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仁·德拉克羅瓦

歐仁·德拉克羅瓦

斐迪南-維克多-歐根.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國著名畫家,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代表。他繼承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各藝術流派,包括威尼斯畫派、荷蘭畫派、P.P.魯本斯和J.康斯特布爾等藝術家的成就和傳統,並影響了以後的藝術家,特別是印象主義畫家。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學習

歐根·德拉克羅瓦,全名斐迪南·維克多·歐根·德拉克洛瓦(Ferdinand Victor Eugene Delacroix)。
1798年4月26日,生於沙朗通·聖莫里斯。19世紀上半葉法國浪漫主義畫家。想像力豐富、才思敏捷,是印象主義和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驅。其藝術繼承了文藝復興以來的威尼斯畫派、倫勃朗(Rembrandt)、魯本斯和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的成就,對後代藝術家如雷諾瓦(Auguste Renoir)、莫內、塞尚、高更、梵谷、馬蒂斯(Henri Matisse)和畢卡索等都有很大影響。善於運用色彩,造型技巧可同提香或魯本斯相媲美,作品富於表現力,和諧統一。

1816年進入美術學院,在 P.蓋蘭(大衛弟子)畫室學習。此時,他經常到盧佛爾宮,臨摹魯本斯、委羅內塞等的作品,同時又受到同窗席里柯的影響,努力於現實的描寫。他崇尚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並且繼承和發展了威尼斯畫派、荷蘭畫派和P.P.魯本斯、J.康斯特布爾等藝術家的成就和傳統。

浪漫主義

1822年——

歐仁·德拉克羅瓦 歐仁·德拉克羅瓦

他的作品充滿浪漫主義風格,善於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變成藝術形象,其表達感情的深度與力量以及在描繪運動的激烈和氣勢方面,很少有人能與之相比。1822年,他發表了最初的浪漫主義作品《但丁與維吉爾》(又名《但丁之小舟》),以強烈的律動感和浪漫式的激情,向大衛風的陳腐傳統主義展開了全面的挑戰。當年沙龍展出後,立即轟動巴黎藝術界。這幅取材於但丁《神曲》表現善與惡矛盾的作品,以其情感洋溢的形象、悲劇性的力量、對人類災難的真實描繪和大膽的構圖,使他成為浪漫主義的中心人物 。

1821~1828年,希臘人民舉行的爭取民族獨立起義遭到血腥鎮壓,他以極大的同情創作了《希阿島的屠殺》和《邁索隆其翁廢墟上的希臘》,表現了希臘人所受災難和不屈以及土耳其人的殘暴。這兩幅使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鬥爭進一步尖銳化的作品,當即遭到學院派所謂“繪畫的屠殺”的非難,卻受到進步人士的愛戴,並使德拉克洛瓦一躍而成為當時的第一流畫家,從此也確立了他作為浪漫派旗手的地位。《希阿島的屠殺》曾被古典主義畫家讓-巴蒂斯-卡米爾·柯羅驚呼為是:色彩的屠殺!據說展覽會前,他被即將同時展出的康斯太勃的風景畫明亮的色調所打動,重畫了自己作品的背景,因而表現出更強烈的印象。

1825年,德拉克洛瓦訪問英國,英國繪畫的鮮明色彩,使他對法國學院派線條的艱澀和色彩的貧瘠更為不滿。期間交識了威爾基、波寧頓等畫家,由於受到英國繪畫的影響,他的作品愈益明亮和富於激情。在其後的作品中他著意強調光和色的微妙關係,取材於莎士比亞、歌德、拜倫等文學作品的一批畫作,均以繽紛的色彩、宏大的構圖、強烈的明暗對比和深刻的心理刻畫,被後人稱之為浪漫主義的典範之作。如根據拜倫的詩篇創作的《撒丹納巴勒斯之死》(又譯《薩達那帕拉之死》1827)和《兩個浮土卡里》,根據歌德的《浮土德》創作的《浮士德在他的書齋里》(1827)和為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所作的石版插圖(1834),以及根據司各特的作品創作的《雷伯卡的被劫》(1846)等都較有名。

