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證治準繩·類方》卷二。組成
香附(童便浸一宿,焙乾,杵去毛,為粗末)9克 蒼朮 橘紅 制半夏各4.5克 貝母(去心) 茯苓 川芎 紫蘇葉(自汗用蘇子) 山梔仁(炒)各3克 甘草 木香 檳榔各1.5克用法
上藥加生薑5片,水煎服。主治
氣鬱,胸滿脅痛,脈沉而澀者。中藥方劑之Q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二。【組成】香附(童便浸一宿,焙乾,杵去毛,為粗末)9克蒼朮橘紅制半夏各4.5克貝母(去心)茯苓川芎紫蘇葉(自汗用蘇子)山梔仁(炒)各3克甘草木香檳榔各1.5克【用法】上藥加生薑5片,水煎服。【主治】氣鬱,胸滿脅痛,脈沉而澀者。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組成:香附1錢,枳殼1錢,川芎1錢,陳皮1錢,木香3-4分,當歸錢半,蘇梗5分,柴胡(酒炒)8分,薄荷4分。主治:肝膽恚怒,氣逆耳閉。用法用量:生薑5分為引。參考資料《會約》卷六。 ...
參考資料氣鬱,內傷病證氣機不暢,氣的支行障礙,蘊結聚積不得發越,機能阻滯的一種病理變化,可繼發氣滯、血瘀、濕郁、痰郁、食郁以及五臟本氣鬱結等病證。
六郁之先論 病機 介紹 病變的命名和分類 性質和致病特點氣鬱吐血 病證名。氣機郁滯所致吐血。證見惡風寒,面色晦滯,口苦口酸,噁心喜嘔,脈澀。治以舒郁為主,因情志不舒,氣機鬱結所致。證見胸滿脅痛,噫氣腹脹。治宜...
症狀介紹 症狀特點 治療方法氣鬱怔忡,醫學病理名稱,記載於《不居集》之中。
基本概述 相關資料 治療方法氣鬱眩暈是疾病名,出自《證治匯補·氣鬱眩暈》,可以使用十四友丸、茯神湯等治療。
疾病介紹 相關條目郁病是由於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致,以心情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脅肋脹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異物梗塞等症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郁有積、滯、結等...
症狀表現 併發症 診斷依據 鑑別診斷 預防護理氣鬱血崩,是中醫病症名,屬血崩症型之一,症見突然陰道下血量多。
疾病解釋 疾病起因 治癒方法七氣湯是一款藥品,主 治:1.治七清氣鬱,痰涎結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滿喘急。【主治】七情六氣鬱結,內生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
現代配方 古代配方 來源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