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殉馬坑在齊故城郭城東北部,

殉馬坑自1983年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遊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1983年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來此參觀後,即席揮毫寫下了“殉馬奇蹟天下無”的贊語。萬里、田紀

雲、劉華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後來此參觀過。
東周殉馬坑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20餘座。在其中5號墓的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墓室南北26米,東西23米,南墓道長18米,寬12米,槨室位於墓室中部。用自然巨石壘砌,南北長8米,東西寬7米,深5米。墓室早年被盜,隨葬品蕩然無存。唯有殉馬坑保留完好。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自然連線,成為一體,全長215米。1964年發掘清理了北面西段54米,殉馬145匹;1972年發掘清理了西南端的30米,殉馬83匹;因條件所限,都已回填保護。1982年在1972年清理的基礎上,又清理到36.5米,殉馬106匹,按殉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8匹以上計算,全部殉馬當在600匹以上,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據專家考證,殉馬多數是6--7歲口的壯年馬,是人為處死後,按照一定的葬式排列而成,馬分兩行,排列整齊,昂首側臥,四足蜷曲,呈臨戰姿

經考證,墓主是齊景公,齊景公名杵臼,是姜齊的第25代國君,在晏嬰的輔佐下,在位58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據載,在他的後期“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十分腐化。而且特別喜歡馬,在宮中有專門給他養馬的人,他的愛馬死了還要處死養馬的人。龐大的殉馬葬式,看出了齊景公的奢侈豪華,反映了齊國當時國力的強盛。同時也為研究春秋時期齊國歷史,特別是對齊國的經濟、軍事和殉葬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1982年,由國家文物局批准,市區政府撥款,就地建起了具有民族風格,古樸典雅的殉馬展廳,並對馬骨採取了防水、防腐、防塵保護措施,1983年正式對外開放。
殉馬坑的發現和發掘,實屬罕見。

看到這古代齊國戰馬列成的軍陣,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秦兵馬俑,但是,齊景公的殉馬要比秦兵馬俑早280多年,而且秦始皇葬的是陶俑陶馬,齊景公葬的是赫赫真馬。難怪有人看了景公殉馬大為驚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秦皇兵俑數千自以雄風第一夸天下;齊侯殉馬六百人稱舉世無雙表古今。
發掘史

在齊故城郭城東北部,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20餘座。在其中5號墓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自然連線成為一體。全長215米,殉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7-2.8匹,按此密度計算,全部殉馬當在600匹以上,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國內罕見。 龐大的殉馬葬式,看出了齊侯景公的奢侈豪華,同時也反映了齊國當時國力的強盛。自1983年展出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遊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1983年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觀後,即席揮毫寫下了“殉馬奇蹟天下無”

東周殉馬坑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20 余座。在其中5 號墓的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墓室南北26 米,東西23 米,南墓道長18 米,寬12 米,槨室位於墓室中部。用自然巨石壘砌,南北長8 米,東西寬7 米,深5 米。 墓室早年被盜,隨葬品蕩然無存。唯有殉馬坑保留完好。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 米,北面長75 米,寬5 米,三面自然連線,成為一體,全長215 米。1964 年發掘清理了北面西段54 米,殉馬145 匹;1972 年發掘清理了西南端的30 米,殉馬83 匹;因條件所限,都已回填保護。1982 年在1972 年清理的基礎上,又清理到 36.5 米,殉馬106 匹,按殉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8 匹以上計算,全部殉馬當在600 匹以上,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據專家考證,殉馬多數是 6--7 歲口的壯年馬,是人為處死後,按照一定的葬式排列而成,馬分兩行,排列整齊,昂首側臥,四足蜷曲,呈臨戰姿態,好像只要聽到戰鼓擂動還會

經考證,墓主是齊景公,齊景公名杵臼,是姜齊的第 25 代國君,在晏嬰的輔佐下,在位 58 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據載,在他的後期“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十分腐化。而且特別喜歡馬,在宮中有專門給他養馬的人,他的愛馬死了還要處死養馬的人。龐大的殉馬葬式,看出了齊景公的奢侈豪華,反映了齊國當時國力的強盛。同時也為研究春秋時期齊國歷史,特別是對齊國的經濟、軍事和殉葬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1982 年,由國家文物局批准,市區政府撥款,就地建起了具有民族風格,古樸典雅的殉馬展廳,並對馬骨採取了防水、防腐、防塵保護措施, 1983 年正式對外開放。
殉馬坑的發現和發掘,實屬罕見

