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總署大樓

民政總署大樓

民政總署大樓位於澳門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即新馬路)163號,又名“議事亭”,後來成為具葡萄牙風格的大樓,一切市政事宜在這裡進行。

基本信息

簡介

澳門觀光景點:民政總署大樓澳門觀光景點:民政總署大樓

民政總署大樓(Edifício do Leal Senado)俗稱議事亭、市政廳(Leal Senado)曾稱市政廳大樓、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等名稱;位於澳門亞美打利比盧大馬路(新馬路)中段,曾為澳門市政議會(又稱議事公局、議事會)的辦公場所,現稱為民政總署大樓。2005年,大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築群之一。

遠在1584年,它以中式庭院的造型與大家見面,又名“議事亭”,顧名思義就是政府議事的地方,後來搖身一變成為具葡萄牙風格的大樓,一切市政事宜在這裡進行,數百載不變。
這座兩層高的建築物,還有畫廊圖書館,登時加入文化氣質而充滿活力。畫廊牆身以白色為主調,讓參觀者有一種寧靜安逸的感覺。每年12月舉行的“全澳書畫聯展”,堪稱澳門藝壇重要展覽,讓這座市政機構更具書卷味。圖書館則散發著一種截然不同的味道——葡國風情,專門收藏17世紀至1950年的外文古籍珍品,包括銜頭十足的葡文《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創刊於1822年,是澳門第一份報章兼中國領土上的第一份外文報章,歷史價值不言而喻。大家總有著各種理由到訪,因此民政總署大樓是最貼近市民生活的文物建築。

歷史沿革

大樓於1789年、1888年及1999年的變遷大樓於1789年、1888年及1999年的變遷

歷史上民政總署大樓的位置原為一座中式亭樓建築的議事亭,為明朝政府宣讀政府命令和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澳門議事公局成立後,即計畫向明朝政府購入該亭,以及其後方的華人屋宇。
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用80,000兩白銀購買該地皮,並興建具葡萄牙風格的議事公局大樓,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方政治心臟,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會和慶典,都會在此舉行。
1876年,大樓因日久失修以及受到颱風破壞而進行重修;重修後的大樓加入了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特色。及後數十年也繼續受到颱風的天然災害破壞外,也受到白蟻的侵蝕影響。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澳門政府對大樓內外進行裝修,大樓內所有布置均按照葡萄牙國王若昂五世王朝時代圖案樣式配置。
1940年進行大修後的大樓及其外牆­是為現今的大樓面貌。民政總署大樓除了作為市政機構辦公大樓外,也曾作為博物館、郵電機構、衛生機構、法院及監獄等用途,但都一一被遷出大樓。
1966年發生一二三事件當日,示威民眾進入市政廳大樓並進行破壞,警方隨後出動防暴車在大樓前掃射水喉驅趕衝擊建築物的民眾。
1999年12月20日凌晨,大樓由原稱澳門市政廳大樓(Edifício do Leal Senado)被易名為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Edifício da Câmara Municipal de Macau Provisória);而大樓門面上澳門市政廳市盾盾徽以及徽號下寫著葡萄牙語“Leal Senado(意謂忠誠的議會)”以及門楣上寫有“市政廳”的中文字樣被新成立的澳門特區政府把一幅印有臨時澳門市政局局徽的籃色大布遮蓋大樓大部分樓面。山牆及後被換上澳門特區區徽後,區徽與山牆的大小比例亦與原來的市政廳徽號面積對比頗大。
2001年7月13日,臨時澳門市政局大樓被列入為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內。

民政總署大樓大樓內的葡式花園

澳門市政廳大樓曾附設過多個機構,包括賈梅士博物院、書信館、法院和監獄,後均遷出。2002年1月1日,澳門民政總署成立,取代澳門的市政機構,大樓名稱也改為“民政總署大樓”。
民政總署大樓於2005年7月15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築群之一。
大樓地下右側是展覽廳,定期舉辦各項藝術展覽;二樓前座是會議廳,歷年的澳門市政議會,以至今天的民政總署公開會議和記者招待會,都會在這裡舉行。二樓西北後座設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屬澳門文化局管轄。另外,大樓的後方有一個葡式花園,有一個渾天儀形狀的花圃,以及葡萄牙詩人賈梅士的半身像。
大樓立面原來的澳門市徽、葡萄牙語Leal Senado及中文“市政廳”等字樣,由於政治因素,在回歸後被遮蓋。換上特區區徽後,區徽與山牆的大小比例亦與原來市徽面積對比頗大,因此被批評為不符合穩重的立面。亦有人批評為過度“政治正確”,而忽略歷史真實。

建築簡介

澳門政權移交澳門政權移交後,大樓山牆的澳門特區區徽和澳葡政府的市盾徽號明顯較細後澳門政權移交後,大樓山牆的澳門特區區徽和澳葡政府的市盾徽號明顯較細,大樓山牆的澳門特區區徽和澳葡政府的市盾徽號明顯較細澳門政權移交後,大樓山牆的澳門特區區徽和澳葡政府的市盾徽號明顯較細

