與附近的坑口火電站聯合運行,可實現水火電互濟,提高貴州電網的供電質量,為電力緊缺的華南地區(主要是廣東省)提供優質電能。因此,董箐水電站的興建不僅對促進貴州經濟和流域經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貴州“西電東送”和北盤江流域滾動開發的選擇,更是貴州電力建設和電力市場的客觀要求。

(圖)盤江水電站盤江水電站

馬馬崖電站:位於貴陽至興義公路的花江橋上游約12km,從花江坡幹線公路新建公路12km可到壩址。施工期的外來物資經麼鋪轉運站轉為公路運輸,運輸距離約為98 km。總運輸量約為65萬t。電站地處深山峽谷之中,縱深數里,兩岸陡峻,交通布置十分艱難,生活設施及輔企只能在壩頂二百多米以上(即800 m高程以上)布置)

考慮到今後下游董箐梯級的開發,擬將大型修配系統、木材加工廠、鋼筋加工廠、中心倉庫、家屬生活區等布置在附近的緩坡地上作為基地,距壩址公路里程約為15 km,壩址附近只布置砂石系統、拌合系統、機修站和汽車保養站、風、水、電、小倉庫、單身宿舍等作為施工前方。

為溝通兩岸交通,擬在壩址上下游各建一施工索橋,索橋按汽-15、掛-80荷載設定。
採石場及砂石系統均布置在河床右岸,設計生產能力為250t/h,混凝土系統有兩個,分別布置在左右岸,左岸系統負責地下廠房和引水隧洞的混凝土澆築,生產能力為40 m3/h;右岸系統負責拱壩混凝土澆築,生產能力為110 m3/h。
建設期間,施工用電負荷約1萬kW,擬從普定變電站接線,線路長72 km。
考慮上游光照電站屆時已建成水庫的多年調節能力,馬馬岸電站在建期間全年施工,導流流量按光照電站三台機組滿發流量582m3/s加兩電站之間集水流量考慮,採用隧洞導流,隧洞斷面為10×12 m的城門洞型,長約370 m。上下游均設不過水土石圍堰,混凝土拱壩採用兩台幅射式纜機澆築,平均月澆築強度3.6萬m3;引水隧洞及地下廠房交通洞採用多臂鑽全斷面開挖,鋼模台車澆混凝土,廠房採用多臂鑽和潛孔鑽開挖。

施工總工期為6年,第一台機組在第5年年底發電,其他三台機組均在第6年內組裝發電。月平均最大施工強度為:土石方開挖5.6萬m3,砼澆築4.0萬m3。

機遇

在國家“大力發展水電”和“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電力發展政策指導下,當前中國水電開發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水電行業屬於資源壟斷型行業,水能是可再生能源,電力企業一旦獲得水電開發權後就形成資源的自然壟斷。發電成本中變動成本很低,折舊是最主要成本,折舊是有限的,但資源供應是無限的,水電資源點也是有限的,未來水電資源壟斷特點將進一步體現,水電資源價值將不斷攀升。威脅——2007年仍處於枯水年,水電來水仍有較大不確定性。

意義

電站的建設對於落實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及西電東送、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戰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水電站導航

1905年7月中國第一座水電站台灣省龜山水電站建,裝機500千伏安。1912年,中國大陸第一座水力發電站雲南昆明石龍壩水電站建成發電,裝機480千瓦。1949年,全中國的水電裝機為16.3萬千瓦;至1999年底發展到7297萬千瓦,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到2005年,全中國的水電總裝機已達1.15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占可開發水電容量的14.4%,占全中國電力工業總裝機容量的20%。到2010年8月,隨著華能小灣水電站四號機組投產發電,中國電力裝機達到9億千瓦,其中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繼續穩居世界第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