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 《證類本草》雲“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 宋代鳳髓被列為八珍之一。 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鳳凰共有五種,即五鳳,《國小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現代網路有為今人謊造、訛傳的版本,以朱雀為鳳凰中赤者,實為大錯。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羽嘉生應龍。應龍生鳳凰”,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

鳳凰種類

鳳凰 鳳凰

“鳳”和“凰”原指兩種五彩鳥,鳳是鳳鳥,凰則是皇鳥,《山海經》曰: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 一曰鳳鳥。後世人通常將鳳和凰解釋為雌雄不同的同一種鳥。鳳和凰不是任何現實中存在的鳥類的別稱或化身,是因為有了“鳳凰”這個概念以後,人們才試圖從現實中找到一些鳥的形象,去附和、實體化這種並不存在於現實之中的鳳凰。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認為鳳凰的形象源於朱鳥,而《五行大義》中認為鳳凰屬於朱雀的一種,與網路上將朱雀歸於五鳳的說法截然相反。

鳳凰種類繁多,因種類的不同其象徵也不同。傳說中共有五類,即五鳳:

太史令蔡衡曰:凡像鳳者有五色,多赤者鳳,多青者鸞,多黃者鵷雛,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鴻鵠。

除了鳳、凰、鸞三種以外,比較有名的還有鸑鷟、鵷鶵、鵔鸃、鷫鸘、翳鳥、鶡、鶉、鵠、焉、鶠、鵾雞等別稱或種類,還有說法將大鵬、帝江(帝鴻)、重明鳥也歸到鳳凰之類。各種名稱或種類之間關係密切,說法眾多。

一般使用“鳳凰”這一稱謂時,僅指鳳和凰,其它歸為鳳凰之類的鳥不能用鳳凰這一稱呼,而應當用其本名。

鳳的記載

《論語讖》曰:“鳳有六象九苞。”六象者,頭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風,足象地,尾象緯。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聰達,舌詘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銳鉤,音激揚,腹文戶。行鳴曰歸嬉,止鳴曰提扶,夜鳴曰善哉,晨鳴曰賀世,飛鳴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實。故子欲居九夷,從鳳嬉。物飛而生子。

鸞的記載

瑞鳥也。

張華注曰:鸞者,鳳凰之亞,始生類鳳,久則五彩變易,其音如鈴。周之文物大備,法車之上綴以大鈴,和鸞聲也,故改為鸞駕。

鵷鶵的記載

《山海經·南山經》:“(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皇、鵷鶵。”郭璞註:“亦鳳屬。”

《莊子·秋水》云:“南方有鳥,其名鵷雛,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鴻鵠的記載

《說文》:“鴻, 鴻鵠也。”又:“鵠, 鴻鵠也。”王氏句讀云:“ 鴻鵠二字為名,與黃鵠別。此鳥色白,異於黃鵠之蒼黃也。”博物志云:“ 鴻鵠千歲者,皆胎產。”按:爾雅翼云:“鵠即是鶴音之轉,後人以鵠名頗著,謂鶴之外別有所謂鵠,故埤雅既有‘鶴’,又有‘鵠’。蓋古之言鵠不日浴而白,白即鶴也。鵠鳴哠哠,哠哠鶴也。以龜、龍、鴻、鵠為壽,壽亦鶴也。故漢昭時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而歌,則名黃鶴。神異經鶴國有海鵠。其餘諸書文或為‘鶴’,或為‘鵠’者甚多。以此知鶴之外無別有所謂鵠也。”

鸑鷟的記載

此鳥為鳳凰之佐。 《禽經》云:鳳之小者,曰鸑鷟。五彩之文,三歲始備也。

《國語》曰:周之興也,鸑鷟鳴於岐山。

形象習性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說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山海經·圖贊》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朴子》對此解釋:“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南宋地理學家周去非編纂的地理名著《嶺外代答》,對鳳凰所做的記述非常詳細:鳳凰生於南方的丹穴,在邕州(今廣西南寧)人跡不至的高崖之上才會築巢。鳳凰身披五彩羽毛,大如孔雀,百鳥遇之必然圍繞站立。頭頂上的羽冠常盛水,雌雄輪流進食,從不接近人間。還有記錄,鳳凰在兩江地區的深林築巢,產卵以後,雄鳳用木枝混合桃膠,將雌凰封閉在巢穴里,只留下一個很小的氣孔。然後雄鳳尋找食物飼養雌凰,如果得到食物就拆除封蓋,得不到食物就會封堵孔洞將雌凰窒息而死。

歷史起源

河姆渡鳳凰 河姆渡鳳凰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鳥圖騰崇拜多和太陽崇拜相聯繫。廣為人知的三足烏,原本就是“日中陽鳥”;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所採用的四川金沙“太陽神鳥”金飾也是四隻神鳥圍繞太陽鏇轉飛翔的造型。這種對太陽和鳥的雙重崇拜,促生了中國文化一個重要形象——鳳凰的誕生。

《白虎通·五行》記載:“其帝炎帝者,太陽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屬續。其精為鳥,離為鸞,分三事也。”

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鳥鸞是他們祖先的使者,而對這二者的崇拜都來源於鳥圖騰信仰。

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鉤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著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河姆渡鳳凰一度被考古界認為是中國最早的鳳凰圖案。

