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印象畫派是西方繪畫史上的藝術流派,起源於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興起的一個畫派。1874年有一群的畫家在巴黎卡皮西納大道的一所公寓裡舉辦了第一屆印象畫派畫展,有31位畫家參展,該展覽意在反對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墨守陳規,由於自己的創新作品不能在官方沙龍展出而強烈反對官方的審查制度,他們要求藝術上的革新和創作自由,參展畫家包括莫奈、雷諾瓦、畢沙羅、西斯萊、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畫家,他們接受一些雜誌的諷刺文章作家給他們的稱號——“印象派”。這一名稱是由1874年該派作者舉行畫展時,批評家路易斯·勒羅對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畫出以嘲笑而來。
藝術特點
繪畫形式

印象派繪畫用點取代了傳統繪畫簡單的線與面,從而達到傳統繪畫所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在創作技法上反對因循守舊,主張藝術的革新。繪畫技巧方面,印象畫派對光和色進行了探討,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並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受光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印象畫派著重於描繪自然的霎那景象,直接感受表現色彩變化的微妙的畫風,早期印象畫派追求光的描寫,把畫架從室內搬到戶外,在野外作畫,因此又稱為外光派。藝術家將焦點轉移到純粹的視覺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內容和主題變得不再重要,和表現主義表現內心情感、忽視描繪對象的外在形同。不依據可靠的知識,以瞬間的印象做畫。他們快速的用畫筆把顏色直接塗在畫布上,較多的考慮畫的總體效果,較少的顧及枝節細部。印象主義的以粗放的筆法做畫,作品缺乏修飾,追求光色變化。強調錶現對象的整體感覺和氣氛,主張根據太陽光譜所呈現的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間印象,作品選擇的題材面比較廣泛,鄉村、城市、自然風光、普通物件都是畫家的繪畫題材。
藝術觀點
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浪漫主義繪畫(Romanticism),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手法,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來調配顏色。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雷諾瓦曾說過:“自然之中,決無貧賤之分。在陽光底下,破敗的茅屋可以看成與宮殿一樣,高貴的皇帝和窮困的乞丐是平等的。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
代表畫家及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