看到這古代齊國戰馬列成的軍陣,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秦兵馬俑,但是,齊景公的殉馬要比秦兵馬俑早 280 多年,而且秦始皇葬的是陶俑陶馬,齊景公葬的是赫赫真馬。難怪有人看了景公殉馬大為驚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秦皇兵俑數千自以雄風第一夸天下; 齊侯殉馬六百人稱舉世無雙表古今。
周圍景點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姜太公旅遊中心
太公,姜姓、名尚、字子

梓橦山鬼谷洞風景區
梓橦山位於淄川的北訓,張博公路梓童山站東面三公里處,梓橦山鬼谷洞風景區即座落於此。景區內山清水秀、谷幽林茂,名勝遺蹟、民間故事,俯拾皆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融會。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鬼谷仙境”4個大字,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該景區主要景點有鬼谷洞、鬼谷泉、鬼谷祠、梓橦湖、蟠龍門、步雲橋、巨碑、八棱碑、孝子祠、晾書台、魁星閣、玉皇宮、黌嶺寺、影壁刻瓷、原始從林、野生動物園、兒童遊樂園。
該風景區地處205國道淄博段梓橦山車站以東3.5公里處的藏梓村東,

晏嬰墓
在淄博市齊故城小城北牆外,與桓公台南北相對。高10米左右。經勘探,知此墓為後人建紀念性墓冢。墓前立明萬曆年間(1573—1620)所鐫“齊相晏平仲之墓”碑和1982年刻晏子嬰傳略石碑,墓周砌圍牆保護。晏嬰(?—前500),字仲,謚平,夷維(今山東高密)人,世稱晏子,春秋時著名政治家。景公時為相,輔政40餘年,政績卓著。性機敏,善辭令,奉使楚國,臨大節而不辱。
特產
白蓮藕:馬踏湖中特產之冠

周村大酥燒餅:產於周村區。已有上百年生產歷史。1880年,該地聚合齋燒餅店在焦餅 (又名馬蹄燒餅) 製作的基礎上創製。分鹹、甜兩種。其形圓色黃,薄如紙片,正面布以均勻密集的芝麻仁,背面自然形成細密小孔,酥脆可口,不硬不艮,存放數周仍保持酥脆;多食不膩,易於消化。有健胃、潤便、清熱之功效。
淄博刻瓷:系對陶瓷施以特殊的裝飾工藝。在已燒成的陶瓷半成品上,用特製刀具鐫刻各種書法、繪畫。成品歷來被列為高級手工藝品之一。淄博刻瓷構圖布局嚴謹,色彩簡而不繁,

淄博日用細瓷:為淄博市生產的優質細瓷日用器皿的總稱。其主要瓷種有:滑石瓷、高長石瓷、色瓷、骨灰瓷、高石英瓷等。1.滑石瓷,質地細膩,典雅別致。 2.高長石瓷,光潤似玉,胎薄如紙,嬌美悅目。3. 骨灰瓷,製成的餐、茶具,在國際上屬高級貴重瓷器。具高強度、高白度、高透明度,玲瓏清雅。4. 色瓷,又稱寶石瓷,製成的餐、茶具,胎骨堅實緻密,適宜機械洗滌及蒸煮消毒。5.高石英瓷,因其石英含量較一般細瓷高而得名。被選為國家禮賓瓷器。淄博產瓷早在公元420年 (南北朝時期) 即以製作青、白、黑釉瓷的各式器皿著稱。明代已達相當水平。
山東景點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山東東部海岸線上,分布著風光綺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被譽為“黃海明珠”,前海風光獨具魅力,嶗山為道教勝地,古蹟眾多。“魚果之鄉”煙臺,“人間仙境”蓬萊閣,“海濱花園”威海,景色秀麗……走進山東,感受山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