沅水鳳凰 沅水鳳凰

1991年,湖南省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了一件高直領白陶罐,上面戳印鳳凰圖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歷史。經專家鑑定,沅水鳳凰早於河姆渡鳳凰約四百年,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白色陶罐的頸部和肩部,有兩隻飛翔的神鳥鳳凰,一隻正面,一隻側面回首,姿態雄健。它們具有神話傳說中鳳凰的鮮明特徵:有冠,有非常長的喙,長頸,有漂亮的長尾。最為奇特的是,兩隻鳳凰的食囊部位還戳印有獠牙、吐舌的獸面紋,顯然此時就已經是一種組合式的神物了。

鳳凰在歷史上、現實生活中,和龍一樣,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樑。人類藉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繫。

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系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徵: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混合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論述,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歷史演變

商周

學術界觀點多傾向於否定歷史中確實曾有過鳳凰,但甲骨文、金文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並非不存在的鳥類。

甲骨文中,“風”通“鳳”。殷墟曾出土過一片甲骨,“甲寅卜,呼鳴網,獲風。丙辰,獲五。”這條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鳴用網捕鳥,於丙辰這天捕了五隻鳳。“由於系用網埔之,故所獲自是生鳳。 ”早期金文《中鼎》銘辭中有:“……歸生風於王。”文中所提到的“生風”一詞,郭沫若曾斷定指活鳳凰。

商·玉鳳 商·玉鳳

鳳凰的最早的典籍記錄,是《尚書·虞書·益稷第五》篇。書中敘述大禹治水後,舉行慶祝盛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在儀式上載歌載舞。最後,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

商周時期,鳳凰被看作是一種神鳥。故玉器和青銅器上鳳紋的刻劃,突出地表現統治者的“天命”觀念。這時的鳳紋幾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寬大有力的爪,顯示出一派勇武健碩的情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鳳字,也完全表現出這樣一種特徵,這時的鳳紋完全是鳥類的神秘化和藝術的誇張。

商周青銅器上的鳳紋的主要形式特徵,考古界的具體的看法是:這些鳳紋都是鳥的側面形象,在青銅器上往往作對稱式的排列。鳳冠,有多齒冠、長冠和花冠三種,凡有勾喙的鳥體都可稱之為鳳,且絕大部分鳥喙呈閉合的彎鉤形。頭部的眼大多為正圓或橢圓形,鳳體作鳥體或雞體型。長短的比例常常根據裝飾的部位而有不同的變化。花冠鳳紋都作卷體式,鳳的首尾相接,主要裝飾在壺和簋一類器物上。鳳紋最富有變化的是尾羽,有長尾、垂尾、分尾和對稱連尾等形式。長尾鳳紋的尾部最長的可達鳥體的四分之三,誇張的手法令人讚嘆。長尾或鳳鳥紋的尾端又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它們主要流行於殷墟中期到西周中期。鳳紋尾羽較寬作下垂狀,稱垂尾鳳紋,盛行於西周中期。較晚的鳳鳥紋因構圖變化,使尾羽和鳳體分離,即是分尾式。分尾也有上卷和下卷的不同,大多盛行於西周中期。

商周時期的鳳紋,大多以雄渾、肅穆、穩健而見勝,顯示了奴隸制社會的等級森嚴、凝重保守的風氣和當時的審美情趣。不僅作為一種實用圖騰標記,而且逐漸推廣而成美的藝術形象。

先秦

楚·虎座鳥架鼓 楚·虎座鳥架鼓

戰國秦漢以後,鳳凰完全被神化成一種靈異之鳥,但關於鳳凰出現的記載卻仍然時有所見。例如《左傳昭公(元年~三十二年)》:“我商祖少吳摯之立地,鳳鳥適至,故紀於鳥師而鳥名。”

戰國時期是百家諸子爭鳴,新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鳳紋展現了新的風貌。鳳紋開始變得婉曲秀麗,嫵媚多姿,姿態柔美。

收藏於湖北省荊州市博物館的虎座鳥架鼓,兩隻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臥虎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隻長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鳴鳳,背向而立的鳴鳳中間,一面大鼓用紅繩帶懸於鳳冠之上。通體髹黑漆為地,以紅、黃、金、藍等色繪出虎斑紋和鳳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繪絢麗輝煌,既是鼓樂,也是藝術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鳳與虎的組合形象中,鳳高大軒昂,傲視蒼穹,虎卻矮小瑟縮趴伏於地,反映了楚人崇鳴鳳、嚮往安詳的意識和征服猛獸、不畏強暴的精神。

秦代

秦·彩繪鳳魚紋漆盂 秦·彩繪鳳魚紋漆盂

秦代時期鳳紋氣質剛健,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其形象或高傲闊步、或氣宇軒昂、或挺胸展翅、表現出的是一種流動的、健壯的、生機勃勃的活力。從過去以抽象線條為主逐漸發展為形象的具體刻畫,所以日益趨向寫實;從過去神秘色彩較濃厚的形式,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和裝飾性。因此,從藝術價值來說,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1975年雲夢睡虎地11號墓出土了秦代彩繪鳳魚紋漆盂,內底繪兩條遊動自如的魚與一隻單足佇立的鳳鳥,紋樣宛轉奔放,富有動感,畫面運用了三足鼎立的構成方法,通過對不同動物紋樣的“經營位置”,使畫面力場在觀者心理上達到平衡。

