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楊露禪幼時家貧,約10歲時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德瑚家為僮。著名武師陳長興每晚至陳德瑚家前廳教授族中弟子,楊露禪殷勤伺候,窺習拳藝,功力大進。
1840年左右,楊露蟬自豫北溫縣陳家溝學拳藝成後返回家鄉永年縣設壇教拳,拳械運用高妙,所向無不披靡,鄉里高手盡皆懾服。後來因故又被薦往北京,歷任大戶醬園張家,京師旗營武術教師等。晚年時被延請至王府授拳,因眾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禮遇有加,使得太極拳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非同一般。舊社會武行規矩雖大,但爭鬥也極多,露禪公因每在擂台上與別家武者較量,出手即見紅,一響必成功,遂被譽為打遍京城"楊無敵",名聲大噪。
這裡必須提到另一個武術大家,因為對武林舊事稍有知曉的人會有疑問產生,既然是無敵,那么和董海川之間又是怎么一檔子事兒呢?其實是露禪公進京較早闖出名頭,而海川公於鹹豐年間來京,又因為不能說的秘密(這秘密直到老爺子臨去世才悄悄告訴身邊幾個最貼心親近的弟子.),先入宮禁,後轉肅邸,長期隱藏行跡(不知用時髦的詞兒“潛伏”行不行)。機緣巧合之下,兩位不世出的武林英豪相遇,流傳下許多種版本的傳奇故事。看官們只要翻翻古今中外的歷史瞅瞅,有很多與之類似的事兒。舉幾個例子,比如諸葛亮和司馬懿,宇文泰和高歡,埃提烏斯和阿提拉,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等等。依我個人的看法,英雄好漢值得敬仰不應該只是做了驚天動地的豐功偉業,更值得敬仰的是他們做事處世的人格魅力。英雄不應該由我們這些後來的旁觀者去揣測臆想,妄加蜚語;只有真正的英雄之間,才會有真正的相互理解,他們最有資格評論對方,而他們的評論最為客觀和珍貴。我們後輩只觀後自悟自修便好。“獨孤求敗”其實是最寂寞,最無奈,最蒼涼的;兩位巔峰武者不打不相識,到相見恨晚,惺惺相惜引為知己。在達到其他武林俗手難以企及的高度後,卻不曾停下對道藝求索的腳步。撇開門戶藏私陋習,傾心交流拳理功法。不圖學著武行老輩兒的功夫和修養,偏要做“蜂麻燕雀”的老合。老輩兒都知道互補優劣,各取巧拙,虛心求進,另一面視之為獨尊自崇的專利。還有幾種人另走別的路,得明師教誨不思善學而別有所圖;投名師座下不思勤修而實欲借彼之名揚己;大罵著真小人而自做偽君子;大罵著真君子(含老輩兒中人)而自做還不如小人;大讚著真君子,暗褒自己真君子才是正題;大讚著偽君子,有利可圖如是做,反正敗露後可以一推六二五等等。說罄竹難書,您覺得過分嗎?說畫圖難足,看官好笑嗎?
