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三。組成
麒鱗竭15克 雄黃15克(細研) 密陀僧15克(細研) 雌黃7.5克(細研) 亂髮15克 硃砂15克(細研) 乳香30克(細研) 黃耆30克 白芍藥30克 牡丹30克 連翹30克 丁香30克 木香30克 桂心30克 當歸30克 牛膝30克(去苗) 細辛30克 白芷30克 松脂60克 蠟90克 黃丹660克 麻黃60克 油1.25千克用法
上藥黃耆等一十二味,細銼,入油浸一宿,後用文火煎諸藥色黑,濾出;次下松脂、乳香、蠟,消熔盡,以綿濾去滓,拭鐺令淨,卻下藥油,以慢火熬;相次入黃丹,不住手以柳木篦攪,候色變,滴於水碗內,捻看軟硬得所,歇良久,入麒鱗竭、雄黃、雌黃、密陀僧、硃砂等末,傾於瓷盒內,攤紙上令勻。每日兩次貼之。功用
收毒,止痛,暖肌。主治
癰疽發背及惡瘡毒腫潰後,膿水不住,肌肉不生者。中藥方劑之Q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