和戰國時期的虎座鳥架鼓相比,彩繪鳳魚紋漆盂的鳳紋更具裝飾性,鳳鳥不再像戰國時期鳳虎對比那樣具有壓倒性的對比優勢,其體量與兩條游魚相差不多,但鳳鳥的頭部位於漆盂中心,誇張的頭冠橫穿內底,動靜之間顯示其處於絕對的重心地位。

漢代

《漢書》載,漢宣帝時“鳳皇神爵數集” ,鳥身“高五、六尺”。《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第一》載:“建武十七年,有五鳳皇見於穎川之陝縣” 。注引《東觀漢記》曰:“鳳高八尺”。而據《京房易傳》:“鳳皇高丈二。”漢代人所描繪的鳳凰形體特徵,有一個共同之處,這就是鳳凰體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漢代對於“四靈”,有兩個說法:一個是麟、鳳、龜、龍;另一個為天之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西漢·立鳳形紅玉佩 西漢·立鳳形紅玉佩

又《拾遺記》記述:“堯在位七十年……有祗支之國,獻重明之鳥,……狀如雞,鳴似鳳,能摶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害……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於門戶之間,則魑魅醜類自然退。”據此,考古學家認為,漢畫像石墓中,墓門鋪首之上所刻對稱鳥獸,其鳥具冠展翼,若鳳凰者,即取意於重明鳥也,認為她能驅退鬼蜮魑魅,故用以裝飾拱衛墓門和龍紋一樣。

漢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形成時期,鳳文化在這一時期獲得了較大發展。在漢代各種工藝品和建築裝飾上,自然界的鳥,幾乎都用作圖案題材。如雁、燕、鷹、鳧、鶴、鸚鵡、孔雀、錦雞、喜鵲、烏鴉、麻雀、鷺、鸛、鴛鴦、鴟梟等等。但是,最鮮明而富有時代特徵的是鳳凰一類神化的瑞鳥紋樣。這些能給人們帶來祥瑞和兆慶的神鳥,在裝飾物上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這些鳳鳥形體大方,挺胸展翅,高視闊步,氣宇軒昂。漢代的鳳鳥圖案,充分流露出形象的動態與氣勢,處處表現出整體的容量感、線形的速度,以及變化的力量。

大概由於“五彩大鳥”的高度理想化,漢代的鳳鳥紋樣雄偉而不強悍。漢代鳳紋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按不同的裝飾物套用而採用適合的造型,如漢代漆器上的鳳紋樣、漢代瓦當、畫像石上的鳳鳥紋樣、與漢代青銅器上的鳳紋樣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色。即使是一方小小的“肖形印”鳳紋圖案也別具風韻,其簡潔、拙樸、渾厚的形式美至今仍為人們讚賞和樂道。

漢代的鳳紋大都按不同的裝飾物套用而採用適合的造型,從風格特徵上看,漢代玉鳳紋既穩定了戰國時期玉鳳紋的典型特徵,又在造型、紋飾上打破陳規,巧妙地將漢代的藝術風格滲透其中。具象鳳紋穩中有變,多元並存;抽象鳳紋大膽創新,更加寫意。二者之間虛實相應、相輔相成。漢代玉鳳紋的三期發展,反映了典型漢代風格的玉鳳紋是形成於西漢中後期的。

從文化上看,獨尊儒術、漢繼楚緒和道家思想的瀰漫,使漢代的精神文化中帶有貴玉、崇鳳的文化基因,這成為漢代玉鳳紋流行的動因。“引魂升天之使者”、“有德君子之指代”、“辟邪壓勝之靈物”,“權力威儀之象徵”、“靈與美之化身”這五大文化內涵反映了玉鳳紋的使用功能、社會意義及審美情趣,體現了現實主義與宗教主義的契合。

魏晉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魏晉南北朝時期,鳳紋的形式特徵在漢代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發展,由於當時佛教的盛行而使鳳鳥形象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裝飾題材擴大了,花卉纏枝紋樣廣泛套用,鳳凰多採取在清新的花卉圖案之中展翅飛翔之形象,顯得格外的瀟灑自如,輕盈妙曼。

唐代

唐·丹鳳門 唐·丹鳳門

唐代鳳凰文化非常發達,作為國家象徵的大唐皇宮更是如此,大明宮正南門即名為:丹鳳門。

唐代的“鳳凰熱”,主要表現在以鳳喻人,以鳳作裝飾,以鳳美稱事物,以鳳喻示婚姻情愛。關於唐代的“鳳凰熱”,《全唐詩》便是一個很好的佐證。在《全唐詩》中,鳳字出現了2978次,凰字282次,鸞字1080次,鳳凰的這三種最有代表性的稱謂出現的總數約占《全唐詩》總目數的十分之一,平均約每十首唐詩就有一個“鳳”字或“凰”字或“鸞”字。

唐以前,人們不輕易以鳳喻人,偶爾能夠被美喻為鳳凰的僅為君王、聖賢或是超群拔俗之人,被喻為鳳凰的女性更是寥寥無幾。然而到了唐代,鳳凰喻人被人們使用得自由而隨意。

唐·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唐·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

