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氣湯

七氣湯

七氣湯是一款藥品,主 治:1.治七清氣鬱,痰涎結聚,咯不出,咽不下,胸滿喘急。【主治】七情六氣鬱結,內生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即欲死。【主治】情志不遂,腸胃不和,吐利交作,惡寒發熱,頭目眩暈,胸脘痞滿,咽塞不利。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2片,大棗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時溫服。六聚,狀如症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疒丂)痛,攻刺腰脅,上氣窒塞,喘咳滿悶,小腹(月真)脹,大小便不利,或復泄瀉,淋瀝無度。多飲成酒癖積塊,腹脹疼痛,身腫肌黃,少食。

基本信息

現代配方

方名:七氣湯(理氣之劑)

總結:行氣消痰

編號:007

組成:茯苓、紫蘇、厚朴、半夏2.或欬或嘔,或攻沖作痛。

歸經:手足太陰藥也

方義:(1)氣鬱則痰聚,故散郁必以行氣化痰為先。

(2)1.茯苓甘淡滲濕,益脾通心交腎。

2.紫蘇辛溫,寬中暢肺,定喘消痰。

3.厚朴苦溫,降氣散滿。

4.半夏辛溫,除痰開郁。

(3)痰去氣行,則結散郁解,而諸證平矣。

變化方:本方加白芍、陳皮、人參、桂心、亦名七氣湯,治七情鬱結,陰陽反戾,

吐利交作,寒熱眩運,痞滿噎塞。

煎服法:加姜、棗煎。

古代配方

《備急千金要方》

七氣湯:

來源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組成】半夏15克 人參 生薑 桂心 甘草各3克

【用法】上五味,咬咀。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一日二次。

【主治】七情六氣鬱結,內生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即欲死。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七氣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一。

【組成】丁夏(湯洗)150克 厚朴(姜制) 桂心各90克 茯苓 白芍藥各120克 紫蘇葉 橘皮各60克 人參30克

【用法】上藥銼散。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7片,大棗1個,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主治】情志不遂,腸胃不和,吐利交作,惡寒發熱,頭目眩暈,胸脘痞滿,咽塞不利。

七氣湯

【來源】《全生指迷方》卷二。

【組成】京三棱 蓬莪術 青橘皮 香附子(去毛) 陳桔皮(洗) 桔梗 藿香葉 桂心 益智各45克 甘草(炙)9克 (胡氏《經效方》有沉香15克,無陳橘皮)

【用法】上藥為散。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加生薑2片,大棗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時溫服。

【主治】情志不舒,氣鬱血滯。胸脘痞悶,腹部脹痛,或有積聚,肌黃食少者。聚氣,由驚、恐、恚、怒,或冒寒熱,留而不去,為郁伏之氣,因氣流行,隨經上下相搏痛,久久令人痞悶,其脈短澀。六聚,狀如症瘕,隨氣上下,發作有時,心腹(疒丂)痛,攻刺腰脅,上氣窒塞,喘咳滿悶,小腹(月真)脹,大小便不利,或復泄瀉,淋瀝無度。多飲成酒癖積塊,腹脹疼痛,身腫肌黃,少食。功效行氣消滯,和血消積。化痰飲,寬胸腹,順氣進食,消脹軟硬。散聚氣。 辛溫消導。

附註

大七氣湯(《女科百間》卷上)、聚氣湯(《袖珍》卷二引《仁存方》)、大化氣湯(《回春》卷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