民政總署大樓位於市政廳前地,是該區最主要的建築物之一,建築帶有明顯的南歐浪漫色彩,白色的牆身、墨綠色的門窗,加上由花崗石線腳劃分的立面,給人一種莊重平和的感覺。

建築由於經多次改動,故風格多樣均反映了當時的建築思想及喜好。

建築在平面上作三進深發展:第一進深中央布置門廳,兩側為展覽或公共空間,其內牆自牆腳到腰部均貼上藍白色之葡國磁磚,是典型的葡式裝飾手法,二樓則是會議室或圖書館;第二進深主要為行政區,亦為兩層高建築,但樓高稍低於前面建築;最後一進深則布置一小巧別致的後花園,三道空間由一帶有梯級之拱洞連線。

建築主立面為文藝復興簡約風格,是一兩層建築,高14.5 米,寬44米,由花崗石線腳劃分為左中右三等份,中間部份稍為突前,頂部設三角形山花,其高為17米。寬2.2米,高4.5米之大門入口也設於此部份,其兩邊豎有花崗石多立克壁柱,壁柱支撐著同樣材料之門楣。大門入口兩側開有一豎長方形之視窗,並以花崗石作窗框,二層部份開有三個落地大窗,窗頂有三角形之窗楣,各窗間以一露台連成一氣,露台欄桿由鐵桿構成,立面兩側部份上下各開有4個窗戶,其式樣與中間部份相同,即上層為帶窗楣落地大窗,下層為簡單方形窗。

整個立面線腳簡約窗戶比例合宜,色彩純樸自然具強烈的水平感,這也許是此建築必需之內涵。

建築側立面並沒有沿襲正立面新古典風格,除色彩上及材料上有所呼應外,門窗開設較為自由,主要因內部功能而定,故其間距、尺寸不一,有些地方甚至二窗共享一窗楣等不一而定,而巴洛克破山花式窗楣,也在二樓窗楣上有所體現。

設施及特色

民政總署大樓第一進深至第三進深;而牆腳嵌有葡萄牙特色的青瓷磚民政總署大樓第一進深至第三進深;而牆腳嵌有葡萄牙特色的青瓷磚

現時的民政總署大樓的牆身外貌於1940年重修後保留至今;大樓內的牆腳部分嵌有葡萄牙青瓷磚;大樓在建築平面上作了三個進深發展。第一進深是為中央門廳,而中央門廳之側是為展覽廳及公共空間外,二樓是為會議室以及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在第一進深經過梯級拱洞則為第二進深。第二進深為大樓的行政區域及大禮堂所在地,它和第一進深均是為兩層高,但樓高則較第一進深的建築為低。最後一進深則是為大樓的葡式花園也由拱洞連線。

紀念條幅

若翰四世賜予“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稱號的紀念條幅若翰四世賜予“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稱號的紀念條幅

在第一進深的大堂通往第二進深的梯級拱洞之上一幅木製半弧形的條幅,條幅最上一行寫著葡萄牙文“Cidade do Nome de Deus, não ha outra mais leal.(意謂無與倫比忠誠的天主聖名之城)”,以紀念葡萄牙國王若翰四世表彰澳門在西班牙統治葡萄牙期間對葡萄牙皇國的忠誠而賜予的稱號。

石雕

大樓內部分具有歷史意義的石雕大樓內部分具有歷史意義的石雕

民政總署大樓第一進深的大堂及其他地方均鑲嵌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石雕,包括一個紀念葡萄牙亞維士皇朝莉娜皇后(Rainha Dona Leonor)創立仁慈堂(Santa Casa de Misericórdia)的雕像,該石雕於1833年仁慈堂大樓的教堂被拆毀時移送及鑲嵌至民政總署大樓之內。另外,第一代關閘上的中葡文石雕也被鑲在大堂的牆上。

畫廊

民政總署畫廊位於大樓的大堂側翼,於1985年使用。畫廊曾作為辦公大樓,現作舉辦藝術、文物等展覽場地。

圖書館

民政總署大樓內之葡式花園民政總署大樓內之葡式花園

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Biblioteca do Edf. do I.A.C.M.)位於民政總署大樓二樓,並已於1929年啟用,現由澳門文化局管轄;是為澳門中央圖書館前身外,也是服務時間最長和館藏價值較高圖書館之一。圖書館的設計是參照葡萄牙瑪弗拉修道院圖書館(Biblioteca do Convento de Mafra)作為藍本,具有葡萄牙布拉乾薩王朝若翰五世時代的古典風格;圖書館特別收藏17世紀至1950年代葡萄牙在非洲及遠東的古籍。