唐代時期鳳紋華美豐滿,氣韻生動,姿態多變,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燦爛一時,裝飾藝術的形式感也更加強烈。人與社會的關係已成為實用美術常見的題材,在內容上更加富於生活的情趣。自秦漢以後,鳳鳥的瑞祥觀念稍見淡薄,各種新的形式便自然地脫穎而出,或清健、或壯美、或淡雅、或華麗。鳳紋表現的各種形式,對唐代開拓的裝飾藝術的一代新鳳,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唐代鳳紋的造型更加“鳥體”化,許多銅鏡上的鳳紋都輕歌漫舞、生意盎然,充滿快樂情趣。成雙成對帶有本土神仙意味的“鸞鳳”,嘴上銜著一條打有“同心結”的飄帶或瑞草,和鳴祝頌,象徵著美滿幸福,這自然和輝煌的盛唐的物質文化生話息息相關,反映出歌舞昇平的氣象。另外,從唐代頭飾及敦煌佛窟中出現的鳳鳥圖案上可看到唐代鳳紋進一步與人們的生活情趣相和合的現象。如女性頭部裝飾的金釵花冠上,鳳紋以特有的豐腴的容姿,反映出時代的品味。

宋元

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宋·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宋代裝飾藝術在觀念形態上偏重寓意,鳳鳥紋樣便也多吉慶如意的民俗思想願望和氣息,如政和年間的“鳳戲牡丹”、“百年好和”、“喜相逢”圖案已漸漸地成為程式化的表現方式,鳳凰寓意美好的內涵在這一時期得到充分發揮。

宋代鳳紋比較清秀,比較寫實細膩,喜用柔和的線條,顯示怡然自得的情調。具體表現在鳳鳥頭上的冠是如意形的,嘴巴短粗,眼睛細長,長腿,散條長尾,每片鱗羽都細緻地描繪出來。

宋代瓷器工藝的發達,使鳳紋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天地。宋代鳳鳥裝飾紋樣,可以從瓷器上找到許多優秀作例。耀州瓷是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名品青釉提梁倒注瓷壺的提梁一隻伏臥著、圓眼短嘴的鳳凰,正是宋代鳳紋比較寫實細膩的反應。壺嘴為一張口側臥的母獅,壺身一周飾有凸雕的纏枝牡丹花,因為鳳凰、獅子和牡丹分別為百鳥之王,百獸之王和百花之王,這件壺也被稱作“三王壺”。

元代瓷器裝飾成熟,鳳紋的種種表現都富有藝術性,有些形象隨手畫來,濃淡得宜,明快流暢。

明清

到了明清時期,鳳紋裝飾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造形,無論在圓形、方形或各種各樣的裝飾形體內,紋樣構成都各具其內在形式,而鳳紋的共性形態,也進一步規範化。其中,如明清的“團鳳”圖案,最是獨具一格的飾模式,它與織物上的“團花”。器物上的“開圓”相配適,表現出特有的裝飾風格。當年南京織造雲錦的老藝人,在長期的實踐設計中,總結出一套畫鳳口訣:“鳳有三長,眼長、腿長、尾長”,並要“首如錦雞,頭如藤雲,翅如仙鶴”。這代表了明清工藝美術品上鳳鳥紋樣的成熟的裝飾特徵。明清裝飾藝術的最富有生氣的作品,就是大量的民間工藝品。民間的藍印花布、刺繡、挑花;民間木雕、石雕、磚雕和民間剪紙等作品中,形式感更加強烈,手法也更為豐富多樣。

明·孝端皇后六龍三鳳冠 明·孝端皇后六龍三鳳冠

明清時期的鳳鳥,是在朱雀、鷙鳳的基礎上以鳥為原形加以變異的。長足蛇頸,嘴顯然是鷹化,目光銳利,肉狀雄雞冠,孔雀狀三翎巨尾。後來經過發展變化,又將雄鴛鴦翼側聳立狀羽毛附於鳳的同等部位等,成為今天的鳳凰形象。在絲綢裝飾題材有雲鳳、團鳳、穿花鳳等,並將他它們與吉祥的寓意聯繫在一起,以寄託美好的願望。

鳳冠是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鳳冠是皇后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明清時一般女子盛飾所用彩冠也叫鳳冠,多用於婚禮時。據考古得知,鳳冠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但現代所能見到的完整實物,大多屬於明代。

明朝定製:凡遇大典,皇后冠用九龍四鳳三博鬢(左右共六扇)、皇太子妃則用九翠四鳳雙博鬢(左右共四扇),行走時帽子兩側的帽扇會展開。

明孝靖皇太后三龍二鳳冠,內部用漆竹絲作成圓框,邊緣上鑲金口圈一周。冠上飾金龍三、翠鳳二。正中一龍及二鳳皆口銜珠寶結,每結系珍珠三顆,紅、藍寶石各一塊,鳳背滿飾珍珠。冠上共嵌紅、藍寶石95塊,珍珠3426顆,總重2165克。
上飾金龍六,翠鳳三。正面頂部正中一龍,口銜珠寶滴,兩側在如意形雲頭上各飾一飛龍,口銜珠寶串飾;中層三鳳口銜珠寶滴,作展翅飛翔狀,下層為大珠花三樹。所嵌寶石共128塊(其中紅寶石71塊、藍寶石57塊),珍珠5449顆。冠總重2905克。