摧殘傳統武術的不單只是殘酷戰爭,社會震盪,動亂浩劫這些顯而易見的波折,其實在和平安定的年月里往往涌動著能量巨大的暗流,它帶來的後果不可預料,影響極為深遠。對歷史,民俗,文化稍有興趣或涉獵的朋友自然明了於心,就像一個真理扭曲的時間夠長就會成為歪理,而歪理同樣會取代真理。老話不是說了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楊露禪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後被陳長興發現,見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餘時間正式學習太極拳。
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這便是民間傳說中《楊露禪陳溝偷拳》的真貌 。經小說家的藝術加工,如民國初年有人所編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等,也由此衍化而來。宮白羽武俠小說《偷拳》和由此書改編的電影《神丐》以及最新熱播電影《太極1》和《太極2》,就是根據上述楊露禪學藝故事虛構創作的。
楊露禪正式拜師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先生所傳精髓。藝成時,他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為了生活,他先在家鄉永年教授太極拳,後被人推薦去北京授徒。因武藝高強,號稱“楊無敵”。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柔和緩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學者日眾,而這時陳家的太極拳卻仍在陳姓內部傳遞,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的句子。
楊露禪師從河南溫縣陳家溝陳長興,學成後回永年縣,寓居太和堂藥店,以授拳為生。楊露禪在家鄉與人比武傷人,為躲避官司而一人潛逃到北京。當時北京東安市場北面有一家“天義順”醬菜園,掌柜的人稱張四胖子,此醬園醃製的醬菜不向外出售,專供王府用,因而張與王府過從甚密,有錢有勢,又稱小府醬菜張。張四胖子家住海淀,每隔數日來醬園一次,那些日子他正要為其兩個兒子尋找教書先生,曾托囑醬園門前的粥攤掌柜丁紫蘭留心,如有合適的給找一個。
一天,楊露禪來到東安市場,沒錢下飯館,就到丁紫蘭的粥攤喝粥,他邊吃邊問丁紫蘭有沒有什麼事可讓他做,工錢不計多少。丁紫蘭問他會些什麼,楊祿禪說自己認識字,可以教書。丁紫蘭一聽便想到張四胖子所託之事,於是將楊露禪作為教書先生推薦給張四胖子。從此楊露禪即住北京海淀張四胖子家裡,每天教兩個孩子念書,別無他事,因為是逃避官司而來,練武之事不敢露頭。
張四胖子家大業大,家中還雇有二十幾名看家護院的家丁,每日打拳練武,平時因門戶之見,家丁們和一些綠林好漢早就有些矛盾。
楊露禪在張家教書半年有餘,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後面角門小屋裡休息,忽然聽見後花園內有動靜,像是有人用刀槍器械在動手。他隨手拿著三尺長的菸袋,向後花園走去,只見有人在格鬥,有人被打倒在地,有的還被捆上了。楊露禪近前一看,倒地被捆上的都是家丁。有個家丁見楊露禪走過來,還大聲喊叫:“楊先生,可別過來,別讓他們把你打了。”楊露禪哪聽這些,過去用菸袋鍋一撥,就把一綠林好漢的刀給下了,再一點又撂倒一個,三下五除二,幾下子就把綠林好漢都打倒了。又用捆家丁的繩子把他們一個個都給捆上了。楊露禪問他們願意官了還是私了,官了是交官府處理,私了是有仇宜解不宜結,以後不再鬧事。這些綠林好漢當然願意私了,於是個個求饒,結果把他們都放了,楊露禪才又回到小屋休息。
事情過後,家丁們實在感到難堪:吃糧聽差,職責是看家護院,卻讓人家給捆了,還是靠教書先生給解的圍。第二天,家丁們都來向張四胖子辭行。張四胖子也沒想到教書的楊先生還會武術,就對家丁們說:“你們也別走了,就讓楊先生來教你們吧。”從此楊露禪除了教書以外還教起了武術。就這樣過了兩年多,楊露禪給永年縣老家去了信,告知他在北京的情況。一天,門房傳話,說老家來人了要找楊先生。楊露禪心裡也不知是誰,隨即走出迎接。當時張家大門口馬路對面有一座大影壁,上有“迎祥”兩個大字。楊露禪出門一看,來的人並不認識,是個30多歲的年輕人。他過來就請安,要施大禮,右腿向下一跪,右拳直衝楊露禪的小腹而來。原來此人是楊露禪在永年縣那次打傷之人的家屬,來京找他報仇的。要請安施禮是假,藉機進招攻擊楊露禪的下三路沖拳進襠是真。剎那間,只聽嘭的一聲,楊露禪用海底針把那年輕人打到大影壁上,身子直貼在“迎”字上。而後年輕人摔倒在地,爬起來叫道“大叔,咱們3年以後見”就跑了。