大禮堂

大禮堂於澳葡政府市政議會使用期間作為該機構的會議及隆重儀式場地,而民政總署現時把場地作為舉行公開會議及記者招待會之用;曾掛有澳門市政廳的市盾盾徽及臨時澳門市政局局徽[8]。大禮堂內設有一間小教堂;小教堂於1940年設立,設有聖母無­染原罪像以及澳門聖人主保聖若翰洗者聖像。

花園

位於花園內的賈梅士半身石像位於花園內的賈梅士半身石像

花園位於大樓的第三進深,是一個富有葡萄牙色彩的花園;通向花園的鐵闡是葡萄牙手工極精細的五金製成品;在大門兩側向花園的牆身有葡萄牙青瓷磚的裝飾。花園中間有一個渾天儀形狀的花圃、石壁頂部雕刻著葡萄牙盾徽的噴泉外,也有刻著葡萄牙盾徽的兩個圓型石球以及兩名葡萄牙著名詩人賈梅士狄若翰的半身石像。

景點旅遊介紹

民政總署大樓是澳門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大門就在友誼大馬路上。內部十分寧靜莊重,給人以與世隔絕的感覺,內牆貼有葡萄牙的藍白瓷磚,花園內繁花叢生。市政廳極為雄偉,現為澳門特區政府所在地。

民政總署大樓民政總署大樓

此景點已於2005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成為中國第卅一處世界遺產。
民政總署大樓座落在澳門繁華的心臟地帶,遠在1584年,她是中式庭院的造型,又名“議事亭”,顧名思義就是政府議事的地方。後來搖身一變成為具葡萄牙風格的大樓,一切市政事宜在這裡進行,數百載不變。
建築在平面上作三進深發展:第一進深中央布置門廳,兩側為展覽或公共空間,其內牆自牆腳到腰部均貼上藍白色之葡國磁磚,是典型的葡式裝飾手法,二樓則是會議室或圖書館;第二進深主要為行政區,亦為兩層高建築,但樓高稍低於前面建築;最後一進深則布置一小巧別致的後花園,三道空間由一帶有梯級之拱洞連線。
這座兩層高的建築物,還有畫廊及圖書館。畫廊牆身以白色為主調,讓參觀者有一種寧靜安逸的感覺。每年12月舉行的“全澳書畫聯展”,堪稱澳門藝壇重要展覽。
圖書館則散發著一種截然不同的味道——葡國風情,專門收藏17世紀至1950年的外文古籍珍品,包括銜頭十足的葡文《蜜蜂華報》(AAbelhadaChina)。創刊於1822年,是澳門第一份報章兼中國領土上的第一份外文報章,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大樓附近的議事亭前地同是世遺城區範圍內,是一個歐洲風格的廣場,四面有教堂、飯店、咖啡館,展現著葡萄牙的生活情趣。
民政總署大樓周邊的建築物(旅遊局、郵政局和仁慈堂等)屬典型的歐陸建築風格,充滿異國風情。當地市民喜歡坐在廣場周圍進食或飲酒以放鬆自己的神經。每到夏天陽光從廣場四周的牆上反射出的粉色特別好看。
現時民政總署大樓逢星期六及日下午3時至4時35分,安排兩場免費導賞服務(每場45分鐘,中場休息5分鐘),由導賞員帶領到訪者參觀大樓,詳細介紹大樓建築特式、歷史變遷、石刻雕飾等。

澳門旅遊景點

澳門歷史城區 | 葡京賭場 | 澳門漁人碼頭 | 大三巴牌坊 |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 | 澳門博物館 | 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 | 媽閣廟 | 玫瑰聖母堂 | 亞婆井前地 | 議事亭前地 | 澳門藝術博物館 | 澳門主教座堂 | 白鴿巢前地 | 大炮台 | 大賽車博物館 | 東方基金會會址 | 東望洋炮台 | 東望洋炮台 | 崗頂劇院 | 崗頂前地 | 關閘 | 觀音廟 | 海事博物館 | 何東圖書館 | 黑沙海灘 | 金蓮花廣場 | 舊城牆遺址 | 蓮峰廟 | 蓮溪廟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 盧家大屋 | 盧廉若公園 | 媽祖文化村 | 民政總署大樓 | 南灣公園 | 澳門葡萄酒博物館 | 普濟禪院 | 仁慈堂大樓 | 三街會館 | 聖安多尼堂 | 聖奧斯定堂 | 聖老楞佐堂 | 聖母雪地殿教堂 | 聖若瑟修院及聖堂 | 聖雅各伯小堂 | 鄭家大屋 | 竹灣海灘 | 主教山小堂 | 澳門半島 |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 | 包公廟 | 北帝廟 | 二龍喉公園 | 國父紀念館 | 花地瑪聖母堂 | 基督教公墓 | 嘉謨聖母教堂 | 九澳七苦聖母小堂 | 螺絲山 | 媽閣炮台 | 哪吒廟 | 菩堤園 | 聖方濟各教堂 | 譚公廟 | 望廈炮台 | 澳門音樂噴泉 | 郵政局博物館 | 望德聖母堂 | 望廈聖方濟各小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