近代

近現代鳳凰文化主要體現在大量的民間工藝品中,如藍印花布、刺繡、挑花、民間木雕、石雕、磚雕及民間剪紙等。這些鳳鳥紋飾,不僅富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同時也牢牢地保持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情趣。

現代發展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標誌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標誌

鳳鳥作為一種現實與理想相結合的飛禽,在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已成了納福迎祥、驅邪禳災的象徵。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理念的象徵和審美形式的體現。在經歷了數千年演變的鳳紋藝術,今天仍在不斷創造著新的形式。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鳳凰的形象作為火炬接力的標誌設計,象徵通過火炬接力把北京奧運會吉祥美好的祝福傳遍全中國,帶給全世界。火炬接力圖形所選鳳紋出自傳世寶物明代御賜秦良玉平金銹龍鳳袍。明代巾幗英雄秦良玉請纓抗清,威震四海,屢立戰功,聲名遠揚,為後世傳頌。此件龍鳳袍,就是皇帝為獎勵她在作戰中的勝利而御賜的。火炬接力圖形是將鳳紋與祥雲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虛實相間。

香港鳳凰衛視的台標成功地借鑑了中國傳統的鳳凰紋樣,並採用中國特有的結構形式,一鳳一凰振翅高飛,同時用兩隻飛翔盤鏇的鳳凰形象代表了兩種不同文化的互補和交融,將媒體的特點充分表達。

國外鳳凰

雖然鳳凰像龍一樣在西方世界裡也有,但是中國文化中的鳳凰與西方文化中的phoenix無論在外在形象、神話起源和文化內涵等方面都不完全等同,以下種種被譯為鳳凰的外國神鳥絕不可等同於鳳凰。

差異性比較

一、形象上的差異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1、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是百鳥之王,是集合了多種動物特徵於一體的想像性的動物。鳳凰是祥瑞、永生、愛情、專制皇權和民族文化的象徵。鳳凰崇拜起源於鳥崇拜,鳳的形貌、鳳的名字、鳳的雌化以及鳳崇拜的文化含義都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國鳳崇拜是靈物崇拜而非圖騰崇拜。據《爾雅·釋鳥》所記載,中國的鳳凰形體為“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 。劉城淮在深入研究後認為“鳳凰是以雉類為主體,融合了鷹等許多種鳥的典型形象。”

2、鳳凰在英語中對應的一詞phoenix來源於希臘語,意為紅色,紅色是火之色,因為鳳凰與火有著很深的淵源,於是鳳凰也常被稱作火鳳凰。

在希臘神話中phoenix被描寫為鷺,是一種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神鳥,體大如鷹,有金、紅兩色羽毛,艷麗無比。古埃及人則把phoenix描繪成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在西方古典文學中更多以孔雀或是老鷹的形象出現。在西方最早詳細描述phoenix的人是希臘歷史學家赫羅多特斯(Herodotus),他說:“我並沒有親眼見過它,只是在繪畫中見過,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黃色的,一部分是鮮紅色的,外形像一隻巨鷹,而且還擁有美麗的歌喉。

二、起源上的差異

中國鳳凰 中國鳳凰

1、中國鳳凰的來源,根據神話傳說,鳳是從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傳說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龍圖騰的啟示後,她仿照黃帝制定龍的圖騰的方法,經過精心挑選組成了一對漂亮華麗的大鳥。後來造字的倉頡就為這兩隻大鳥取名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鳳凰”的來歷。

在文獻記載中,中國的鳳凰起源於鳥,《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

鳳凰還有個名字叫鸞。在《山海經》里:“有五采鳥三名:一曰鳳鳥,一曰凰鳥,一曰鸞鳥。”

到了周代,鳳凰已經成為一種神鳥,和麒麟一樣,代表祥瑞之兆,同時鳳凰也代表高節,象徵著君子。

埃及太陽鳥 埃及太陽鳥

2、西方phoenix的來源混合了亞述人(Assyrian)的不死鳥和埃及的太陽鳥演變而來。亞述人的不死鳥是西方人最早接觸到的鳳凰傳說,不過它雖然會重生,但卻不是浴火重生。埃及的太陽鳥來源於太陽崇拜,世上只有一隻太陽鳥,象徵著不朽,它和印度的神鳥一樣,也是隔300年到500年自焚重生一次。只是埃及的鳳凰外形並不很好看,也有人認為埃及的太陽鳥實際上是從東方傳來的。在西方,最早提到不死鳥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紀的希臘詩人《神譜》(Theogony)的作者赫西奧德(Hesiod)。

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對Phoenix是這樣描述的:“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來的,只有一種例外,它們可以再生,亞述人稱之為不死鳥(Phoenix)。Phoenix並非靠花草果實維生,而是以乳香為食,在降生五百年後它會落在棕櫚樹頂端的橡木枝上為自己搭建一個巢,然後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沒藥等香料,銜入巢內,墊在自己的身下,當它呼出最後一口氣後會悄然死去,此時從它的身體裡將飛出一隻新的不死鳥,同樣擁有五百年的生命。等這只不死鳥長大到有足夠的力量時,就會把父母的巢從樹上升起,銜往埃及的赫利奧波利斯城,放在太陽廟裡。這個巢是它的搖籃,同時也是它父母的墳墓。”

