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龍

簡介

遂寧民間舞蹈,俗稱“脫節龍”,因其龍軀為脫節的桃子形而得名。相傳川北一帶的“娘娘”會,各家各戶均要上獻桃,以求得送子娘娘的保佑,後來在觀音會元宵燈節活動時,人們將竹編扎彩飾的桃子組合成一條龍,舞時,一人持寶戲龍,一人持龍頭,五人持龍身,一人持龍尾,八女孩各拿兩朵彩雲在龍身伴舞。由於桃子龍為脫節龍,表演者可任意往來穿梭,此起彼伏,似龍在雲海里翻騰、沉浮。正如民間俗語:“桃子龍各耍各,穿來穿去脊連著。”遂寧桃子龍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80年代,遂寧縣文化館組織民間藝人彭科稅等製作的桃子龍,參加全國民間工藝美術展受好評,並由中國博物館收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