楊露禪回到屋內,想到不定何時還會有人來找麻煩,心中煩悶。於是找張四胖子,對他講了在永年縣傷人之事,自認為總得防一下,不如離開此地為好。
張四胖子感到很惋惜,想到兩個兒子才學兩年多,如果學成了該多好。於是對楊露禪說,如果能到四爺那裡就行了,我去活動一下,找大管家王蘭亭說說,或許能行。
鹹豐年間,端王稱四爺,肅王稱六爺。楊露禪若能到端王面前教拳,問題就解決了,絕無後患。端王府的總管王蘭亭特別喜愛武術。經張四胖子推薦,王總管又從中說合,楊露禪真的被四爺看中了,便到端王府教拳。總管王蘭亭精明能幹,個子高大,身強力壯。楊在教端王練拳時,王蘭亭就在一旁跟著學,而且楊露禪每次都用王蘭亭試手,挨打的是王蘭亭,但他也就因挨打而慢慢地領會了太極拳法的精華。
在端王的安排下,楊露禪開始充任旗營武術教官。所教之拳術,在當時不叫太極拳,而叫作“綿拳”,只教旗人不教漢人,旗營中也是只教近八旗,不教外八旗。那時的旗營分為東八營和西八營,東八營是善撲營,練摔跤,西八營多是提籠架鳥的,體質較差,練綿拳。當時有很多王公子弟也來學拳,然而大多數人怕苦而學藝不精,僅有時貝勒之子時紹南和武狀元出身的將軍岳柱臣得太極真諦,並且正式拜師楊露禪。旗營下級軍官中有三人得太極真傳,此三人即凌山、萬春、全佑,三人各得所長,凌山善發勁,萬春善剛勁,全佑則善柔化。因礙於舊的等級觀念,三人不能與貝勒子、將軍等人稱兄道弟,故楊露禪令此三人拜其子班侯為師。後來,時紹南因出天花喪命,岳柱臣在中俄邊境戰爭中陣亡。楊露禪再無心教拳,遂辭去武術教官之職,離開了旗營。
楊露禪與其子班侯、建侯,其孫澄甫三代人在北京教拳,對傳播太極拳功勞極大。
武術大師王培生先生早年與天義順醬菜園老闆海淀張四胖子的後人有交。親聽其講述楊露禪初來北京,先在張家落腳避難,而後被推薦到端王府教拳等情況。
太極泰斗吳圖南先生在《太極拳之研究》一書中也有詳細的描述,與王培生先生所講大同小異,只在個別細節上略有出入。1924年,吳圖南先生曾任教於北京西山萬安國小,因而有幸結識了原天義順御醬園張鳳歧(即張四胖子)的後人張伯允。吳聽張講楊露禪初來北京即落腳張家教拳之事。吳又從張先生那裡得到許多楊露禪在張家教拳的資料,其中最珍貴的是《張氏隨筆》(乃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德山一同跟楊露禪學拳的筆記)。由此可見,這段軼事具有極高的歷史真實性。
天賦異稟、萬中難求
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鋪“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
恰巧這段時間陳長興借陳德瑚大宅院中授徒。楊露禪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後被陳發現,嘆其為天賦異稟之武學奇才。然而,陳長興果然是大格局的人物,不但沒有怪罪他偷學,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餘時間正式學習陳家溝拳術。
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
這便是民間傳說中《楊露禪陳溝偷拳》的真貌。傳說中楊露禪為了學習太極拳,假裝啞巴乞丐,混入陳家做家丁,暗中學會了太極拳。基本上,這種說法只是不合邏輯的傳言加工。如果武術真的只要在旁邊偷看就能會能精,那么我們只需要到公園去看別人打拳,就能學得蓋世武功,實乃滑天下之大稽也,亦有詆毀楊氏太極拳史的嫌疑。
比較可能的說法,可能是楊氏在旁窺拳後,自己苦練,後來為陳長興所賞識,進而親自授拳,而卓然一家。
楊露禪三下陳家溝
楊露禪第一次去陳家溝習武,碰了很多次壁,最後只好去陳長興家當傭工,經過持之以恆的決心,感動了陳長興,最後收為徒弟。
楊露禪第二次去陳家溝,楊露禪自河南溫縣陳家溝返回永年之後,一下子把整個廣府城給轟動了。不光是愛好武術的人,就連那些不常出門的老年人和剛剛懂話的兒童,也都紛紛傳言,說是賣煤土的楊老露從河南學來了“太極拳”,技藝高超,人莫能及,任你有千斤之力,只要他輕輕一撥,便可拋出十幾丈遠,真是仙人趕驢,越傳越奇。
楊露禪三下陳家溝學藝,是在道光末年。到了陳家溝,剛進陳長興門首,楊露禪不覺一怔,只見師傅門前景象大變:枯枝殘葉鋪滿青石台階,雞狗糞便堆積門前。楊露禪素知師傅陳長興極愛潔淨,每天早晨必親持掃帚,從院裡掃到門口,從門口掃到街心,連一片落葉、紙屑也不肯漏下。