1830年,完成的《自由引導人民》,是一首歌頌人民爭取自由和權利的頌歌,畫面上描繪了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形象,繪製手法上把比喻和現實結合起來,高舉三色旗的自由女神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的特徵,主題明確,光色融合強烈,感情奔放,是其最具特色的代表作。此作“自由領導人民”是對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慘世界”的呼應,這幅畫曾被印入法國政府發行的100法郎的鈔票和1980年的郵票上,現藏巴黎羅浮宮。

傾向唯美

1832年非洲旅行是德拉克洛瓦創作的分界線,這以前的創作都是圍繞著浪漫主義的主題與形象而進行的;這以後的許多作品,由於脫離生活,唯美傾向加強了。

由於對當局的不滿,他開始迴避現實 。

《阿爾及爾婦女》 《阿爾及爾婦女》

1832年,德拉克羅瓦隨法國駐蘇丹大使莫內爾伯爵到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去旅行,創作了大量異國風情的作品。他在色彩上有意識地套用補色對比,恢復了18世紀輝煌色彩的筆致,同時又打開了通向新的印象派的道路,許多作品表現出唯美主義的傾向。作為這次旅行成果的《阿爾及爾婦女》(1834)就是一幅以色彩的協調與交錯組成的作品。另一幅《摩洛哥猶太人的婚禮》(1839)表現的是按照民族傳統舉行的婚禮儀式,畫家著重描繪了獨特的婚禮氣氛。

這期間德拉克洛瓦把主要精力放在創作歷史畫上,他的歷史畫以其對歷史事件的新的闡述,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和大膽的富於詩意的構思而有別於學院派古典主義的歷史畫。他把歷史、哲學、宗教和人們的受難結合在一起,使作品《塔耶堡之戰》(1837)、《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1840)充滿悲劇氣氛和戲劇性。據說印象派畫家從他的作品《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前景的女人背部色彩運用上得益不少。

德拉克洛瓦的肖像畫,如《蕭邦像》(1838)和《喬治·桑像》(1838)都是生動而準確地抓住對象精神面貌的傑作。

晚年紀念

1847年前後,德拉克洛瓦先後為波旁宮的眾議院(1833~1838)、波旁宮圖書館(1847)和盧森堡宮圖書館(1846)以及聖蘇爾皮斯教堂(1861)繪製壁畫,為羅浮宮的阿波羅畫廊繪製天頂畫(1849~1851)。這些紀念性油畫表現了德拉克洛瓦豐富的想像力,同時也顯露了他晚年作品中生活與形象的空虛和貧乏。

1863年8月13日,這位巨匠在巴黎菲爾斯滕貝格廣場的公寓中逝世。他的遺產管理人在他的畫室里找到他的作品共9000多件,其中油畫853件,粉畫和水彩畫1 525件,素描6629件,銅版畫24件,石版畫109件,速寫本60餘本,另外還有構思的草圖、記憶畫、古代大師作品的臨摹等。其中有一部記有對色彩學深入研究的日記。

德拉克羅瓦是法國人民的驕傲,他的大部分作品被保存在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羅浮宮專為保存他的作品辟出好幾間展室。

藝術成就

德拉克洛瓦不但尊重當代進步藝術家,而且極為推崇古代藝術大師。他之所以能進入藝術之門,得力於他的舅舅J.-H.里茲內爾的幫助。作為J.-L.大衛的學生的里茲內爾發現了他的藝術才能,鼓勵他於1816年進入美術學院P.蓋蘭畫室學習。在那裡他認識了浪漫主義的先驅T.熱里科,並深受其影響。