正如奧維德所說,Phoenix的記載源自亞述人,不過在世界各地都有類似的神話,除了中國的鳳凰還有日本的(ほうおう)、俄羅斯的火鳥(Firebird)、埃及的太陽鳥(Benu)、美洲的葉爾(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這些鳥都有死而復生的特點,而且同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

三、文化意象上的差異

鳳求凰 鳳求凰

1、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為鳳,雌為凰。西漢的司馬相如就有一首著名的琴曲《鳳求凰》。後來,中國人把鳳和雄性的龍結合在一起,與龍並駕齊驅,有著圖騰般的高度,被炎黃子孫世代敬仰、崇拜,從而創造出豐富燦爛的龍鳳文化。

在成語中龍與也鳳也總是搭配出現,如:龍飛鳳舞,鳳表龍姿,龍興鳳舉,龍鳳呈祥等。

鳳凰的形象經常用於帝後的用具及衣物的裝飾,所以也是帝後的象徵。帝王服“龍袞”,帝後便戴“鳳冠”;帝王住“龍邸”,帝後便居“鳳樓”;帝王有“龍火衣”,帝後便有“鳳頭”。龍象徵權威、尊貴,而儀態端方的鳳凰象徵著美麗、仁愛。兩者結合則是太平盛世、高貴吉祥的表現。

此外鳳凰的形象常出現在古代的詩辭歌賦中。例如溫庭筠的《菩薩蠻》:“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明鏡照新妝,鬢輕雙臉長。畫樓相望久,欄外垂絲柳。音信不歸來,社前雙燕回。”

鳳凰悠久的歷史和富貴的蘊涵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實際上它不僅局限於皇家貴族,在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到處都有鳳的身影,如穿戴有鳳冠、鳳鞋、鳳釵;吃有鳳翅、鳳爪;住有鳳樓;剪紙、刺繡都會以鳳凰為題材,這都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是喜慶、太平、人才、幸福的象徵。

2、相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鳳凰內涵,西方phoenix則更強調了其重生、復活的美好一面。在西方神話中,鳳凰(phoe-nix)有“不死鳥”、“長生鳥”的美譽,是“長生不死”的象徵。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不但象徵了“重生”、“復活”,還代表了美好的事物,甚至是愛情。由於它具有不朽、復活和重生的含義,在西方石棺上經常可以看到phoenix的形象。中世紀習慣把鳳凰和十字架畫在一起。鳳凰還是貞潔的擬人形象的標誌。儘管對它重生的時間長短有著不同的說法,早期的基督教藝術和文學都將它視為復活、不朽和重生的象徵。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在現代生活中,phoenix死而復生的形象深入人心。例如,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在2001年911事件後,重建工程被命名為“鳳凰工程(Project Phoenix)”。由於phoenix所承載的文化內涵,英語國家的一些藥店將其作為徽記掛在店門口,來求得“長生”之吉利。而一些戒毒所也命名為phoenix,取其拋棄前生重獲新生之意。

除此之外,西方人還將phoenix視為凝聚愛情的神物,因為“愛”會像phoenix一樣生生不息,永不磨滅。莎士比亞的長詩《鳳凰與斑鳩(The Phoenix and Turtle)》中phoenix則是美麗和珍貴的象徵。約翰·鄧恩的詩中phoenix則是愛情的見證。

總之,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所傳達的是重生、復甦、完美、愛情等文化含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所側重表達的吉祥、喜慶、高貴不盡相同。另外,在西方文化中鳳凰也沒有和龍配套而雌化,而是獨立的美好象徵。

四、鳳凰習性的差異

1、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鳳凰與梧桐樹有密切的關係。由於梧桐樹高大挺拔,為樹木中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古人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繫在一起。鳳凰是鳥中之王,而鳳凰最樂於棲在梧桐之上。比如在《詩經·大雅·卷阿》里,就有關於梧桐的記載:“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這首詩說的是梧桐生長的茂盛,引得鳳凰啼鳴。菶菶萋萋,是梧桐的豐茂;雍雍喈喈,是鳳鳴之聲。

在莊子的《莊子·秋水篇》里,也說到梧桐。在說到莊子見惠子時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在這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鳳凰聯繫在一起,這裡的“鵷雛“就是鳳凰的一種。他說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只有遇到梧桐才落下。

由於古人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繫在一起,所以人們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過去的殷實人家,常在院子裡栽種梧桐,不只因為梧桐有氣勢,而且還因為梧桐是祥瑞的象徵。

2、在西方文化中,無此文化內涵。

五、鳳與風的關係的差異

1、在甲骨文里,“鳳”、“風”二字同音、同義、同字、通用。這是王國維論證的觀點,也是甲骨文的基礎知識。《禽經》:“鳳禽,鳶類。越人謂之風伯。飛翔,則天大風。”郭沫若《卜辭通纂》卷二:“古人蓋以鳳為風神。”

