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
由於議員是代表政黨當選,選民又是根據政黨標籤投票,如果每個議員都以選區利益或良心為名各自行事,那么選民就無法要政黨和議員就委託負起責任。這是“黨鞭制”的價值(normative)依據,因為按照內閣制,國會可以通過否決政府重大法案倒閣。黨鞭是英國和大英國協國家的威斯敏斯特式(Westminster)議會的特色,不過有些非內閣制地區也一樣有黨鞭,用以對議員執行黨的意志。(如台灣的“立法院”,只是未必如此稱呼。)在英國,Whip的另一個意義是黨鞭每周發出給議員的書面指示(方便行文,以下譯作“鞭令”),因為信函上會在需要投票的個別議程後加一句話“您的出席至關重要”,下面劃一條到三條線,說明其重要性;最重要的議程下會劃三條線,即所謂“三線鞭令”(three-line whip)(台灣稱“甲級動員”)。違反鞭令(不出席會議或不遵命投票)的結果,可以是(部長、次長/影子部長、發言人)丟官或(后座議員)升官無望,下屆選舉時政府袖手不助選,地方黨部不提名競選。最嚴重的是“解除黨鞭”(withdrawal of the whip),讓閣下從此隨心所欲投票,“不管你了”,也就是開除黨籍。在代議民主中,“良心”不可能永遠免費。
職務作用
具體來說,黨鞭的影響有下列幾點:
在國會內代表政黨領袖貫徹黨綱,執行黨紀。
依政黨領袖意見,為政黨決定哪些法案或政策的否決和通過方針。
依政黨領袖意見,裁量法案或政策的重要性,並告知同黨的議員。
相關新聞
“黨鞭”(Whip)一詞源於英國,指議會內的代表其政黨的領袖人物,負責督導同黨議員,並維持議會黨團紀律,多為黨內權威人士。政黨的“黨鞭”可能是一人,也可能是多人。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近期王岐山還曾向紀檢幹部們提到了美國政治劇《紙牌屋》。《紙牌屋》改編自英國同名小說,描述眾議院和華盛頓的權力角逐。訊息稱,王岐山在提及這部美劇時,非常重視劇中“黨鞭”這一政治角色。
相關案例
強勢黨鞭彈劾柯林頓
對於凱文·史派西在劇中扮演的強硬派黨鞭,《經濟學人》雜誌認為,現實中最接近安德伍德這一角色的是1995年至2003年間擔任共和黨黨鞭的湯姆·德雷。
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德雷作風強硬,治黨有方。他最拿手的是在兩黨票數旗鼓相當時統一本黨行動,並毫不忌諱以政治報復相威脅,逼迫本黨成員就範。德雷因此得了個綽號“錘子”。他對此甚是得意,“錘子是一個木匠最有價值的工具!”
德雷的戰績很輝煌,在第104屆國會的兩年期間,擔任多數黨黨鞭的他用“鐵錘”風格敲打黨派成員,303項議案中有300次都投票成功了。1998年,他還成功組織了投票,並通過了彈劾深陷“拉鏈門”醜聞的柯林頓的決議。
2003年,德雷升遷後成為了多數黨領袖。不過由於他作風強硬,得罪了不少人。2005年,他因為涉嫌捲入黑金政治而被起訴,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起訴的國會領導人,他也因此而辭職下台。
現在的眾議院多數黨黨鞭是2006年當選為共和黨議員的凱文·麥卡錫,今年剛滿48歲。“麥卡錫以及2012年曾被共和黨提名為副總統人選的保羅·瑞恩和現在的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埃里克·坎托,三人都年輕有為,在共和黨非常冒尖,被稱為國會山的少壯派。”刁大明介紹道。
2010年,做眾議員只有4年的麥卡錫成功當選共和黨黨鞭,與此同時,共和黨也奪回丟失4年的眾議院多數黨席位。
雖然凱文·史派西在劇中扮演了一位強勢黨鞭,但影視劇還是在一定程度上藝術化、誇張化了現實世界。“《紙牌屋》中安德伍德的權力被誇大了。” 刁大明說,儘管是黨內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但黨鞭主要是在國會內部發揮作用,是一種“內聯”性質的職位。
劇中的安德伍德為了自己的權力之路,把所有人都當成了棋子。安德伍德在投票前,總是會對本黨的議員強調,“不要讓我感到意外。”雖然他的權勢在劇中被誇大了,但真實的國會山中,讓黨鞭出乎意料的議員並不多。
刁大明指出,美國的國會越來越“極化”了。兩黨的意識形態分化越來越嚴重,“在很多議題上,兩黨都有分野。這種情況下,就很難不出現不以黨派劃分的情況。”
在這種政治環境下,議員們不問利弊,只考慮自己黨派歸屬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多重要的法案,因為兩黨的黨爭而進入了漫長的拉鋸戰。
因此,儘管不確定這部劇為何在中國很火,刁大明認為至少在美國,“這部劇的流行反映了公眾對於政治的反感和對國會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