他與歷史畫家A.-J.格羅和保皇派畫家F.熱拉爾交往;他博覽群書,特別喜歡但丁、W.莎士比亞、G.G.拜倫和W.司各特的作品;他為J.W.von歌德的《浮士德》作的插圖深受老年歌德的讚頌;他盛讚米開朗琪羅、提香、倫勃朗、D.委拉斯貴支,特別崇拜魯本斯和康斯特布爾;他與詩人C.波德萊爾有著親密的友誼,對W.A.莫扎特的天才讚嘆不已。只要拿起畫筆,他的浪漫主義激情就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發出巨大的叫嘯,他畫畫就像獅子吞食獵物一樣,一氣呵成,所以人們把他叫做“浪漫主義的獅子”。

在表達感情的深度與力量方面,除去倫勃朗外,沒有人能與他相比;在表達運動的激烈和氣勢方面,除魯本斯外,很少人達到他那樣動人心弦的程度;在把抽象的冥想和寓意的東西變成藝術形象上,除米開朗琪羅外,沒有人具有他那樣的才能。

德拉克洛瓦曾師從法國著名的古典主義畫派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學習繪畫,但卻非常欣賞尼德蘭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的強烈色彩的繪畫,並受到同時代畫家熱里科的影響,熱心發展色彩的作用,成為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代表。

藝術家的另一突出貢獻在於“發現了固有色在陰影中和在高光下的變化,以及色彩的對比關係。”(“當代藝術的思考”阮雲華)這一點已經在作品《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和《自由領導人民》中已經體現出來。他的畫作對後期崛起的印象派畫家和梵·高的畫風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著名畫作“自由領導人民”是對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慘世界”的呼應。據說印象派畫家從他的作品“十字軍進入君士坦丁堡”前景的女人背部色彩運用上得益不少。他初期的作品“希阿島的屠殺”曾被古典主義畫家讓-巴蒂斯-卡米爾·柯羅驚呼為是:色彩的屠殺!。他曾經為波蘭音樂家蕭邦畫了著名的畫像。他訪問過阿爾及利亞和非洲,創作了大量異國風情的作品,甚至潛入伊斯蘭教徒的後室畫出“阿爾及利亞女人”。

代表作品

概述

德拉克洛瓦自幼喜愛文學音樂和繪畫。早年受魯本斯和友人波寧頓的影響,後受籍里柯的影響較大。如他畫的《但丁與維琪爾》便是受借里柯的名作《梅杜薩之筏》啟示下創造出的。他堅持浪漫主義,與法國官方學院法的古典主義相抗衡,由於他在藝術上的革新成就,加強了浪漫主義畫派的地位和影響。他的畫風特點是構圖重氣勢,強調對比關係,重視人物情感和動勢的描繪。巨作《希柯島的屠殺》,直接反映希臘人民反對土耳其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歷史事件,鮮明的思想傾向和浪漫主義手法,是對古典主義學院派更加有力的挑戰。1830年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是他的最優秀的作品,把浪漫主義運動推向頂峰。因對現實的失望,1832年去非洲旅行寫生。此後的作品轉向追求異國情調和在古代神話傳說題材中尋求寄託。他是一位多產畫家,創作了上千幅油畫,一千五百多幅水彩畫和色彩畫,七千幅素描,以及裝飾巴黎宮廷、教堂的壁畫和許多石版畫,總計約萬幅。他的日記多記述藝術生活和創作心得,也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自由引導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 1830年7月在法國巴黎爆發了法國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的革命運動,畫家被人民在洶湧澎湃的街壘戰中表現出來的英勇行為所感動。當年就創作了這幅有如戰鬥進行曲的名作,用浪漫主義手法,從而再現了巴黎巷戰的激烈景象。畫面的主題是一個象徵法西蘭西共和國的自由女神,高擎起三色國旗召喚著人民,從自由女神那裡吸取力量,從而使全國上下舉刀持槍緊緊跟隨,踏著烈士的血跡奮勇前進,表現了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的戰鬥精神。這幅畫構圖奔放而生動,色彩鮮明而沉鬱,氣氛熱烈而激昂,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感人力量,成為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作品。