簡化教學、從學者眾
正式拜師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精髓。四十歲左右,在家鄉永年教拳。其子班侯及健侯在武禹襄學館中習文。而武禹襄則隨楊露禪習武。
後來,被武汝清(武禹襄二哥-刑部官員)推薦去北京授徒。當時因他武藝高強,清代王公貝勒學者也頗多,因而也被聘為旗營武術教師。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 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陳式老架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改動,讓拳架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時間長了,便形成了一種拳式,號稱“太極小架子”。後經其子(班侯及健侯)、孫(澄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輕沉兼有。
時值民國初年,袁世凱執政時期,習楊式太極拳者;如許禹生、宋書銘輩皆為政要,所以得以廣傳。他們著書並創作所謂之武當派歷史,稱明張三豐為祖師,甚至說楊式太極卅七勢由唐朝江南道人許宣平所傳三世七(沒有佐證)衍生而成,而宋書銘更存有先祖宋遠橋抄錄。
反觀當時陳家溝的拳術,仍然只有停留在陳姓家族內部傳承。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的詩中,寫出了“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的句子。
現代人的生活,也多如王公貴族一般,不耐艱苦。楊氏針對一般非武術目的之學習者,所改動的楊氏太極拳,由於其易於學習,因此便成為當今全世界最為流行,學習者人數最多的中國拳法。
因此,現代太極拳的流行,實最得力於楊露禪將拳術的練習方法簡化之功!
以柔克剛、世稱無敵
楊露禪能夠在全國首善之北京授徒的因緣,是由於在一場宴會,無意中被人挑戰得勝開始的。
永年的武氏,在京城裡擔任官職,因此是北京某富豪張家的貴賓。武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將同鄉人楊露禪推薦給張姓富豪認識。張氏因販賣煤炭而致富。每至夜晚,張氏的家就成了官僚豪紳們尋歡作樂的場所,並雇有武術教師多人。此外,還有一些想考上武術科舉、為光宗耀祖的子弟們,在這裡練習武藝,準備應試。為了給一班學藝的子弟們輔導,武氏在一場宴會中介紹了楊露禪。
張家原已雇有多名武術教師都是彪形大漢身強力壯,與楊露禪那瘦小身材無法相比,張姓富豪對楊原有輕視之意。因此,在宴會上楊露禪被安排在武師們的卑位。席間,主人對楊露禪說:
“先生不知是精於長拳還是少林拳?”
楊露禪說:“我的拳法既不是長拳也不是少林拳,而是綿拳。”
主人張氏又問:“那么你的綿拳能否的打人?”
楊露禪答說:“我的綿拳不是用來打人的,但打起來要勝於鐵拳,除了鋼鐵外,凡是父母生的、血肉之體都能打。”
主人聽了這么不卑不亢的回答,其實心裡很不是滋味。非常想試試楊露禪的身手。
因此又說:“你的拳法是否能同在座的拳師比一下呢?”
而在座的拳師,對楊露禪那付文質彬彬身材瘦小的模樣,早看扁了他。但楊露禪當下答應了主人比武要求。
比武開始時,一個拳教師氣勢洶洶地揮拳直奔楊露禪,施了一個餓虎下山的招式,如同蒼鷹般迅速地撲來,楊露禪略一舉手,那位拳教師他立即被打落到幾丈遠的地方去了,跌得渾身血污。另一位拳教師看到此情景,立即從席上跳下來,向楊露禪挑戰,結果也落得同樣下場,其餘就嚇得不敢再比了。主人看到此情,詫異萬分,連忙又擺了一桌酒席,向楊露禪賠不是。
楊露禪在張家比武一事傳開後,許多武術名家都遠道來和楊露禪比武,華北各省的名家無論各門各派,皆非敵手,因此威震京城,世稱“楊無敵”。
後世影響
武術方面: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 第一個將太極武術傳播並發揚光大的人。
對後世文學,特別是武俠小說之影響:
宮白羽武俠小說《偷拳》(又名:《太極楊捨命偷拳》)和由此書改編的電影《神丐》,就是根據上述楊露禪學藝的故事創作的。
吳京在25集電視連續劇《太極宗師》中飾演的楊昱乾的人物原型就是楊露禪,而徐向東飾演的董漢成一角原型則是楊露禪的好友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于海老師飾演的陳正英即為楊露禪的老師陳長興。
