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薩爾彩繪石刻

格薩爾彩繪石刻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屬於格薩爾文化的一種遺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石渠、丹巴三縣境內,以色達縣的格薩爾彩繪石刻最有代表性。

石刻介紹

一、

格薩爾彩繪石刻格薩爾彩繪石刻
簡介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屬於格薩爾文化的一種遺存,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石渠、丹巴三縣境內,以色達縣的格薩爾彩繪石刻最有代表性。
色達縣位於蜀西北,傳說曾是嶺國長系部落居住的地方,又是嶺國名將尼崩達爾雅和阿奔布益盤達的故里,故格薩爾文化的積澱十分深厚,有"格薩爾藝術之鄉"的美譽。
《格薩爾》彩繪石刻是藏族美術史上一個創舉,它以英雄詩史《格薩爾》核心內容為表現對象,融精湛的刻石技藝和傳統繪畫為一體,以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再現了格薩爾王及其嶺國眾將士為民造福、不畏邪惡、英勇奮戰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場面。
二、溯源
史詩英雄格薩爾王生於公元1038年,歿於公元1119年,享年81歲。格薩爾自幼家貧,於現阿須、打滾鄉放牧,由於叔父間離,母子泊外,相依為命。16歲賽馬選王並登位,遂進住嶺國都城森周達澤宗並娶珠姆為妻。格薩爾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戰,統一了大小150多個部落,嶺國領土始歸一統。格薩爾去世後,嶺蔥家族將都城森周達澤宗改為家廟,其顯威迭事和赫赫功績昭示後人不斷。
嶺蔥土司翁青曲加於公元1790年在今阿須的熊壩協蘇雅給康多修建了"格薩爾王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原址處重建為"格薩爾王紀念堂"。格薩爾紀念堂64根樑柱、16根通天柱構成主體構架,四周以牆相圍,堂正中塑格薩爾王駿馬馳騁的巨像,背塑十三畏馬戰神,正牆左右方塑嶺國十二大佛,其左右兩邊分立將士如雲及烈女翩翩。整個紀念堂莊重典雅,雄奇壯觀,實乃憑弔覽古的盛殿。
兩個多世紀前,格薩爾彩繪石刻就在色達縣所在地區孕育產生。2002年以來,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石渠、丹巴格薩爾彩繪石刻相繼公諸於世,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有關專家一致認為它不僅為格薩爾文化提供了一種新的傳承方式,而且填補了格薩爾文化在藏族石刻中的空白。