十字軍占領君士坦丁堡》

《十字軍占領君士坦丁堡》 《十字軍占領君士坦丁堡》

畫中所描繪的是1204的4月12日,十字軍占領君士坦丁堡所施的殘暴罪行。畫面上充滿著各種暴行:到處是毆打、虐殺、掠奪和迫害;到處是老人的哀愁,孩子的哭叫,婦女的慘死;城市被燒毀,美麗的土地上烏雲密布,硝煙瀰漫。畫面中心那不可一世的入侵者耀武揚威。戰爭的災難籠罩著這個世界古都,悲苦的命運正在攫取人們的心靈。畫中作為勝利者的佛蘭德爾伯爵和丹德洛太守以及他們的隨從們,雖然顯出不可一世的神氣,但也顯示出疲倦、遲疑和憂慮的樣子。悲劇性題材、富於戲劇性的構圖、強烈的明暗對比和動亂的環境,使得整個畫面充滿了悲壯的氣氛。

《希奧島的屠殺》

《西奧島的屠殺》 《西奧島的屠殺》

德拉克羅瓦在這裡描繪了1822年土耳其侵略軍在希阿島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希臘平民的情景。這一暴行激怒了整個歐洲。《希奧島的屠殺》,表明畫家對希臘人民的聲援與同情。在這幅畫上,畫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筆觸,通過明暗對比與人物的姿態,把複雜動盪的場面及掙扎驚恐的場景,處理成前景與遠景兩個層次,來表現這幕悲劇。顯示出德拉克羅瓦對於生活中最敏感的人道與正義問題,是十分關注的。

在此畫中,畫家用浪漫主義慣用的象徵手法,著重表現殘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強加給希臘人民的慘無人道的災難,它以前所未有的奔放不羈的藝術手法和鮮明強烈的色彩描繪土耳其製造的種種慘不忍睹的場面,像這樣尖銳的現實題材,如此熱情豪放的筆觸和鮮明強烈的色彩效果,在當時的古典主義者的老眼光看來,簡直是對繪畫的致命打擊,無怪乎連一度支持過他的格羅,看後也驚呼“這不是希奧島的屠殺”,而是“繪畫的屠殺”!歷史證明,這是衝破古典主義的束縛,在解放人們藝術思想方面的一次重大的革新,《希奧島的屠殺》從此揚名。

《自由引導人民》

《自由引導人民》 《自由引導人民》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導人民》是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畫家以奔放的熱情歌頌了這次工人、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參加的革命運動。高舉三色旗的象徵自由神的婦女形象在這裡突出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她健康、有力、堅決、美麗而樸素,正領導著工人、知識分子的革命隊伍奮勇前進。強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戲劇性效果,與豐富而熾烈的色彩和充滿著動力的構圖形成了一種強烈、緊張、激昂的氣氛,使得這幅畫具有生動活躍的激動人心的力量。

《但丁之舟》

《但丁之舟》 《但丁之舟》

歐仁·德拉克羅瓦1822年創作的、取材於但丁名著《神曲》的油畫《但丁之舟》(又譯《但丁和維吉爾》),畫面上,頭戴月桂花環的詩人維吉爾正引導他的夥伴但丁乘小舟穿越地獄;船頭,一圍裹著長條藍布的赤身男子為其搖櫓。浪花翻卷的河水中,幾個被罰入地獄者緊緊抓住小船不放;其中還有一個女子,水珠在她身上閃光。近看,那些飛濺的水花其實就是紅綠互補色中黃色和白色的塗點。如此精練的手法,如此真實的效果,不能不令觀者驚嘆。藝術史家認為,《但丁之舟》的悲劇性感受是對米開朗琪羅和魯本斯的緬懷,其所表現出來的畫家的執拗個性則奠定了德拉克洛瓦在法國浪漫主義畫派中的先行者地位。