由上可知,鳳是風鳥,原型即是風。在古代風神信仰中,認為世界上的風是由巨大的鳥拍動翅膀產生的,這種能產生風的鳥就是鳳凰,故崇拜鳳凰為各方風神,認為四方各有一隻巨鳥在拍動翅膀。也因此“鳳”、“凰”二字與“風”字同有代表風的“幾”部。後來風的代表逐漸被呼風喚雨的龍所取代,而鳳凰也逐漸衍生出祥瑞、女性或者是火等這類的象徵。

2、西方文化中,無此文化內涵。

相似性比較

一、相似的鳳凰浴火重生傳說

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的教義和思想也開始為中國人所接受,並與中國文化相融合,印度本土有一種神鳥傳說,據說它每500年會銜木自焚而死,然後在火焰中獲得新生,並在這種磨難中升華。這種死亡被稱為“涅槃”,涅槃(nirvana)一詞是梵語的漢語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經由郭沫若所編詩歌《鳳凰涅磐》,將鳳凰與涅槃以及西方神鳥三者結合,漢語中就有了一個現代人所熟知的詞語“鳳凰涅槃”,但此鳥實際並非鳳凰。

在西方,根據希臘傳說,鳳凰生活在阿拉伯荒漠的一口井的旁邊,每天清晨都會在水裡沐浴並唱著優美的歌曲。這時,埃及的太陽神就會駐車傾聽。鳳凰自焚以後,再生的鳳凰會把自焚鳳凰的灰燼放在蛋殼裡,飛送到“太陽城(He-liopolis)”里太陽神的祭壇上。因此,鳳凰又是不朽和再生的象徵。鳳凰後來被鑄造為羅馬帝國不朽城(Eternalcity)的象徵性符號。一般認為鳳凰自焚的周期是500年一次,但是也有人說它是300年。據說在埃及的歷史上,鳳凰曾經出現過五次,即公元前866年、公元前566年、公元前266年、公元34年和公元334年。這就是說,埃及鳳凰每300年自焚一次。

二、相似的文化內涵

首先,中西方語境中,鳳凰都含有“傑出人才”的含義。如漢語中有百鳥朝鳳、鳳毛麟角等象徵傑出、罕見、高貴的詞語。據說,孔子南遊楚國時,楚國的隱士接輿路見孔子,曾以“鳳德”來比喻世風不古,留下了“鳳兮鳳兮,何德之衰”的感嘆。在楚國詩人屈原的詩作中,鳳凰作為一種頻繁使用的象徵意象,用以指代賢能之人。“以鳳比德”、“以鳳比才”的思維方式亦體現了華夏民族對德行與才能的重視與培養。

與漢語相同的是,Phoenix在英語中也可以指“卓絕超群的人”,和漢語中的“人中龍鳳”頗為相似。

此外,因為鳳凰和Phoenix的寓意美好,在中國和西方世界中都常用來做人名和地名。

中國女性的名字中常帶有“鳳”字,西方女性也有以“phoenix”取名的。除了人名外,還有地名中也經常使用,如中國湖南的鳳凰古城,美國也有鳳凰城。

價值意義

一、鳳凰是“華貴、偉岸、進取、太平”的象徵

鳳凰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風的甲骨文字和鳳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和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上之意。

二、鳳凰是愛情的象徵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鳥]

鳳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愛情的幸福。於是,鳳有了象徵愛情的涵義。後來就被人們用來祝賀婚姻美滿,比喻夫妻和諧。在唐代,銅鏡有《美鳳銜同心結圖》,即鳳嘴上銜同心結象徵幸福的愛情,以示夫妻同心相愛。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較普遍地將同心結象徵夫妻恩愛。到北宋,還流行以贈送鳳釵來定情,而鳳釵是婦女的一種首飾。男女訂婚,女方多以鳳釵贈與男方,以表示自己對“到了明代,男女結婚時,女方穿的禮服也配有鳳冠,鳳冠上點綴著鳳凰,並掛有珠寶等。到了現代,人們仍把鳳作為愛情的象徵,結婚點鳳龍花燭,剪貼鳳形圖案等。

三、鳳凰有“和”的象徵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其次,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著和美、和諧。愛情的忠貞。此外,鳳凰作為一種和諧觀念的精神與物質載體。從發展上來看,它又是一個多元化的產物,是建立在巫術與鳥圖騰的結合之上,融合各個時代與不同部落所崇拜的圖騰。其次,它是一個“二合一”的對立統一體,同時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生活的社會與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和”的這種鳳凰形象特性的運用,在有關鳳凰的成語中也被經常運用。

四、鳳凰是“權力”的象徵

在先秦時期,鳳凰的圖案出現在權力的象徵玉器和青銅器上,後世又逐步成為皇家獨占御用的紋飾,出現在各種皇宮建築,使用器物之上,並以禮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維護。

五、鳳凰是華夏民族的精神圖騰

和龍一樣,鳳凰也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進步,鳳的象徵意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人們不再把鳳當作專制皇權的象徵,而是把它當作民族文化的象徵。在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中國原始彩陶文化中,就有鳳形象的雛形。在距今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青銅器上也出現了鳳紋。以致在以後中國歷代的裝飾藝術中,都創造出許多以鳳為題材的藝術珍品。這些以鳳紋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是傳統藝術的代表,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趣味。從龍鳳藝術的角度來看,鳳的藝術形象給人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與龍一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即可以說,華夏民族也是鳳的傳人。