社會評價
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大學士觀其精妙的武藝後大加讚賞:“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渾圓一體也。”並書贈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相祝賀。自此,他所創之楊式太極拳名滿天下,使太極拳從民間武術登上了華夏武術的大雅殿堂,成為國粹。
故里晚生 姚洪超撰文《祭太極宗師楊露禪》全文如下:
盤古開天地,楊氏悟太極。絕技壓群英,威名震寰宇。
楊公諱露禪,天賦異稟、萬中難求。薈萃天地之精華,吐納人間之尤物。創大道普度眾生,合陰陽兼濟天下。溢歲月之精彩,流日月之奇光。舒展大方、柔和緩慢,速度緩勻,剛柔內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虛實莫測、身似猿猴。進退自如,登武術之巔;張弛有度,上道家之峰。德隆千秋,桃李滿天下;福澤萬代,太極遍乾坤。
晚生不才,景仰一代宗師;見賢思齊,頓生效顰之念。四十不立,神飛子虛之境;千折百回,魂歸烏有之鄉。念天地之悠悠,望皎皎之明月,思人生之短長,痛中華之彷徨。然心流炎黃之血脈,身居中華之故土;固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仿楊氏太極拳,創姚氏子母詩。文武和歌,繼中華文明之魂;古今呼應,承燕趙文化之魄。盼我輩習武修文,增開拓創新之精神;打破常規,建千秋萬代之偉業。
時運不齊,動大徹大悟之心,命運多舛,起大慈大悲之念。千言萬語,不如莫言;萬紫千紅,不如生命。以報國豪情,迎烈烈之西風;拼一腔熱血,正中華之乾坤。懷忠恕之心,說饕餮回歸善道;存慈悲之念,喚華夏走向正途。此乃胡公錦濤,終任未竟之責;習公近平,全力以赴之任。亦是中華兒女前赴後繼,必須完成之事。
道生萬物,心起陰陽;感天地之神氣,悟造化之靈光。知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看天下萬物,一統太極。
拳術傳承
楊露禪過世後,太極拳傳子楊班侯、楊健侯,後由其孫楊澄甫(1867?1868-1936)修定而成。楊氏太極拳由於從學者眾,影響後世甚巨。因而也衍生了許多楊氏的支派,最為著名的有王氏太極(王壯弘)、鄭子太極拳(鄭曼青)、熊式太極拳(熊養和)、董氏太極(董英傑)、田式太極(田兆麟)、李氏太極拳(李瑞東)、府內派、老六路等等。
太極拳流行的就是楊氏太極拳大架,有108式,46式,競賽48式。最新套路為廣州胡氏所創,為67式。
另外楊露禪在京城所傳第一個套路“太極拳六十四式老架”,由楊露禪大弟子王蘭亭傳給李瑞東及周玉祥,周玉祥為紀念王蘭亭遁入深山道門,改名為“王道人太極拳六十四式”傳吳錦園,吳錦園遷台後傳葉金山,人稱王府皇家太極拳。後來,楊露禪的次子楊班侯(1837—1892)傳楊式小架太極拳於滿族人全佑(1834—1902),全佑之子鑒泉後從漢姓吳,他將父親傳授的楊式太極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點是:重神靜,長柔化,馬弓步時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後時,寧靜而不忘動,架式大小適中,動作緊湊柔和,神志舒靜。在社會上流傳後,被世人稱為“吳式太極拳”。
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所謂88式、簡化24式太極拳等等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由傳統楊氏太極拳演化而來的。以後,楊氏又派生出李式、吳式太極拳,因而在太極拳界楊氏顯然是執大旗地位的。 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於永年的已占其五 。
宗師家世
子
長子,楊鳳侯,早亡,生卒年不詳。
次子,楊班侯(1837-約1892左右)。
三子,楊健侯(1839-1917)。
孫
楊兆林、楊兆鵬、楊兆元、楊兆熊(楊少侯)、楊兆清(楊澄甫)。
曾孫
楊振銘、楊振基、楊振鐸、楊振國
藝術形象
•《太極1從零開始》
•《太極2英雄崛起》
•《太極3:巔峰在望》熱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