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黑頭蠟嘴雀雄性成鳥:額、頭頂、嘴基四周和眼周概輝藍黑色;上體餘部包括頸側均淺灰而沾淡褐,腰和尾上覆羽的灰色較淡;最長的尾上覆羽和尾羽均深黑色,帶金屬反光;小覆羽黑色,外表有黑銅色光澤;中和大覆羽亦為輝銅黑色,最內側的覆羽和背部同色;小翼羽、初級覆羽和初級飛羽概深黑色,第一枚的內翈,次四枚的內、外翈及再次三枚的外翈均具白斑;外側次級飛羽亦輝銅黑色,內側次級飛羽與肩同色;喉、胸和兩脅均呈淺灰沾淡褐色,至腹部轉白;尾下覆羽、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白。
雌鳥與雄鳥同色,但上體比較褐灰。幼鳥概淡褐色,頭頂無黑;中、大覆羽具淡皮黃色先端。
虹膜深紅色;嘴蠟黃色;腳肉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67-95g,♀-65-73g;體長♂218-230mm,♀88-215mm;嘴峰♂24-26mm,♀24-26-mm;翅♂115-119mm,♀112-116mm;尾♂82-90mm,♀81-84mm;跗蹠♂23-24mm,♀22-23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和丘陵的溪邊灌叢、草叢和次生林,也見於山區的灌叢、常綠林和針闊混交林。夏季棲息于山區的針葉林帶,有時深入到鬱林中,也見於針、闊葉混交林,但在遷徙時或遊蕩期多在丘陵和平原的雜木林或喬木林的高大樹上。
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生活外,多集合成小群,很少為大群。9月初離開山地南遷;冬季在華南各省越冬。
性喜活動,不斷地從一枝到另一枝,從一樹到另一樹的飛翔。性又頗怯疑,見到遠處有人即刻飛去,或聽到聲響即行藏匿。飛翔時有一種短促而刺耳的叫聲,音似“tak,tak“;5月開始鳴唱,歌聲音節不多,是由一系列短促的4-5種笛聲構成的,頗優美動聽,而且非常洪亮,傳聞極遠。配對時,雄鳥凌晨就開始停息大樹頂上歌唱,山區人稱它為“優秀歌手”。到8月間還能聽到它的歌聲。 食物隨季節和地區而異。春季以葉芽、嫩葉和榆實等為食;夏季幾乎全為昆蟲和昆蟲幼蟲;秋季嗜食漿果和槭樹種子及其它種子;此鳥亦喜食豆子,而且是從糧庫盜食。黑頭蠟嘴雀不僅在樹上覓食,也到地面,尤其喜在伐木場的朽木上尋覓昆蟲幼蟲餵雛。
生長繁殖
5-6月繁殖,巢一般築於松樹上,有時也在落葉喬木上,均離地面甚高。巢構造粗糙,凹形,由細枝、樹皮纖維和樹葉編成。外徑140mm、內徑90mm、深40mm。每窩產卵3-4枚,呈灰綠青色,具褐和黑褐色斑和細紋;卵的大小(3枚)為24-27mm×18-19.5mm。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3-15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14-15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韓國、澳門、俄羅斯聯邦。
中國為東北、華中、西南地區較常見的留鳥,在天山為冬候鳥。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