傳說典故

鳳棲於梧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侍。

得鳳之象

相傳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中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誌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南齊·謝兆《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元鶴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載為全皇。”

鳳育九雛

龍生九子,鳳育九雛。

“九雛”出自《晉書·帝紀第八·穆帝哀帝廢帝海西公紀》:“(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於豐城。 ”後以“鳳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九雛”的具體類別名稱以及形象並未提及。之後隨著各種宗教信仰與民間傳說不斷演繹融合,九雛的說法不斷豐富,未有定論。

圖騰來歷

鳳凰剪紙 鳳凰剪紙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於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與《韓詩外傳》記載相近的,亦有相傳。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那么鳳凰又是怎么來的呢?龍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也仿照黃帝制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組成了一對漂亮華麗的大鳥。造字的倉頡替這兩隻大鳥取名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鳳凰”的來歷。

百鳥朝鳳

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請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里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麼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著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隻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鳥朝鳳(《韓詩外傳》)。

鳳凰來儀

鳳凰飛來起舞,儀態優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徵兆和祥瑞的感應。《尚書·益稷》:“《蕭韶》九成,鳳凰來儀。”《漢書·王莽傳上》:“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凰來儀,神爵降集。”

鳳鳴岐山

《國語·周語上》上就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凰一類的鳥在陝西寶雞岐山上鳴叫的記載。而西周晚期的《詩經·大雅·卷阿》也有句曰:“鳳凰于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也是講鳳鳴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時將鳳鳥視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頗重鳳鳥紋。

吹簫引鳳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個女兒,名叫弄玉,姿容絕世,聰明無比,喜好音律,善於吹笙。她吹起玉笙來,聲如鳳凰啼鳴。秦穆公在宮內築鳳樓讓她居住,樓前築有高台,名叫鳳台。秦穆公想為女兒擇婿,弄玉發誓說:“必須選擇一個善於吹笙的人。”穆公派人四處尋訪善於吹笙的人,都不能如願。一天,弄玉夢見一個美男子說:“我是太華山(即華山)的主人,上帝命我與你締結姻緣。”並以玉笙為之吹奏《華山吟》第一弄。弄玉遂將夢中情景告訴穆公,穆公遂派大臣孟明到華山尋訪。

吹簫引鳳-仇英-國畫 吹簫引鳳-仇英-國畫

孟明在華山找到一位擅長吹簫的人,名叫蕭史,同載而歸。孟明引蕭史拜見穆公,穆公讓他吹奏。蕭史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四合;奏第三曲,見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於林際,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遂將女兒弄玉嫁給他,夫妻和睦,恩愛甚篤。

蕭史教弄玉吹簫,學會《來鳳之曲》。有天晚上,夫婦在月下吹簫,竟有紫鳳飛來聚於鳳台之左,赤龍飛來盤踞鳳台之右。蕭史說:“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間史籍散亂,命我下凡整理。……周人以我有功於史,就稱我為蕭史,到今天,我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海桑田。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你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成就了這段姻緣。然而我不能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就此離去。”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就在這天夜晚,有人於太華山聽到了鳳鳴的聲音。這則美麗的神話傳說,把琴瑟和諧、鸞鳳和鳴詩化了。

華山東峰下的引鳳亭,就是取《吹簫引鳳》之意而建的。

鳳求凰

漢代還流傳一個故事:文學家司馬相如,少年家貧。有一次被一個叫卓王孫的富商邀去飲酒,無意中發現卓王孫有一在家寡居的年輕女兒,叫卓文君。相如一見鍾情,就彈起鳳凰琴,唱起“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表示愛慕之情。卓文君聽了十分感動,於是連夜隨司馬相如私奔,後結成夫婦。“鳳求凰”一詞,從此用來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大概是由於這些優美動人的故事傳說,在裝飾紋樣上便出現了“吹笙舞鳳”、“吹簫引鳳”、“鸞鳳和鳴”、“鶴飛鳳舞”、“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圖案。鳳紋形象已不再那么神秘朦朧和似是而非了,鳳鳥圖案已成為一種清新、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逐漸發展為民族裝飾藝術的代表和象徵之一。

鳳毛麟角

“鳳毛麟角”,常用作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東晉將軍桓溫也以“鳳毛”一語稱讚丞相王導的第五子王敬倫:“敬倫風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鳳毛。’”麟,麒麟,傳說中的神獸。“麟角”,和鳳毛一樣,也形容少而珍貴。“北史·文苑傳序”:“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現常用來比喻難得的傑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寶。

鳳凰涅槃

在詩集《女神》指一個新中國的誕生(也是郭沫若第一個把鳳凰與不死鳥聯繫了起來)。也就是說詩中的鳳凰其實是不死鳥,所以鳳凰浴火重生是郭沫若自己聯想的,並非是中國古神話的內容。

鳳凰有個傳說:浴火重生。相傳在五百年前,有一種神鳥,集香木自焚,然後從死灰中復活,美艷非常不再死,是以,稱為不死鳥,也就是鳳凰。關於鳳凰還有一說,說鳳凰是死神的使者,負責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壞人入地。部分地區還流傳著“鳳凰勾魂”的傳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