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港澳台
澳門特別行政區
市政廳大樓
簡介
市政廳大樓澳門特別行政區重要文物古蹟。近現代代表性建築。位於澳門半島中偏西南部新馬路東南段鬧市區市政廳廣場,是一座古樸典雅,具有葡萄牙傳統風格的建築物。原是澳門開埠之初明朝官員和葡萄牙商人議事的議事亭。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葡人購買了議事亭並加以改建,成了現在可供人們參觀的市政廳大樓。正門內地下大堂,壁上裝飾藍白二色葡國瓷片。牆壁上部有記載歷史的石刻。沿階梯上樓為市政廳禮堂和圖書館。裝飾富有葡國色彩。圖書館是澳門古文獻庫,藏書10萬冊以上。市政廳尚存原賈梅士博物院的許多文物。市政廳內院為一座富於葡式特色的花園。門前廣場上1972年興建有大型噴水池。民政總署大樓是澳門最有代表性的建築,大門就在友誼大馬路上。內部十分寧靜莊重,給人以與世隔絕的感覺,內牆貼有葡萄牙的藍白瓷磚,花園內繁花叢生。市政廳極為雄偉,現為澳門特區政府所在地。
此景點已於2005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成為中國第卅一處世界遺產。
介 紹
民政總署大樓座落在澳門繁華的心臟地帶,遠在1584年,她是中式庭院的造型,又名“議事亭”,顧名思義就是政府議事的地方。後來搖身一變成為具葡萄牙風格的大樓,一切市政事宜在這裡進行,數百載不變。
建築在平面上作三進深發展:第一進深中央布置門廳,兩側為展覽或公共空間,其內牆自牆腳到腰部均貼上藍白色之葡國磁磚,是典型的葡式裝飾手法,二樓則是會議室或圖書館;第二進深主要為行政區,亦為兩層高建築,但樓高稍低於前面建築;最後一進深則布置一小巧別致的後花園,三道空間由一帶有梯級之拱洞連線。
這座兩層高的建築物,還有畫廊及圖書館。畫廊牆身以白色為主調,讓參觀者有一種寧靜安逸的感覺。每年12月舉行的“全澳書畫聯展”,堪稱澳門藝壇重要展覽。
圖書館則散發著一種截然不同的味道——葡國風情,專門收藏17世紀至1950年的外文古籍珍品,包括銜頭十足的葡文《蜜蜂華報》(AAbelhadaChina)。創刊於1822年,是澳門第一份報章兼中國領土上的第一份外文報章,歷史價值不言而喻。
大樓附近的議事亭前地同是世遺城區範圍內,是一個歐洲風格的廣場,四面有教堂、飯店、咖啡館,展現著葡萄牙的生活情趣。
民政總署大樓周邊的建築物(旅遊局、郵政局和仁慈堂等)屬典型的歐陸建築風格,充滿異國風情。當地市民喜歡坐在廣場周圍進食或飲酒以放鬆自己的神經。每到夏天陽光從廣場四周的牆上反射出的粉色特別好看。
歷史沿革
歷史上民政總署大樓的位置原為一座中式亭樓建築的議事亭,為明朝政府宣讀政府命令和作為中葡官員會面的場所。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澳門議事公局成立後,
即計畫向明朝政府購入該亭,以及其後方的華人屋宇。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用80,000兩白銀購買該地皮,並興建具葡萄牙風格的議事公局大樓,成為葡萄牙人在澳門的地方政治心臟,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會和慶典,都會在此舉行。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澳門政府對大樓內外進行裝修,大樓內所有布置均按照葡萄牙國王若昂五世王朝時代圖案樣式配置。澳門市政廳大樓曾附設過多個機構,包括賈梅士博物院、書信館、法院和監獄,後均遷出。2002年1月1日,澳門民政總署成立,取代澳門的市政機構,大樓名稱也改為“民政總署大樓”。大樓地下右側是展覽廳,定期舉辦各項藝術展覽;二樓前座是會議廳,歷年的澳門市政議會,以至今天的民政總署公開會議和記者招待會,都會在這裡舉行。二樓西北後座設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屬澳門文化局管轄。另外,大樓的後方有一個葡式花園,有一個渾天儀形狀的花圃,以及葡萄牙詩人賈梅士的半身像。大樓立面原來的澳門市徽、葡萄牙語LealSenado及中文“市政廳”等字樣,由於政治因素,在回歸後被遮蓋。換上特區區徽後,區徽與山牆的大小比例亦與原來市徽面積對比頗大,因此被批評為不符合穩重的立面。亦有人批評為過度“政治正確”,而忽略歷史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