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隊

啦啦隊

指的是為競賽加油打氣的團體。

概述

啦啦隊啦啦隊
『Cheer』照字面上的解釋有鼓舞、喝采的意義,但是用於競賽中的話是加油打氣的意思(國內是加油的口號)有提升士氣、激勵人心的作用。而啦啦隊的英文名稱為『Cheerleaders』指的是為競賽加油打氣的團體,故啦啦隊是一種團體性的活動。

詳述

單字備註:
cheerleader 原意指的不是啦啦隊長(captain of the cheerleaders),而是啦啦隊裡面的一員,或任何搖旗吶喊,為人加油的人。 大概是受到 【 leader 】 一字的誤導,除「書林易解英語詞典」外,幾乎海內外每本英漢詞典都把cheerleader誤為是「啦啦隊長」。在比賽時,任何帶領觀眾喊加油的人都是cheerleader,所以出現在報章雜誌上往往使用複數形式。李銘珠女士大概是最早指出這個常見錯誤的人。
中文裡啦啦隊的意思比較廣泛,除了上面提到的,也可以指拿著有羽毛或花邊裝飾圓圈(pompom)表演助陣的pompom squad,甚至包括marching band。啦啦隊長可稱為captain,如果他/她是marching band的指揮,也稱為drum major。
美國
西元1880年,美國學校政風行著美式足球〔 Football 〕幫他們加油的啦啦隊於是為了這種競賽運動而組織了起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場邊啦啦隊創始於西元1898年的冬天,由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啦啦隊長尊尼.康貝爾(Johnny Campell's)站在觀眾面前,指揮他們為母校明尼蘇達大學吶喊出膾炙人口並沿用至今的口號。
在美國的傳統上,早期的啦啦隊是由各大專院校的男生所組成,啦啦隊掌除了具備領導才能和優良的成績之外,還必須獲得同濟的認同與尊敬,隊友猶如『兄弟會』一般,是屬於榮譽俱樂部的一種。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變了純男生的啦啦隊結構,女生開始加入了啦啦隊的行列,隨著女生的活躍於啦啦隊後,擴音器(大聲公)、紙制彩球、體操動作也納入了啦啦隊之中,使得啦啦隊表演內容更加了生動活潑。
接著約50年,全美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啦啦隊研習營,教授啦啦隊基本技巧,並由Bill Horam成立第一個全美啦啦隊協會。而後乙烯彩球(Vinyl PomPon)的發明和仙熊舞步(Bruin High Step)全新風格的展現,豐富了啦啦隊的的表演內容,使得啦啦隊的風潮席捲全美,並逐漸為其他國家採行。
後期,啦啦隊加入了高難度的體操技巧與疊羅漢,提升了技巧的層次,使得啦啦隊具有更高的可看性。隨後更發展成競賽的方式,掀起全美的莘莘學子們參與的熱潮,並帶領其他東、西方國家爭相模仿,啦啦隊於是發展成世界性活動。
啦啦隊的來歷:
啦啦隊的歷史可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戰士們狩獵凱鏇歸來時,人們給予歡呼及鼓勵的動作
啦啦隊的正式發展則是在十九世紀後期開始。
19世紀70年代,第一個旨在創造體育比賽激勵氣氛的俱樂部成立於普林斯頓大學。
1884年,一位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生,湯姆•皮博斯,將啦啦隊這種比賽激勵形式和美式足球這個運動項目,傳播到明尼蘇達大學。
19世紀90年代,有組織的啦啦隊活動,以及第一首鼓勵運動員比賽拼搏的歌曲,誕生於明尼蘇達大學。
20世紀20年代,女性活躍於啦啦隊的活動中。明尼蘇達大學啦啦隊開始將體操動作和滾翻融入煽請動作。
20世紀50年代,大學啦啦隊開始開設啦啦隊培訓班,教授基本技巧。
1967年,第一次出現“前十名大學啦啦隊”排名。國際啦啦隊聯盟頒發“全美啦啦隊”獎。
20世紀70年代,啦啦隊開始出現在各種比賽的現場,甚至服務於摔跤、游泳和田徑比賽。
1978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第一次轉播了大學啦啦隊冠軍賽。
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全國性的啦啦隊競賽在國中、高中、大學中廣泛舉行。
一些著名人士求學期間都曾投身到啦啦隊,包括美國前總統艾森豪、羅納德•里根,現總統布希,影星柯克•道格拉斯、卡梅隆•迪亞茲、桑德拉•布魯克等。
這個”啦啦隊”名詞應該是意譯詞.用中文裡呼喚吶喊的擬聲,形象化的形容在賽場在助威的這個團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