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犀鳥是一種奇特而珍貴的大型鳥類,佛法僧目犀鳥科,為本科動物的統稱。犀鳥以某些種類上嘴基部的骨質盔突而著名。嘴就占了身長的1/3到一半,寬扁的腳趾非常適合在樹上的攀爬活動,一雙大眼睛上長有粗長的眼睫毛。最古怪的是在它的頭上。長有一個銅盔狀的突起,叫做盔突,就好像犀牛的角一樣,故而得名犀鳥。
物種信息
學名:Bucerotidae
英文名:hornibills
分類:
目: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科:犀鳥科(Bucerotidae)舊大陸熱帶鳥類
種類:約45種
外形特徵

體長不一,小者如彎嘴犀鳥屬(Tockus),長40公分(16吋);大者如雙角犀鳥(Buceros bicornus, 大犀鳥),長160公分(63吋)。犀鳥一般頭大,頸細,翅寬,尾長。羽衣棕色或黑色,通常具鮮明的白色斑紋。在洞穴中(通常是大樹的洞中)營巢。除地犀鳥屬的兩個種外,所有種類的雄鳥將孵卵的雌鳥用泥封於樹洞內,僅留一個小孔供餵食用。幼雛孵出後雌鳥鑽破泥質封口而出,但幼雛又被封於洞內。
體長在70~120厘米左右,嘴就長達35厘米,占了身長的1/3到一半,一雙大眼睛上長有粗長的眼睫毛,這是其它鳥類中所少有的。它的大嘴和盔突顯得很笨重,其實非常靈巧。採食漿果、捕食老鼠昆蟲、修建巢穴等等工作大嘴都能靈巧地完成。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它的嘴和盔突是中空的,裡面如同蜂可咐,充滿了空隙,這樣能夠減輕重量,雖然輕巧卻非常堅固。
生活習性

大部分犀鳥生活在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以樹上那些多半是啄木鳥啄出來的空洞為巢。喜歡棲息在密林深處的參天大樹上,啄食樹上的果實,有時也捕食昆蟲。爬行類、兩棲類等小型的動物。犀鳥吃東西時,往往先用嘴將食物向上拋起,然後在用嘴準確的接件,吞下食物。在西雙版納的密林中,身型龐大的犀鳥,飛行速度較慢,飛翔時翅膀發出極大的聲響,就像天上過飛機一樣,而且停落在樹頂時,不時地發出響亮而粗歷的鳴叫聲,連續不斷,能傳出很遠,如同馬嘶一般。
犀鳥是一種珍貴而漂亮的鳥類,一般壽命在30~40歲左右,最高壽的可達50歲。

生長繁殖

犀鳥非常重感情,每年冬季成群活動覓食,喜食果食,也食老鼠、蛙類、蛇、蜥蜴及各種昆蟲。
犀鳥春末夏初交配,它們選擇在天然大樹洞裡孵卵,當雌鳥產完卵後,就臥在樹洞裡孵卵,雄鳥銜泥將洞口封閉,只留一個投食的小孔,在雌鳥臥巢孵卵期間,全由雄鳥銜食從小孔中給雌烏餵食,直到孵出的雛鳥羽毛長齊。雄鳥每天遠尋近覓,勞碌奔波於森林與"家庭"之間,把獲得的食物餵進雌鳥和雛鳥的嘴裡。雄鳥白天忙過,夜晚還要棲息在洞外樹上,站崗放哨,警惕妻兒受到敵人的侵害。待幼鳥羽毛豐滿,雌雄鳥才破洞團聚,並共同帶領小鳥練飛覓食,一對犀鳥中,如有一隻死去,另一隻絕不會苟且偷生或另尋新歡,而是在憂傷中絕食而亡,故被人譽為“鍾情鳥”。
分布範圍
犀鳥是典型的熱帶森林鳥類,全世界共有45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亞洲南部。中國的犀鳥大多生活在雲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廣西南部,共有4個種分別是:雙角犀鳥、冠斑犀鳥、白喉犀鳥、棕頸犀鳥,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種群現象

觀賞價值
2008年5月3日,廣西南寧市南寧動物園生態犀鳥館“五一”期間正式開放,受到遊客歡迎。這個生態鳥館占地近2000平方米,模擬鳥類的野外生存環境,設定假山、瀑布、溪水、綠樹等,除飼養160多隻珍稀的雙角犀鳥、皺盔犀鳥、冠斑犀鳥外,還飼養著黑冠鶴、火烈鳥等其它珍稀鳥類。
犀鳥之鄉