原法國法郎100法郎正面即人物肖像及其作品《自由引導人民》

遺世日記

德拉克羅瓦的日記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從1822年至1824年,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文字,更多的是無所顧忌的情感流露;第二部分是從1847年至1863年,這一時期的作者已成為公認的藝術大師。為了把自己的藝術經驗和主張傳播出去,他以日記體的形式撰寫為日後出版所作的美術詞典。

這部日記由於一些偶然的原因,才得以保留下來,在德拉克羅瓦死後30 年終於出版。正是這部日記存在,才使得德拉克羅瓦的坎坷的生活遭遇和珍貴的藝術思想保存到今天。

一位法國藝術家曾說:“德拉克羅瓦的畫我倒不怎么欣賞,不過他寫的回憶錄卻很出色,人們會在這方面記住他的。”

酷玩樂隊

《Viva la vida》封面 《Viva la vida》封面

樂隊的《Viva la vida》專輯使用的是這位畫家的另一幅世界名畫——《自由引導人民》(LibertyLeading The People)。

浪漫主義畫派

十九世紀初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興起於法國畫壇的一個藝術流派。這一畫派擺脫了當時學院派和古典主義的羈絆,偏重於發揮藝術家自己的想像和創造,創作題材取自現實生活,中世紀傳說和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拜倫的作品)等,有一定的進步性。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薩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畫面色彩熱烈,筆觸奔放,富有運動感。

保羅·塞尚作品及相關知識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國著名畫家,後期印象畫派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其獨特的主觀色彩大大區別於強調客觀色彩感覺的大部分畫家。
丁托列托
保羅·塞尚
佛羅倫斯畫派
歐仁·德拉克羅瓦
威尼斯畫派
印象畫派
《綁架》
弗朗西斯科·戈雅
居斯塔夫·庫爾貝
喬治·修拉
浪漫主義畫派
埃米爾·伯納
《靜物蘋果籃子》
《鄉路》
奧諾雷·杜米埃
《小溪》
《靜物》
《樹葉》
《小橋》
《工廠》
尼古拉斯·普桑

《田園詩》
後期印象畫派
新印象畫派
《解剖》
《洋蔥》
《白楊樹》
立體主義派
《痛苦》
阿歷山德羅·馬尼亞斯科
《聖·維克多山》
《玩牌者》
《穿紅背心的男孩》
《水果盤、杯子和蘋果》
《吸菸的男子》
《坐在頭蓋骨旁的男孩》
《義大利女孩》
《浴女們》
《肖凱肖像》
《縊死者之屋》
《綠蘋果》
《僧侶肖像》

《彈鋼琴的女孩》
《堆成金字塔形的頭蓋骨》
《穿紅條衫的女人》
《穿紅馬甲的孩子》
《抽菸斗的男人》
《橙子和瓶子》
《黑堡》
《那不勒斯的中午》
《麵包和雞蛋》
《麗達和天鵝》
《藍色花瓶中的花》
《靜物和水壺》
《裸女》
《比貝瑪斯峽谷》
《水果和掛毯》
奧爾唐絲·富蓋
《三浴女》
《塞尚夫人》
《遠眺格爾丹》
《洗浴者》
《現代奧林匹亞》
《五浴女》
《浴中男人》
《甜烈酒》
泰奧多爾·迪雷
《聖安托萬的企圖》
《池塘》
《黑人西比翁》
《巴德萊娜》
《稻草瓶》
《加夏醫生的家》
《熱德布芳盆地》
《埃斯塔克海景》
《五斗櫥》
《蘭花瓶》
《封齋前的星期二》
《古斯達沃·熱弗魯瓦像》
《村莊之路》
《高大的女浴者》
《一覽馬賽灣》
《多米尼克大叔》
《埃斯泰克的海灣》

法國畫家一覽

70年代後,法國寫實主義轉衰,70年代後還出現了象徵主義,它和文學上的象徵主義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追求理想的世界,作品有著虛幻和超脫的味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