特色與意義

三、藝術

格薩爾彩繪石刻格薩爾彩繪石刻
特色
色達縣的格薩爾彩繪石刻主要存放在泥朵鄉、色柯鎮、年龍鄉、翁達鎮,其中翁達鎮翁達村雅格修行地的格薩爾彩繪石刻年代最為久遠,而傳承最好、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則是泥朵鄉普吾村的格薩爾彩繪石刻群,其工藝不僅在色達縣和甘孜州具有代表性,就是放在全國格薩爾文化流傳地區中來看也非常典型。
泥朵鄉位於色達縣西北部的泥曲河畔,海拔4180米。這裡的格薩爾彩繪石刻存放在普吾村普吾寺白塔四周刻石經牆中的一座大石台上。石台共分五層,安放著千餘幅格薩爾彩繪石刻,形成一個譜系。此處石刻的近期部分由普吾村著名高僧阿亞喇嘛發起組織刻繪,它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刀法精細,取材考究,表現了嶺格薩爾王及嶺國三十員大將、八十位將士的前世,石刻中還有天竺八十大成就者和百位文武尊神的形象。無論從人物譜系的完整性還是從藝人技藝的傳承性來看,這一石刻都具有代表性。泥朵鄉的格薩爾彩繪石刻數量繁多,已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刻繪工藝體系,以及相應的傳承標準,實為我國藏族民間美術工藝中的一枝奇葩。
格薩爾彩繪石刻製作工藝較為複雜,一般包括採選石料、構圖、刻制、上色等工序。色達境內有豐富的天然頁岩資源,藝人一般就地採選石質相對堅硬、板體形狀好的天然板石作刻石原材料。
構圖一般分兩個步驟:一是根據板材的大小和人物構思,進行畫面定位;這個步驟只需用鐵鑿在板材上勾勒出畫面大致輪廓即可;二是用描筆依照已經勾勒出的畫面大致輪廓,進行準確的線描。一幅作品的好壞,線描是一道至關重要的環節。接下來是藝人採取立刻、刮刻等手段,依照精描的構圖進行雕刻。這是整個石刻中最細緻、最重要的工序。
繪刻完成後,在刻石的畫面上通刷一道白色顏料為底,通常的做法是先將已刻制完畢的刻石畫面通刷一道白色顏料,稱之為基色。基色乾定後,開始著彩,該道工序有兩大特點。首先是遵循藏族繪畫的基本規範,多使用紅、黃、藍、白、黑、綠六種色,一般不使用中間色,以形成鮮明對比;其次是根據《格薩爾》中對畫面人物、戰馬、武器等的具體描述進行著色。著彩完畢後,為了有效保護彩繪石刻的色澤,需要在刻石畫面上塗一層保護層。個別情況下可使用"鞏礫水",而多數情況下則刷一道清漆。這些色彩都具有特定的意指,與《格薩爾史詩》中的各位將士相對應,當地民眾一看便能明白。格薩爾彩繪石刻技藝的傳承方式以師徒或家族傳承為主,作者一般不在石刻上署名。現在傳承人有17位,主要有尼秋、覺熱、扎洛、切邛等人。
格薩爾彩繪石刻是藏族民間美術中的一門創新藝術,它不僅是格薩爾文化的一種新的傳承方式,也填補了格薩爾文化在藏族石刻中的空白。格薩爾石刻,刀法精細,取材考究,在採用鑿刻、直刻、斜刻刀法的同時,注重磨刻、磨劃技術效果,使石刻畫構圖和諧。在石刻畫上採用了彩繪工藝,這樣既增加了畫面視覺的藝術感和光澤度,又可以起到保護作用。
色達格薩爾彩繪石刻有如下特點:一是嶺國人物譜系完整。彩繪石刻就單幅而言,可獨立成畫,單獨保存,表現出一位將士或一位王妃的基本面貌;若組合在一起,便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二是忠實於《格薩爾》文本的精神和內容。每一位人物的性格和外表特徵,每一位人物所使用的武器和所騎戰馬,都根據文本中的具體描述而創作。三是表現出強烈的地域特色。每一幅彩繪刻石都刻繪了自然背景,有草原、森林、高山、藍天、白雲、雪峰,為畫面平添了鮮活的高原氣息。四是雕刻與彩繪協調統一,以畫補空,以色填空,彌補了石刻本身在畫面效果上的不足。
四、傳承意義
雖然格薩爾彩繪石刻為弘揚藏族民間傳統文化作出了不朽貢獻,但技藝傳承後繼乏人的陰影並未消除。鑿刻格薩爾畫像是一件又苦又累的活,且掙錢不多,多的一個月能掙1000多元,有時一個月只能掙幾百元。年輕一點的都願意出去打工掙錢。由於格薩爾彩繪對藝人的素質的特殊要求,以及藝人受從業性質的限制和市場經濟的影響,有的藝人放棄這項技藝而改從其他職業,藝人青黃不接的狀況堪憂。
格薩爾彩繪石刻長期露天放置,因高原嚴寒的侵襲和強烈紫外線的照射而造成較為嚴重的自然損壞,20世紀60年代又遭到近乎毀滅性的人為破壞,有關刻繪技藝基本失傳。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阿亞喇嘛的發起和組織下,格薩爾彩繪石刻的技藝才薪火復燃。但由於格薩爾彩繪對藝人的素質有著特殊的要求,而目前的石刻藝人基本都是農牧民或寺廟僧人,業餘從事彩繪石刻,"有藝不精","學而不成",其中還有一些藝人放棄這門手藝改從他業,因此格薩爾彩繪石刻技藝面臨著傳人青黃不接的局面,亟需扶持、保護。
值得欣慰的是,色達縣委、縣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格薩爾彩繪石刻的保護,建立了專門的保護組織機構,並對縣境內的格薩爾彩繪石刻群和民間藝人進行了普查,撥出專款,復原了泥朵鄉格薩爾石刻群,並制定了保護計畫。相信通過一系列積極而有效的保護措施,色達格薩爾彩繪石刻定能早日走出無人傳承的陰影,使格薩爾文化藝術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