犀鳥是一種形態優美、色采艷麗的鳥兒,它深受沙撈越人的喜愛和崇拜,是當地人的心目中的神鳥,地方非常尊貴。沙撈越的州徽就是一隻可愛的犀鳥形象,因而沙撈越號稱“犀鳥之鄉”。
沙撈越的土著保存著許多與犀鳥崇拜有關的習俗,十分有趣。在他們居住的長屋裡放置儘可能多的犀鳥雕刻被視作是一種無上榮光,他們認為這些華麗而鮮艷的雕刻是獻給神最好的貢品,在每年的“鳥節”上,以犀鳥雕刻祭神是一種必須的儀式。這一習俗從獵人頭時代保留至今。此外,當地的舞蹈中也有模仿犀鳥飛翔的動作。
重大報導

南國早報2007年9月26日報導,南寧市動物園在搬遷犀鳥園過程中,一隻大犀鳥受驚破籠出逃。犀鳥在動物園內逗留幾天后,飛出園外,在市內專挑大榕樹落腳吃榕樹果,並且樂不思家。為此動物園專門成立特別行動小組,欲誘捕犀鳥“回家”。
2007年9月23日,南寧市大學路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職工發現一隻大犀鳥後,他們告知南寧市動物園相關負責人。飼養員趕往途中,大犀鳥展翅飛走,飼養員只知道犀鳥飛往西鄉塘農貿市場方向。24日上午9時,大學路廣西區電信公司職工培訓中心師生又發現這隻犀鳥,大傢伙在培訓中心內三四棵大榕樹間來回飛,采果子吃。動物園飼養員小梁獲悉後,趕來守候。24日上午12時許,記者趕到現場。校內幾名學生擔心打擾正在大榕樹上安心吃果的犀鳥,放輕腳步、小聲說話。在學生的指引下,記者上到一棟教學樓三樓,看見犀鳥站在榕樹梢上,張開特有的彎彎大嘴,專揀成熟的榕樹果吃。吃完一枝樹杈果實,又跳往另一樹杈,碩大的身體壓得枝條搖搖晃晃。據飼養員小梁介紹,這隻調皮的犀鳥體長有1米左右,體重約有6公斤,價值幾萬元,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遷園捕捉中,這隻大犀鳥用大嘴“剪”破網籠逃出,原先一直在動物園內大榕樹間落腳。他們多次用下了麻醉藥物的香蕉逗誘,想將之麻醉後捉犀鳥回園,然而犀鳥根本不吃他們下藥的食物,誘捕沒有成功。9月21日犀鳥還飛出了飼養員小梁的視線,這讓她很擔心。22日,犀鳥又飛回動物園舊的犀鳥園找同伴,與同伴“對唱”了大半天后,繼續在附近榕樹間落腳。23日再次外飛,幾個飼養員騎著機車輪番外出四處找尋。大家都擔心犀鳥吃不好睡不著。24日再次看到它,飼養員安心了許多。

24日下午1時許,小梁繼續盯梢。雨水將犀鳥羽毛淋濕。小梁說,犀鳥翅膀羽毛被淋濕就不怎么飛得起來。她馬上打電話請示單位負責人,可否用“繩套”捉捕?負責人不同意,只是吩咐她繼續盯梢。25日上午,動物園專門成立特別行動小組,首選方案依然是誘捕,但誘捕還沒成功。
相關文化
犀鳥節
馬來西亞的伊班族人崇拜犀鳥,把它奉為神靈,伊班族人每年要慶祝犀鳥節(又稱豐收節)。節日當天,男女老少盛裝艷抹,女人們更加打扮得花枝招展。首先要祭鳥,祭品是豬肝,以豬肝的顏色和紋理來推斷今年的凶吉禍福。祭鳥過後,進行其他慶祝活動,白天有鬥雞和龍舟賽,夜間是聚餐和歌舞晚會。
傳說

岩哥和玉罕死合,變成了一對諾戈(犀鳥),比翼雙飛,形影不離。但岩哥變成的雄犀鳥仍然不改舊習,當雌犀鳥孕育兒女之時,它仍然要把她關在室內封死大門(樹洞),以免愛妻受到意外傷害。
佛法僧目百科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鳥綱的一目。成員體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多數種類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有些種類食魚,還有些種類食果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